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作為畜牧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傳染病,主要發生于牛羊等蹄類動物。羊口蹄疫不僅發病較急,同時具備極強的傳染性,一旦發生,往往會導致病羊乳房、蹄部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現潰爛,進而阻礙羊群的健康生長,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此外,作為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羊口蹄疫還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威脅。因此,本文就羊口蹄疫的診斷以及預防措施進行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為養殖戶提供參考。
羊口蹄疫是由羊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病羊為該病的主要傳染源,此外帶有該病毒的野生動物也可以作為該病的傳染源。幼年羊只不僅患口蹄疫的概率更大,同時其一旦患病,死亡率也較高。接觸或者采食污染物是羊口蹄疫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羊口蹄疫通常在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冬季以及春季其發病率更高。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一旦發生往往會呈現大流行的趨勢,導致對該病的控制以及消滅難度較大。此外,由于該病還可以借助空氣懸浮顆粒來實現遠距離的傳播,因而也會表現為跳躍式的流行。
該病一旦發生,病羊的乳房、蹄部以及口腔黏膜等部位均會發生潰爛,或者出現水皰。羊只的體溫逐漸升高,接著出現食欲不佳、精神不振以及脈搏加快等各種癥狀。如果病情較為嚴重,病羊的前胃、咽喉以及器官等黏膜也會出現潰爛或者水皰,隨著病情的發展,甚至會引發病羊的急性心肌炎。如果水皰破裂,病羊的體溫會逐漸下降,病情也會逐漸好轉。
實驗室診斷是當前口蹄疫確診的最好方法。通常是采集病羊的水皰皮或者水皰液置于甘油生理鹽水中進行保存,然后通過病毒分離、小鼠接種試驗、中和試驗、PCR診斷以及ELISA診斷方法進行確診。
1.做好消毒工作。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要及時清理羊舍內外的糞便以及污物,同時定期采用2%~4%的燒堿溶液、10%的石灰乳、2%苛性鈉、30%的草木灰溶液或者0.2%~0.5%的過氧乙酸對羊圈進行全面的消毒。定期對消毒劑的品種進行更換,以防菌株產生耐藥性。
對于新羊舍,在使用前3d,往往需要采用甲醛溶液或者高錳酸鉀與甲醛的混合溶液對圈舍進行1晝夜的密閉熏蒸消毒,接著通風1d以后才可使用。在使用羊產房之前,也需對其進行徹底的消毒;此外,在產羔的高峰期,還需增加羊舍的消毒次數,在產羔工作結束以后也要對其進行徹底的消毒。
2.加強飼養管理。做好日常的飼養管理工作也是預防羊口蹄疫的重要措施。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飼養人員以及管理人員不得攜帶任何無關物品進入到羊舍當中,只有穿戴好工作鞋服以后才可進入羊舍開展相關飼喂以及衛生清理工作。要定期對工作用具進行消毒,一旦發現任何疫情應當立即向相關獸醫反饋。應當做好員工的培訓工作,從而保證其做好日常的防范工作。
3.嚴格檢疫。口蹄疫最為明顯的傳播方式即為病原的移動,因而嚴禁養殖場在疫區或者口蹄疫高發的地區進行引種;同時,不得在疫區以及公路等地區開展放牧工作;不得從疫區購入飼草以及飼料等。若大批量引入羊只時,應當做好其隔離觀察以及防疫注射工作,確保羊只無病后才可入群。在羊只賣出時也要做好相關檢疫工作,以防病羊流入到市場當中。
4.接種疫苗。對于羊口蹄疫,當前較為常見的疫苗包括弱毒疫苗以及滅活疫苗兩種。養殖場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對羊只進行疫苗接種,做好免疫記錄以及疫病檢測工作,從而有效減少口蹄疫發生的可能。
綜上所述,羊口蹄疫作為養羊過程中一種較為常見的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生不僅會對羊的健康以及生命造成影響,同時會威脅人類的健康。因而,養殖戶應當加強對該病的重視,在日常飼養過程中做好消毒工作、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檢疫并做好疫苗的接種工作,從而對羊口蹄疫進行有效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