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吉
(仲巴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仲巴 858800)
牛巴氏桿菌病特征:以敗血癥和組織器官的出血性炎癥為主要特征的傳染病,故稱牛出血性敗血癥,簡稱為牛出敗。牛出血性敗血病呈地方性流行,常與氣腫疽并發。飼養環境不良,牛遇寒冷、悶熱、潮濕、擁擠、通風不良、陰雨連綿、營養缺乏、寄生蟲病等外界不良因素時病菌即可乘機侵入體內,經淋巴液而入血流,引發內源性感染。有毒力的病菌通過排泄物、分泌物不斷地排除,污染飼料、飲水、用具和外界環境經消化道引起傳染,病菌有時在病畜的咳嗽、打噴嚏時排除,通過飛沫呼吸道引起傳染,通過吸血昆蟲和皮膚、黏膜的傷口也可引發傳染。該菌一般無明顯的季節性,以冷熱交替、氣候劇變、悶熱、潮濕、多雨時期多發,呈散發,地方流行。
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敗血型;水腫型和肺炎型三種,我縣以多為水腫型,潛伏期一般為2~5d,呼吸困難,鼻流無色或帶血的泡沫,高燒,腹痛,下痢;糞便初為粥狀,后呈液狀,其中混有粘液,黏膜片及血液,惡臭;有時鼻孔和尿中有血;拉稀開始后體溫下降,迅速死亡;病程12~24h。敗血性牛出敗體溫升高41~42℃,精神萎頓,食欲不振,心跳加快,常來不及查清病因和治療就死亡;水腫型牛出敗除有體溫升高,不吃食,不反芻等癥狀外,最明顯的癥狀是頭頸,咽喉等部位發生炎性水腫,水腫還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圍組織,病牛場臥地不起,呼吸極度困難,常因此而窒息死亡;肺炎型牛出敗病牛主要表現為體溫升高,發生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難,有痛苦的咳嗽,鼻孔常有粘液膿性鼻液流出,嚴重病牛呼吸困難,頭頸前伸,張口呼吸,肺炎型病程較長,常托至1周以上。
牛巴氏桿菌剖檢變化:我縣多為出現支氣管粘液膜腫脹、充血,肺小葉間粘液 潤、支氣管淋巴結腫脹、出血,腸道粘膜出血、腫脹。肝和腎實質變性;淋巴結水腫,胸膜腔有大量滲出液。
每年疫情一旦發生,對牲畜的死亡率較高、降低動物生產性能、對牧民群眾的生活和畜牧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和散發型,這對疫情防控和管理方面帶來不便的影響。
防治此病應“堅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防治原則,有效控制疫情。我縣以“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的要求來完成了此項工作。其次治療病牛用戶磺胺嘧啶鈉靜脈注射,2次/d,連續注射3d。硫酸鏈霉素,肌注或靜注,一次量10mg/kg,一日2次,連續3日;重癥病牛在用磺胺藥物同時,肌肉注射青霉素素鉀,四環素配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病牛的糞便等排泄物堆積發酵。病牛 舍及周圍環境用來蘇兒液消毒。
我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組和各鄉鎮應急預案組分別必須要第一時間內出動人員和藥物。以主管縣長和局長帶隊來每年幾次下鄉到各個鄉(鎮)進行疫病防控檢查和督促,平時預防要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抗病能力。經常發生牛出敗的地方,要堅持每年定期進行注射牛出敗疫苗和平常的消毒工作。確定牛發生牛出病后,對村里的牛也要進行緊急預防注射,防止擴散,封鎖等的措施。每年動物疫情發病的區域進行疫情監測,保證縣、鄉與各農綜中心聯系,分析疫情情況及防控措施。相關疫情的情況及時上報上級業務部門,病牛的糞便等排泄物堆積發酵。病牛 舍及周圍環境用石灰或來蘇兒液消毒。病牛和死尸必須在防止細菌擴散的原則下宰殺或處理,內臟作深埋處理。牛皮用消毒液侵泡后出售,牛肉切成小塊原地高溫煮熟后食用。
我縣農綜對十三個鄉(鎮)進行嚴厲的任務來避免出現系類的動物疫病,在春秋兩季的疫苗期間每個工作人員必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定要各個村進行檢查和督促,還對每期的疫苗登記表必須按實事求是來填寫,對各方面的數字準確無誤,我縣在各個邊境鄉設立了邊境檢疫監督站,這對疫病防控中起到了防堵的作用,防止了境外疫情的交叉傳入。監督站認真做好疫情監測工作,完善疫情報告制度,不允許漏報和虛報現象實行24h專入值班制。對出入境車輛、過往車輛及人員做好嚴格檢查、消毒、登記,不經檢查、消毒、登記一律不放行,嚴禁境外疫區畜類及其產品;宣傳和發動群眾,以村為單位,在邊境通道上進行嚴查死堵,一旦發現可疑畜類及其產品,依法堅決處置,嚴防境外疫情交叉傳入。對活畜交易市場定期消毒,對飼養、屠宰、經營、運輸、儲藏畜類及其畜產品進行嚴格管理,嚴格產地檢驗和屠宰檢疫,對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逃避或抗拒檢疫,以及贖買病死畜的堅決依法嚴肅處理。對不合格產品、活畜進行銷毀、深埋。截止目前我縣未發現一列帶病毒畜。
以高度警惕、認真形勢來全面監測的基礎上加大了對重點疫區、重點部位、以及重點邊區疫情監測力度,結合本縣實際安排、鄉、村三級技術人員認真做好牲畜采血、相關病的材料準備、疫情調查監測工作。每個鄉鎮和每個村莊結合本實際認真做好相關的疫情處置工作和督促檢查,已全局性地完成了疫情監測工作。
我縣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加之單項劃經濟,居住分散,老板姓缺乏防疫意識,受“重養輕防”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為畜禽不發病是靠運氣,不愿打防疫針,部分邊境村民小組的強制免疫密度和質量也達不到要求。致使我縣每年邊境南部鄉(鎮)牲畜中100-150(頭)牦牛發生了牛巴氏桿菌病,呈地方性流行性。
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加大免疫力度,確保免疫保護帶100%免疫率;做好邊境監督管理,以嚴格要求來對牧民群眾加大宣傳力度和推廣疫病防止技術。加強檢疫工作和疫病監測力度;防止疫病發生,加強飼養管理,提高牲畜抗病力。
總之,各級業務部門應重視至少每年一次輪流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以適應現代社會畜禽疫病的頻發、傳染及病毒毒株的變異。邊境檢疫監督防控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應把各方面工作做全做細,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切不可掉以輕心,以免功虧一簣,造成不可免回的損失,廣大獸醫工作者要不斷總結,交流和調查疫情流行情況,在此基礎上掌握本地疫情流行動態和制定出合理的防疫措施,保證畜牧業持續、健康、穩定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