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我國動物防疫之路越來越平穩,就必須深入了解在動物檢疫方面遇到的問題,并做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動物檢疫方面的問題主要是檢疫體系不完整,養殖戶檢疫意識薄弱等,解決問題需對內提升素質,加強技術,增派設備,建立制度,對外加強宣傳。
1.農村動物檢疫體系不完整。我國的養殖群體仍然是農民,家家戶戶或多或少飼養了一些動物,動物檢疫所需要的設備及專業人員遠遠滿足不了目前需求。主要原因包括:1)工作環境問題。農村條件落后,技術設備得不到更新與補充,交通不方便,所需藥物匱乏。因缺少相關主要檢疫設備,導致重大疫情難以迅速、精準地判斷并做出有效的決策。2)農村人員素質較低,人員負擔過重。農村的動物檢疫機構一般是在20世紀50年代建立起來的,相關的獸醫也是通過進修招聘進來的,如今大多工作人員都已面臨退休,現在的青年都外出打工,面臨人員不足的尷尬處境。當前來看,獸醫工作在社會上并不受重視,專業人員外出檢疫經常風吹日曬,這也是很多專業院校畢業生不愿加入的主要問題。雖然有很多新生力量被注入到農村檢疫工作中,但大多數是專科派送和轉業軍人,正規大學畢業的少之又少。偏低的文化程度、不全面的業務技能,導致不能滿足畜牧生產形勢下檢疫工作的需求,主要的疫情問題依然得不到解決。3)農村檢疫員經濟待遇低,政府的補貼到位延緩。農村檢疫站是農村牲畜檢疫的主力軍,在農村檢疫收費較少,導致檢疫員的報酬較少,部分檢疫員為養家糊口,不得不外出打工,這也是導致農村檢疫人員較少的主要因素。
2.養殖戶疫病檢疫意識薄弱。動物疫病的具體表現基本都是非典型化及慢性化,因此多數時候,疫情主要是隱性的,養殖戶不能及時觀察出來,等到能看出來時,已無力回天。一開始動物體內的病原體在抗體的抵制下,動物處于染病期,或多或少出現不同于正常動物的表現,發病期時表現明顯,但由于養殖戶的專業知識匱乏,只能根據之前經驗進行解決,一旦出現未出現過的疫病,就會束手無策。一般處于染病期的動物醫治成功的概率較高,且費用花費最少,這些表明檢疫對于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義。動物患病的幾率被養殖戶看作是賭博,一旦動物染病,養殖戶就容易出現抵觸情緒,病死動物不規范處理,致染病范圍擴大。養殖戶應該小規模、分散式養殖。養殖戶檢疫意識和相關法律認識缺乏,其主要養殖動力是經濟利益,通常是對染病、病死的動物進行降價處理,又或者為減少成本,對染病、病死的動物做無害化處理時通常是簡單的掩埋,基本不做什么相關的措施,導致水源、環境、土壤被嚴重破壞。
1.加強宣傳力度,科學的進行引導,利用現代網絡的各種媒體、報紙、書刊、等媒介向大眾發放資料,對農戶培訓相關技能、知識,預防疫病發生。
2.提升獸醫人員的素質,健全獸醫管理體制,適當增加獸醫專業大學生,提升動物監督執法水平和預防能力。
3.調動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效仿相關公司的管理體系,考核業務能力,提高業務素質,加強責任心和政治敏感度,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4.加大農村檢疫人員隊伍的建設,增加相關檢疫設備,統一管理農村檢疫人員,對其檢疫人員做出考核、待遇、獎懲以規范其行為。應當建立能承擔免疫檢測和疫病監測的農村獸醫站點,并與養殖戶相聯系。
5.制定相關法律體系,対檢疫人員和獸醫人員做出相關約束和規定,讓服務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6.加強政府行政能力,完善經費保障制度。把檢疫工作放到主要議事日程,全面落實動物疫病檢疫措施,簽訂相關責任書,提高免疫質量和密度。
7.增加檢疫費用的投入,建立經費保障制度,確保經費撥付到位、不亂用。
綜上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問題會源源不斷地出現。相關機構要及時更新設備,檢疫人員要了解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大部分疫情的出現,使得我國畜牧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