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南充綜合試驗站與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蠶業管理總站共同編制的《四川省標準化規模養蠶設施建設及配套技術方案》,2019年在四川省各蠶區大力實施和全面推廣。
根據《方案》的技術參數和各蠶區的氣候特點,在四川省攀西蠶區推廣了“6215”的桑樹栽植模式,具有保濕功能的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在川南蠶區、川中北蠶區推廣了“622”的高光效桑樹栽植模式,具有保溫保濕功能的小蠶共育室和具有通風透氣功能的養蠶大棚。配套建設了貯桑室、懸掛式活動蠶臺(或固定蠶臺)、消毒池、蠶沙處理池等附屬設施,配置了方格蔟、消毒機、切桑機、共育盒、共育車、智能型升溫補濕設備等現代化設施設備,改造了低產低效桑園、共育室、養蠶大棚,淘汰了落后的燒煤、燒柴的共育室地火龍、火缸升溫補濕設施,以及清洗困難、規格不一的木架篩網共育盒等養蠶設備。
通過《方案》的實施,形成了桑園集中連片,共育室、大蠶房合理布局的“桑園+共育室+養蠶大棚”的標準化生態蠶桑生產方式,促進了“公司(合作社)+共育戶+養蠶大戶”各方利益聯結的適度規模經營模式的形成。目前,已在全省三大蠶區新建標準化桑園2萬余畝(1333.33hm2),標準化養蠶大棚30余個,省力化蠶臺4余萬m2,標準化小蠶共育室10余個,推廣切桑機、升溫補濕設備、石灰噴粉機等現代蠶業機具300余臺套,推動了新型蠶業經營主體由靠勞動力投入向省力化設施裝備投入轉變,由分散經營向專業化、適度規?;洜I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