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戶在生豬養殖的過程當中,極易受到豬病的困擾,嚴重影響著養殖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做好豬病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環境問題。生豬散養戶主要集中于農村,養殖環境成為影響豬病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養殖戶不重視環境衛生工作,孳生了大量的細菌,嚴重影響著豬群的健康生長。不僅如此,一旦患病,若沒有及時進行隔離治療,再加上沒有及時進行消毒,導致了豬病大面積暴發,給養殖戶帶來了極大的損失。
2.豬病治療缺乏科學性。散養戶在發現生豬患病后,往往是結合經驗自行購買藥物來進行治療,并沒有請教專業的獸醫人員。在治療后不僅沒有起到效果,甚至延誤了最佳的救治時機,加重了豬的病情,極易導致豬死亡,給養殖戶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3.用藥不合理。通過調查發現,很多散養戶在生豬患病后會購買一些人用藥來治療,雖然也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屬于禁用的范圍。畜禽患病必須使用獸藥,其劑量、投藥方法是結合動物特征來制定的。舉個例子來說,很多藥物的劑量較大,這是為某些動物疾病專門生產的,只有合理使用藥物才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與此同時,還有部分養殖戶在豬發病后才會注射疫苗,這并不會起到防治效果,甚至還會加重病情,只有免疫接種健康豬才會發揮疫苗的作用。
1.充足的療程。在治療豬病的過程當中,主要是通過注射、投喂藥物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在治療的過程當中,要合理的選擇藥物,并控制好劑量才能夠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是,由于部分散養戶缺乏專業的知識,在治療豬病的過程當中雖然選對了藥物,但是沒有合理控制好治療療程,導致疾病治療不徹底、反復發作引發更嚴重的疾病。例如,某養殖戶在發現豬患病,并結合癥狀診斷為豬丹毒,在注射青霉素進行治療后2d發現其病癥并沒有明顯的好轉,繼而認為是患有豬瘟,轉而用其他藥物來進行治療卻依然沒有好轉反而加重了病情。其實,這時豬依然患的是豬丹毒,只是由于治療時間較短,在注射一次青霉素后,其藥效只能保持6h左右,僅僅注射2次是無法徹底治愈的。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確保療程的充足。
2.綜合性治療措施。豬在患病之后,藥物治療僅僅是治療方法之一,要想提升治療效果,幫助患病豬更快恢復健康,就必須要做好綜合性治療工作,進而鞏固藥品治療效果。在這一過程當中,要充分結合豬病來改善養殖方法,提高其抗病能力,降低患病幾率。一般來說,豬在患病后,往往會出現高燒現象,這說明患病豬體內的保護機能正和致病因素斗爭,但是,由于長時間高燒會消耗大量的維生素,這時病豬的食欲會明顯降低,如果沒有及時補充維生素,會嚴重影響到病豬的新陳代謝,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疑難雜癥。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在發現豬患病并伴有高燒等現象時,首先需要及時進行藥物治療,并及時補充V C,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輸液的方式為病豬補充鹽水及糖分,進而幫助病豬更快恢復健康。
3.隔離與清掃消毒。當前農村生豬散養戶并不注重對豬舍的清掃及消毒工作,極大導致一系列疾病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要充分重視起該項工作,定時定期做好對豬舍的消毒工作,尤其是墻面、地面以及槽具,要進行徹底的消毒。同時要及時的清理糞污,避免細菌的大量孳生。還要確保豬舍光照通風正常,在炎熱的夏季,要及時做好降溫工作,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為豬群的生長營造健康、舒適的環境。除此之外,要確保飼料營養均衡,滿足生長營養需求,更要確保飲水無污染。最后,針對患病豬,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避免疾病的傳播,盡可能降低損失,針對病死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禁止隨意丟棄到荒野以及河流中,避免污染環境。
綜上所述,散養戶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嚴重降低了豬病防治效果。在這種情況下,養殖戶要積極采取針對性措施,制定更加完善的豬病防治對策,降低豬病的發生幾率,保障豬群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