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坪鎮隸屬甘肅省甘南州,地處舟曲縣城西南部的拱壩河上游,東臨三角坪、八楞、插崗,西接大峪鄉和迭部縣的多爾鄉和四川省的九寨溝縣,南連博峪鎮,北與南峪鄉毗鄰。境內主要是山脈地形,全鎮的平均海拔都在2100m,屬于林帶濕潤氣候,草場面積約7.54萬畝,特殊的地理生態優勢造就了當地村民主要從事藏牦牛、犏牛、生豬、馬、土蜂和土雞等畜禽的飼養生產。
近年,根據各村所處地理位置和草場的實際分布,各村的養殖情況得到不斷的發展進步,以吾別村和壩子村的青崗坡自然村、嘎河壩村的嘎下自然村和哈迭村從事犏牛養殖的規模具有突出的特點,其中的一些犏牛養殖大戶已經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所以如今大多數的村都將發展高山犏牛養殖作為武坪鎮脫貧奔小康的首選方式。
犏牛就是牦牛與黃牛進行雜交的方式而產出的后代,牦牛扮演母本所產的叫“真犏牛”,公牦牛扮演父本所產的叫“假犏牛”。這種雜交后代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在肉、乳生產能力、役用能力方面都比較接近于牦牛。在適宜的條件下,犏牛的產肉量高于牦牛,但是肉質不及牦牛。飼養育肥的犏牛需要從異地引入,通常應該選擇品種良好的1~2歲的犏牛。當地引進的就是甘肅岷縣閭井和甘肅漳縣所產的犏牛。主要是用于育肥的犏犍牛,這里所產的都是真犏牛,這種犏牛在武坪鎮的高山峽谷適應性極強,生長較快。
目前,在實際飼養生產中重點推廣人工授精技術,采用青海省大通野血牦牛凍精與農區西門塔爾青川牛進行雜交,其雜交后代既具有良好的適應性,也具有較高的肉用和乳用性能。還有就是引進西門塔爾種公牛和青川種公牛夏季與牦牛混群放牧自由雜交所產后代。
犏牛的養殖經濟效益主要受配種期的影響。根據多年的生產經驗可知,牦牛在每年的7月份進行配種最合適,這樣能夠保證犏牛犢在4月前后產出,出生之后的牛犢離乳就可以采食新鮮的青草,能夠確保獲得完整的青草期。新生的犏牛犢牛處于氣候溫暖、氧氣充足、青草茂盛的季節,可以獲得相對比較充足的營養,對于其生產發育非常有利。實際生產中通過實現犏牛的產業化,有效的縮短飼養日齡,力爭在3年內繁育出欄,這樣能夠保證牛肉的鮮嫩品質,在市場中具有強有力的競爭力。
每年的4-9月份屬于比較溫暖的季節,4月份武坪的低洼河谷里犏牛可以采食青草了,此時的犏牛正好是恢復體力的時候,5月份開始高山的牧草處于旺盛的生長狀態,而且產出的數量比較大。溫暖季節產出的牧草質量比較好,此時草場也具有更強大的承載能力,所以能夠充分滿足犏牛的采食需要。此時生長的牧草口感鮮嫩而且具有豐富的營養,所以這個時間段屬于犏牛生長育肥的黃金時間,實行晝夜的放牧方式,把牛群趕往水草肥美的地方進行抓膘。
每年的冬春季節氣候相對比較寒冷,犏牛在經歷了4-9月份的青草期之后,已經有足夠的能力抵御寒冬的侵襲,同時還可以為第二年的生長發育奠定相對比較堅實的基礎。此時將把高山上的犏牛趕到河谷和離村莊較近的地方進行放牧,尤其是近幾年武坪地區氣候比較反常,春雪下的比較多,整個草山有時候被厚厚的積雪掩蓋導致犏牛無法在山上采食,這時候的飼養顯得尤為重要。在飼喂青干燕麥草的同時給每頭牛每日補飼精料1kg(玉米52%、麩皮30%、大豆10%、油渣6%、食鹽1%、骨粉1%),堅持補飼2個月。這樣就能夠實現犏牛犢牛在3年完成育成并且出欄的飼養目標。母牛在產犢之后也可以有效利用較長的青草期,可以更好的補充機體營養有助于恢復體力,同時為再次生產奠定堅實的身體基礎。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于牛肉及其制品的需求不斷的提高,從而推動牛改良工作的不斷進步,同時也推動了多種生態型的衍生牦牛種群。其中犏牛就屬于牦牛的衍生品種,是牦牛種群品種改良創新的果實。實際生產中應該避免近親繁殖,盡量保留良種公牛,保證公牛的使用合理,從而保證犏牛的品種優勢。保證供應給犏牛優良的牧草,保證犏牛的肉質和肉制品的口感。在青藏地區,犏牛的養殖為當地經濟貢獻了巨大力量,犏牛在市場中的作用和價值甚至超過了牦牛。所以,武坪鎮引進犏牛并且大力發展犏牛的養殖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飼養者的經濟收益,而且有助于生態養殖的發展模式,緩解牧場壓力,保護草原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