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羊是一種早熟的山羊品種,可以實現皮肉兼用,不僅性情溫和,同時對酷熱、嚴寒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其繁殖率極高,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耐粗食,不僅是山地肉羊養殖產業的一個地方主導品種,同時其養殖項目也幫助山地農戶實現了發家致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養殖黑山羊,但是一些農戶缺乏養殖以及管理經驗,在其飼養過程中出現了虧損的情況。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工作經驗,就黑山羊的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技術進行具體的介紹,希望能夠為養殖戶提供參考,進而促進我國黑山羊養殖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1.羊舍建設。黑山羊偏好干燥的環境,因而通常將羊舍建立在地勢較高、水源清潔同時具備良好空氣流通條件的地區,如果選擇在山區建設羊舍,應當選擇向陽并且坡度較小的位置。羊舍的高度一般控制在2m,在各個墻面均開窗,在冬季以及夏季要做好相關的防寒保暖以及防暑降溫工作。通常情況下公羊舍以及母羊舍的面積分別為1.2~1.5m2和0.8~1.0m2,對于哺乳母羊,其羊舍面積一般控制在2m2。在羊舍內需要配置羊床、料槽以及水槽等。
2.放牧管理。黑山羊較為偏愛清潔的灌叢,不喜歡連續進食同一種草料,因而放牧地點需要選擇在山坡或者灌叢草地。一般在晴天以及陰天進行放牧。在實際的放牧過程中必須有效控制放牧時間,不得連續超過10天在同一個山坡放牧。此外,應當隨著季節的變化逐漸轉移放牧地點,在春季以及冬季,應當選擇陽光充足的山坡,而在溫度較高的夏季,應當選擇具備良好通風條件的山坡。在放牧過程中,必須要固定公羊的位置,以防配種混亂現象的出現。
3.舍飼管理。對黑山羊進行舍飼時,必須要準備充足的飼草。養殖戶可以適當種植人工牧草,較為常見的人工牧草分別為季節性牧草以及優質高產牧草。牧草的最佳種植時期為春季,其生長最旺盛的時期為夏季,因而通常選擇在夏季適當割草。做好舍飼工作,可以有效防止黑山羊通過誤食毒草而患病,與此同時可以有計劃的繁殖羊群,在科學飼養的基礎上提高羊群的生產水平。在對黑山羊進行舍飼時,應當合理搭配粗料以及鮮草,在夏季,每天羊群的青草供應量需要達到2~5kg;而在冬季,需要為羊群提供秸稈、干草以及黃豆等,從而有效減少飼料以及青草的飼喂量。
4.羔羊的飼養管理。黑山羊生長速度較快,性成熟時間較早,因而必須要做好哺乳期羊羔的飼養管理工作。羊羔在3日齡內,應當盡早吸吮初乳,使羊羔具備更高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發生,進而提高其存活率;在羊羔1月齡以內,往往有較快的生長速度,通常需要繼續飼喂初乳,不得為其喂食草料。在羊羔8周齡同時其體重達到7kg以后可以飼喂飼料,通常在此時進行斷奶。
5.妊娠期母羊飼養管理。在妊娠前期,要加強羊舍內的衛生管理工作,為母羊提供易消化的草料以及清潔的飲水,對羊群進行有效控制,以防因隨意亂跑而導致流產的發生。在妊娠后期,胎兒增長速度極快,此時母羊的營養需求量較大,因而每日需要飼喂0.7kg的精飼料。生產前半月,多飼喂母羊多汁飼料,嚴禁母羊跨越較高的欄桿或者進行快跑。
在黑山羊的生長過程中,傳染病以及寄生蟲病往往會對其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而養殖戶必須高度重視。
1.傳染病。針對黑山羊各種傳染病,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首先,對于國家的免疫病種必須主動接種;其次,還需結合當地疫病的流行特點制定一個適宜的免疫計劃并嚴格執行,應當堅持自繁自養,同時做好黑山羊的衛生消毒管理工作。此外,還需對黑山羊的抗體進行有效監測,一旦出現各種重大動物疫病,必須及時封鎖發病場地,隔離患病羊只,對病死羊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
2.寄生蟲病。要想有效防治黑山羊的寄生蟲病,就必須定期驅蟲。對妊娠母羊進行驅蟲可以有效防止流產,但是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對于妊娠3個月以內的母羊不得驅蟲。對于羊羔而言,1月齡是其最佳的驅蟲時間。在對黑山羊進行體外驅蟲的過程中通常采用藥浴的方式。
綜上所述,養殖戶必須要重視對黑山羊的飼養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一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為適宜的飼養方式,另一方面則需做好相關疫病的防治工作,進而幫助其自身獲取更高的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