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等)自身,除去或減弱對動物致病作用,保留免疫原性并能引起免疫應答反應,以抵抗這種病原微生物的侵襲、感染、預防這種疫病發生而制成的生物制品。
疫苗從微生物種類來講,可分為細菌性疫苗和病毒性疫苗兩大類。細菌性疫苗如豬巴氏桿菌病活疫苗、雞大腸桿菌中草藥佐劑多價滅活疫苗等。病毒性疫苗如禽流感、口蹄疫、雞新城疫中等毒力活疫苗、豬偽狂犬病滅活疫苗。從微生物活力來講,可分為活疫苗和滅活疫苗。
1.活疫苗。簡稱活苗,分為強毒苗、弱毒苗、異源苗三種。
1)強毒苗:是用低毒力溫和型野外病原分離物制備的。在不同的條件下或非常規途徑用該病原微生物進行攻毒時,會產生免疫而不發病。注意:使用這類疫苗進行免疫時有較大的威脅,非特殊情況不能使用。如口蹄疫苗(牛羊O、A弱毒苗曾用于邊境牛羊的口蹄疫防控,特點:一是毒力易返強、二是對豬屬于強毒,可致豬發病)。
2)弱毒苗:是用改變毒力的病原分離物制成的,即通過實驗動物傳代、組織培養、細胞培養或雞胚胎篩選低毒力的分離物。弱毒苗是目前使用的比較廣泛的疫苗,特性是毒力已致弱,但仍然保持原有抗原性,并能在動物體內繁殖,用較少計量抗原就可誘導產生堅實的免疫力。有些弱毒苗可刺激產生干擾素,可抵抗其他野毒的感染。但弱毒苗有的可能散毒,有的儲存與運輸不便,而且保存期短,將其制成凍干苗可延長保存期(注意:此類疫苗儲備與運輸過程不可高溫、不能用于其他動物免疫,只能用于指定動物免疫)。
2.滅活苗。是把病原微生物經理化方法滅活后制成的疫苗,滅活后的疫原微生物仍然保持免疫原性,接種后使動物產生特異免疫力。這種疫苗又稱為死疫苗。通常采用白油佐劑,又稱為油佐劑疫苗。
3.代謝產物疫苗。如毒素、酶等都可制成疫苗,如破傷風疫苗、白喉毒素、肉毒毒素、致病性大腸桿菌毒素,用這些經甲醛滅活而制成的類毒素有極好的免疫原性,可作為主動免疫制劑。
4.亞單位疫苗。是將病毒的衣殼蛋白與核酸分開、除去核酸,用提純的蛋白質衣殼制成的疫苗。此類疫苗特性是含有病毒的抗原成分,無核酸(抗原成分單一)因而無不良反應,使用安全、效果較好。如豬口蹄疫疫苗、偽狂犬病、狂犬病等亞單位疫苗等。此類疫苗科研成本高,制備成本高,價格昂貴,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
5.生物技術疫苗。是利用生物技術制備的分子水平的疫苗,如基因工程活疫苗,包括基因缺失疫苗和重組活載體疫苗及非復制性疫苗三類。
1)基因工程活疫苗: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強毒株毒力相關基因切除構建的活疫苗。該苗安全性好,不易返祖、免疫力堅實、免疫期長、適宜局部接種,誘導產生黏膜免疫力,是比較理想的疫苗。
2)重組活載體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術將保護性抗原基因(目的基因)轉移到載體使之表達抗原性。如痘病毒、腺病毒、皰疹病毒等可作載體。
3)多價苗:是將同一細菌活病毒的不同血清型混合制成的疫苗。如巴氏桿菌多價苗,大腸桿菌多價苗。
6.聯合疫苗:指由兩種以上的細菌活病毒聯合制成的疫苗,一次免疫可達到預防幾種疫病的目的。
1.疫苗的保存。疫苗種類不同,要求的保存條件也不一樣。領取疫苗后,要仔細閱讀疫苗使用說明書或標簽,嚴格按照要求保存疫苗。
1)活疫苗:均應低溫保存,一般溫度越低保存時間越長。國產凍干活疫苗一般應在-20℃以下保存,進口凍干活疫苗一般應在2~8℃保存。
2)滅活疫苗:應在2~8℃保存,切勿凍結,并注意不要曝曬。
2.疫苗的運輸。凍干疫苗大量運輸時應采用冷藏車運輸,少量運送時可以采用冷藏箱(包)或保溫桶加冰塊。滅活疫苗大量運輸時應采用恒溫車運輸,冬季要防凍,夏季要防陽光照射。少量運送時可以使用冷藏箱(包)。
1.制訂免疫接種工作計劃:統計飼養戶、飼養動物種類與數量,計算所需疫苗的品種、數量,確定接種途徑和方法、接種日期。
2.免疫物品的準備
1)免疫物品:注射器、連續注射器、針頭、鑷子、搪瓷盤、疫苗、疫苗稀釋液、疫苗冷藏箱、冰塊、牛鼻鉗、保定架、免疫登記表、耳標及耳標鉗等。
2)消毒藥品:75%酒精、2%~5%碘酊等。
