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祥
(山東省臨沂市費縣牧畜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臨沂 2734O0)
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主要是針對育肥牛,奶牛和牛犢有著非常嚴重的危害,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致死率和發病率都在非常高,因此需要牛養殖戶對其防治和診斷給予一定的重視,盡可能降低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對養殖戶帶來的經濟影響。
在世界范圍內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在牛類養殖業中普遍存在,一般情況下是因為牛類感染了病原體導致的,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對牛的健康產生了極大的危害。根據相關報道可知,牛犢在一個半月齡之前其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幾率非常大,發病率達到了65%-85%,特別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幾率也達到了67~86%,同時因為牛犢感染呼吸道疾病導致其死亡的概率達到了45~65%。其次在牛類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之后,就會導致其生長緩慢,產奶量不斷下降,這些影響都會對養殖戶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根據相關統計,在養牛業中一些疾病發生有65%是因為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同時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感染率達到了100%,致死率達到了40%。其次牛類感染牛病毒性腹瀉或是牛輪狀病毒也會降低牛的體重和自身產奶量。隨著近幾年我國養牛業的快速發展,這時對于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和診斷給予正確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
病毒會激發細菌感染,同時在病毒感染的時候會通過幾種途徑來實施感染,首先是病毒可以直接針對肺實質和呼吸道形成病毒侵害,這樣能夠讓細菌從呼吸道轉移到肺部引起細菌感染。其次是病毒感染在對牛機體免疫系統實施干擾之后,降低其機體免疫能力,從而趁虛而入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在眾多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中,較為特別的就是牛病毒性腹瀉,牛病毒性腹瀉可以導致母牛子宮內部產生感染,從而致其死亡。在引進種牛或是運輸的過程中都會增加感染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概率,從養牛場引進一些種牛在運輸的過程中牛的呼吸道感染風險極大,一些交易市場中購買的犢牛其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感染風險會加倍,因為市場中會有大量生物,加劇病原體的傳播速度。同時在對牛犢實施引進的時候不能過于復雜,一些擁擠運輸的現象也會增加牛犢之間的細菌感染。
需要對病牛實施采樣,在病牛發病之前,需要對病牛上呼吸道上的分泌物進行蘸取,并將其作為樣品實施檢驗。將采集出來的樣本放置到培養基中,觀察樣品,無菌條件下,還應該對一些較為新鮮的材料實施采集,并對其實施顯微鏡檢查。在經過革蘭氏染色之后,并沒有發現較為明顯的細菌,這時就可以將其分離,對其實施再次培養,應該在無菌的情況下對其實施接種,在瓊脂板上對其涂抹,保持在37°環境下保持一天的培養。隔天對其進行查看并未發現細菌出現,基于臨床實際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病牛是在無菌環境下因為流行感冒導致的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感染。
在對病牛采取治療措施的時候,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治療藥物,結合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實際特點來選擇抗菌藥物。針對一些半年齡的病牛,應該采取不同的治療方式,將其治療手段和成年牛治療手段區分開來。假如病牛的癥狀相對較輕,那么就可以采用5ml的地塞米松,5ml的安乃近和10ml的病毒靈實施肌肉注射,每24h內注射兩次,持續3d。假如病牛的癥狀非常嚴重,那么就可以適應瑞可新實施皮下治療,在病牛發病存在呼吸不順暢感覺的時候,需要相關人員對病牛注射5ml的尼可剎米,如果沒有尼可剎米注射液也可以使用氟苯尼考代替,提升治療的有效性。同時還要對病牛喂食紅糖小米粥,每24h內對病牛實施灌服一次,一次需要灌服2.5L。在工作人員發現病牛出現感染支原體和肺部炎癥的現象,就需要及時使用西環素和氟氯沙星來進行治療,在病牛產生流感的時候,可以及時使用青霉素和鏈霉素實施治療,工作人員也可以結合病牛的實際情況對其采取維生素的補充。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相關人員應該對病牛自身的呼吸道感染期間一些不穩定因素進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在這種治療方式的效果不夠明顯的時候就會產生死亡現象。因此針對目前的現象,養殖戶需要對一些死亡的病牛實施合理的處置,降低其二次感染,危害更多牛類,可以將死亡病牛科學掩埋或是焚燒處理。將處理結果向上級部門實施匯報,保證上級部門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做好應對措施。對于病牛的死亡環境應該實施徹底的消毒和清理,避免細菌殘留。還可以對死亡病牛的內部臟器實施解剖分析,進一步掌握病牛的死亡原因,提升對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了解程度和治療手段。因此在目前實際治療過程中,養殖戶需要結合病牛實際情況實施分析,進一步為養殖廠提供較為合理的預防對策,還要盡可能降低呼吸系統疾病的傳播[1]。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進行了分析和闡述,同時也對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防治和診斷進行了詳細的研究,提升診斷和治療的科學性,并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推動養殖業不斷發展。基于可行的治療基礎,能夠針對牛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實施特征進行診斷,采取有效的治療方式實現養殖業的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