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志
(鹽亭縣農業和畜牧局,四川 鹽亭 621601)
鹽亭縣是華夏母親嫘祖的出生地和歸葬地,是嫘祖文化圣地。近年來,鹽亭縣充分發揮嫘祖文化品牌優勢,將蠶桑產業發展作為重要內容,融入嫘祖文化旅游開發。以祭祀嫘祖為主題的祭祖大典,被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列入對臺交流重點項目。“四川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入選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蠶桑、絲綢、嫘祖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年增銷售額1.38億元、年新增稅收1985萬元。其主要做法是:
鹽亭縣十三屆黨代會提出“加快建設生態經濟強縣,加快建設嫘祖文化圣地”的發展戰略,將蠶桑產業融合發展列入加快建設嫘祖文化圣地的重要內容。縣委《關于加快建設嫘祖文化圣地的決定》,明確農旅結合,推動蠶桑絲綢產業融合發展。縣委辦、縣府辦印發《關于現代農業特色主導產業行動方案的通知》,確定了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目標、產業布局、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為加快蠶桑絲綢產業發展,提升嫘祖故里文化影響力,奠定了良好基礎。
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農辦、農牧局等12個單位為成員的鹽亭縣蠶桑絲綢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全縣蠶桑絲綢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農牧局,由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蠶桑絲綢產業發展的組織實施、督促檢查、考核驗收等工作。
近年來,縣財政累計安排資金350萬元,用于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申報、景觀桑樹栽植、扶持蠶桑絲綢企業、專合組織新建標準化桑園和省力化養蠶配套設施。爭取國家技改資金250萬元,改造絲綢加工設備。
把蠶桑絲綢產業納入特色農產品保險范圍,縣級財政將蠶桑絲綢保險所需配套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保費補貼額度為種植戶承擔30%,財政補貼70%。
按照“產業發展到哪里,項目跟進到哪里”原則,整合涉農項目,配套實施田網、渠網、管網、路網、電網、物聯網和地力培肥工程,集中連片整理土地、完善排灌渠系和道路,搞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推廣應用先進生產機械裝備,推進省力化、機械化進程,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一是按國家5A級景區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嫘祖陵景區,現已建成嫘祖祭祀廣場、四方碑、游客接待中心等,初步具備接待能力;金雞生態特色旅游小鎮、蠶桑文化旅游產業帶正加緊推進中。二是以蠶桑為主題的碧月春風家庭農場,集蠶桑生產、蠶桑文化體驗、觀光休閑于一體,已形成接待能力,被評為第二批省級示范休閑農莊、市級家庭農場和二星級農家樂。三是依托絲綢企業、專合組織新建桑園266.67hm2(4000畝),新建小蠶共育室、鋼架蠶房、省力化蠶臺等配套設施,規模化發展優質高效蠶桑產業。
一是依托中嫘集團公司和引進新企業,抓好蠶繭、絲綢、白僵蠶加工,開發桑葉菜、桑葉粉、桑葉茶、桑果酒等系列生態產品,創建地理標志、綠色產品。二是依托嫘祖故里、嫘祖蠶桑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品牌,挖掘開發蠶桑產業的休閑觀光、農事體驗、養生康養、科普教育功能,開發嫘祖蠶桑生態旅游。三是按照政府引導、統籌規劃、企業主建、多方參與、協同配合原則實施,努力打造創建省級農業產業融合示范園區。示范園區以嫘祖陵風景區及金雞特色小鎮為核心,涉及金雞鎮、高燈鎮、金孔鎮3個鄉鎮,建設傳統蠶業保護區、現代蠶業示范區、嫘祖蠶桑觀光休閑旅游集中區和蠶桑生態產品生產加工區。
以祭祀嫘祖為主題的祭祖大典,被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列入對臺交流重點項目;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確認鹽亭縣為“嫘祖故里”“嫘祖文化圣地”,嫘祖陵被授予“華夏母親嫘祖國家紀念園”。一是鹽亭形象宣傳片和鹽亭城市品牌標志將嫘祖蠶桑文化作為主要元素。二是舉辦了規模宏大的祭祖大典和酬蠶節。三是舉辦了中國嫘祖文化國際論壇、中華嫘祖母親暨絲路旅游文化節、華夏杰出女性峰會、中華旅游小姐環球大賽暨首屆嫘祖文化傳播大使全球選拔賽等系列活動。
“四川鹽亭嫘祖蠶桑生產系統”被農業部認定為第四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蠶絲祖神傳說”“耍蠶龍”“蠶姑廟會”“桃子龍”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國家級新聞媒體,香港大公報、臺灣聯合報、鳳凰衛視、澳門衛視、美國國際日報等港澳臺及境外媒體相繼宣傳鹽亭嫘祖文化,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
下一步我縣將結合實際,重點圍繞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和嫘祖蠶桑產業融合示范園區建設,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蠶桑產業基礎,擴大蠶桑產業規模,提高產品質量和蠶業經濟效益,加快推進蠶桑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