3)注射器、針頭的清洗與消毒:將注射器、針頭、點眼滴管等接種用具用清水沖洗干凈,將紗布包好的注射器、針頭放入高壓滅菌器中121℃高壓滅菌15min;或者放入鋼精鍋或鋁鍋內,加水煮沸30min,待冷卻后放入滅菌器皿中備用。滅菌后的器械若1周內不用,下次使用前應重新消毒滅菌。禁止使用化學藥品消毒。
3.針頭的選擇。針頭的大小要適宜,針頭過短、過粗,注射后拔出針頭時,疫苗易順著針孔流出,或將疫苗注入脂肪層;針頭過長,易傷及骨膜、臟器。
4.疫苗的準備
1)檢查疫苗。凍干疫苗凡發現疫苗瓶裂、瓶蓋松動、失真空、超過有效期或標簽不完整,一律不得使用。油佐劑滅活疫苗除檢查有效期外,還需檢查色澤是否正常,有無沉淀、破乳等變化。
2)滅活疫苗的預溫與震蕩。使用前,從冰箱中取出疫苗,置于室溫(25℃左右)2h左右,平衡疫苗溫度。使用前輕輕振搖。
3)疫苗的稀釋。稀釋疫苗前應先計算好該滴管多少滴為1mL,一般1mL=20滴。按疫苗使用說明書規定的稀釋方法、稀釋倍數和稀釋劑來稀釋疫苗。不帶專用稀釋液的疫苗應選用蒸餾水、無離子水或生理鹽水稀釋。
1)飲水免疫法。根據禽群的飲水量計算用水量,將可供口服的疫苗3倍劑量溶于水中,裝入飲水器或供水桶內,供禽群自由飲用,2h內飲完。
2)滴鼻點眼法。使疫苗從呼吸道進入體內,對于幼雛禽可避免或減少疫苗病毒被母源抗體中和,可刺激其產生局部免疫,效果好,適用于新城疫Ⅱ系、Ⅳ系、CL30疫苗等的免疫,新城疫首免一般應用此法。
3)皮下注射法。一般選擇頸背部后1/3處注射。
4)肌肉注射法。一般選擇胸部、腿部肌肉或翅根肌肉。肌肉注射時,應注意選用適當長度和粗細適中的針頭,避免垂直進針,刺入的深度也不能過大。
1)皮下注射法。宜選擇皮薄、被毛少、皮膚松馳、皮下血管少的部位。牛羊宜在頸側中1/3部位,豬宜在耳根后或股內側,犬宜在股內側。
2)肌肉注射法。應選擇肌肉豐滿、血管少、遠離神經干的部位。牛羊宜在頸部或臀部,豬宜在耳后頸部或臀部,犬宜在頸部。
1.免疫時機選擇。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照射和高溫環境。
2.嚴格消毒。防疫員開始工作前要更換工作服,進出各養殖場或動物舍必須走人行消毒通道或消毒盆消毒膠靴。攜帶物品的外包裝要經噴霧消毒,免疫接種人員用消毒液洗手消毒。
3.免疫前檢查動物健康狀況。為了保證免疫動物安全及接種效果,接種前首先觀察動物的健康狀況,懷疑有傳染性疾病時,暫緩接種。
4.更換針頭。每注射一畜更換一次針頭,家禽每注射一戶(籠)更換一次針頭,但最多不超過100只。
5.疫苗使用。活疫苗稀釋后必須在2h內用完,滅活疫苗開啟后必須在當天用完。
6.觀察動物免疫后反應。免疫接種后,在接種反應時間內,防疫員要詳細觀察 被接種動物的飲食、精神、大小便等情況,并抽查體溫,對有副反應的動物應予以登記,對接種后副反應嚴重或發生過敏反應的應及時搶救、治療。
7.廢棄物處理。用完的疫苗瓶、用過的酒精棉球、碘酊棉球等廢棄物應收集后焚燒或深埋處理。
1.各種疫苗具體免疫接種方法及劑量按相關產品說明操作。
2.切實做好疫苗效果監測評價工作,免疫抗體水平達不到要求時,應立即實施加強免疫。
3.對開展相關重點疫病凈化工作的種畜禽場等養殖單位,可按凈化方案實施,不采取免疫措施。
4.必須使用經國家批準生產或已注冊的疫苗,并加強疫苗管理,嚴格按照疫苗保存條件進行貯存和運輸。對布魯氏菌病等常見動物疫病,如國家批準使用新的疫苗產品,也可納入本方案投入使用。
5.使用疫苗前應仔細檢查疫苗外觀質量,如是否在有效期內、疫苗瓶是否破損等。免疫接種時應按照疫苗產品說明書要求規范操作,并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
6.要切實做好個人生物安全防護工作,避免通過皮膚傷口、呼吸道、消化道、可視黏膜等途徑感染病原或引起不良反應。
7.免疫過程中要做好消毒工作,豬、牛、羊、犬等家畜免疫要做到“一畜一針頭”,雞、鴨等家禽免疫做到勤換針頭,防止交叉感染。
8.要做好免疫記錄工作,建立規范完整的免疫檔案,確保免疫時間、使用疫苗種類等信息準確詳實、可追溯。(本文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如有出入,以專家本人意見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