黃惇 著
出版發行: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9年7月第1版
黃惇,南京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黃惇先生自述此著寫作時間早在1988年前后,1994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該書是該領域的開山之作。黃惇教授從歷史和理論高度,爬梳各類印論資料,用文獻及實證方式,構建打通了印論史上的諸多環節,解決了一些印學史上的問題。黃先生又經二十余年之積累,補充了新資料,增加了新圖版,對一些說法做了修正。此次修訂版,體現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開篇對于印論史的分期,黃先生認為:印章進入書畫藝術領域,大致可追溯到南北朝,但文人將治印變為自書自刻的自覺藝術創作,則應以元代人的創作實踐為分野。元代乃印論史之萌芽期,主要特點是重新認識了漢印之美,這是一個審美觀念的發端,一個審美觀念的根本變革。印章藝術在明代后期走向成熟,理論家在不斷的實踐中,大大豐富了印章理論的美學內涵。此時的印論已包括了印章審美論、印章創作論、鑒賞批評論、流派風格論的各個層面,這正是成熟的標志。入清,印論不僅在篆刻專著及印譜序跋中占有可觀的比重,而且因印人的開拓,在印章的邊款上也時時出現精彩的論述。中期因“乾嘉學派”的興起,考證之學風浸入印論,使印論出現了新的勢頭,其間一些著名學者、書畫家在印論中所闡發的美學命題,以及印人(尤其是浙派印人)在印章考證、金石文字考證中獲得的新的審美感受,和由此而企圖全方位開掘傳統印章的新的審美取向,都反映了印人對印章藝術認識的新發展。
斯書實乃篆刻學習研究之不可不讀之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