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孝鑫/河北工程大學
趙鳳玲/河北康利動物藥業有限公司
我國是個養殖大國,畜禽養殖量一直高位徘徊。以家禽為例,2017年我國家禽存欄約200億只。雖然養殖方式正在逐漸改變,規模化養殖已經起步,但非專業化、散養量仍占很大比重。在產業結構調整的轉型時期,多種飼養方式并存,加之病原變異以及毒力增加的速度越來越快,新病越來越多,條件致病菌也飛速增加,使得疫病防控形勢越來越重。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關注,獸用抗菌藥問題屢見報道,細菌耐藥增多,藥物殘留越發引起關注。減抗養殖,甚至無抗養殖、綠色養殖逐漸被國民接受。截止2018年,已經有包括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諾氟沙星、喹乙醇、氨苯砷酸、洛克沙胂、非波羅尼、硫酸粘菌素等在內的82種獸藥被禁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抗生素被禁用。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在重慶召開的全國畜牧大會上,啟動了動物養殖的減抗行動。面對國內外動物用藥的嚴峻形勢,面對當前蛋(肉)雞養殖繁雜難控的養殖環境,加大中獸醫藥的推廣與研發力度,以及中獸醫理念的宣傳力度,根植蛋(肉)雞養殖業自然、生態的中國傳統養殖理念,凸顯中獸醫藥在蛋(肉)雞養殖中的地位和作用,勢在必行。
目前蛋(肉)雞養殖現狀是:基數大、總量大、麻煩多;硬件不硬,養殖水平參差不齊,導致養殖穩定性不足,持續性差。在當前難以更改的“現代化”養殖思維模式下,疫病發展遠比養殖發展要快。加上育種的進步、飼料工業升級給養殖造成的壓力,使得整體養殖環境亟待調整。目前養殖現狀是,沒有真正把雞和環境、疾病有機融合在一起。把疾病的發生直接歸咎于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治療思路也是把消滅病原作為第一目標,很少考慮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臨床上經常見到,當養殖戶發現個別雞發病嚴重,但尚未死亡,認為沒有治療價值,便抓出來扔到雞舍外面,任其自生自滅。結果發現,能呼吸到新鮮空氣,采食自然日糧的重病雞,反而痊愈了。這說明,導致疾病發生的根源在于養殖環境的改善和機體自身抗病能力的提高。
中獸醫學是中國傳統獸醫學的簡稱,中獸醫思維正是以生命本體為第一著眼點,通過改善內外環境,提高機體自身抗病能力。始終認為任何能夠治療疾病的藥物,都是通過激發和提高自身免疫系統實現的。在此理念指導下進行養殖,從育雛增強體質、防寒,改善養殖環境,使環境盡可能接近自然;到育成期、青年雞增強抗應激能力,通過提高抗病能力,提高整齊度,改變內環境使其更適應各種變化,包括氣候變化、飼料變化、免疫應激、消毒應激等等;到產蛋期(肉雞接近出欄期)增加氣血水平,改善氣血循環狀態,修復受損臟腑功能,疏通垃圾代謝通道,改善脾胃因為日齡增大、產能增強而導致的功能下降等等。以雞為本,為雞著想,才能最大可能的讓養雞給人類創造利益。
無論怎樣的養殖理念,在種源不可控、環境不可控、飼料難控等因素下,出現各種疾病在所難免。所以尋找合適的、合理的、合法的、有效的獸藥制劑是發展之必然。如前所述,在大多數抗菌藥禁用的情況下,中獸藥制劑脫穎而出。然而近幾年中獸藥產品的質量也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質量不佳,療效不確實、不穩定,甚至中藥制劑出現農藥殘留等。所以,尋找穩定、固定、可靠的藥源地是中獸藥制劑廠家的必然選擇。目前很多獸藥廠打出“名貴中草藥”、“道地藥材”等說法,不是不好,而是不現實,也沒必要。動物的生理和人的不同,藥物需求量和人的也不一樣。動物本身的根基是好的,情志病幾乎沒有,由此耗神、動氣、傷血的情況不會出現。很多疾病經過認真辨證組方用藥,到體內發揮的引經藥的作用,有些方劑甚至很小劑量,就能激發機體本身的自愈能力。故而,精準辨證組方是好療效的前提,藥源固定是療效穩定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生產出臨床上有效的產品,從根本上解決中藥叫好而不叫座的尷尬局面。
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和經濟養殖周期,蛋雞肉雞也是如此。所以在當前養殖環境下,除了制定嚴格合理的免疫程序外,還需要制定詳細的、適合不同品種的中獸藥防控用藥體系。祖國傳統醫學因其獨特的天地人合一的哲學理論體系,完美精準的辨證立法組方,天然中藥整體調理生命機能等特點,已被世人普遍認可。尤其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和藥食同源理論,以及治療疾病中體現出的毒副作用小、殘留少、耐藥性極低的特點,在動物養殖和疾病防治中也得以廣泛推廣。但由于肉雞(或不同動物)的氣血陰陽偏盛偏衰程度和人相比有很大不同,在運用中醫理論辯證分析肉雞(蛋雞)疾病時,應首先弄清楚肉雞(蛋雞)的“平衡點”和“平衡屬性”,再全面分析肉雞(蛋雞)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特點,找到肉雞(蛋雞)生理病理與中醫理論相對應的切入點,建立一套適合蛋雞、肉雞的中醫藥理論系統。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藥減抗、替抗的目的。
中獸醫人才極度匱乏是當前發展中獸醫藥的嚴重障礙。無論是農業高等學府,還是各類職業技術學校,中獸醫專業化教育教學幾近消失。我國唯一一所中獸醫學院也被吞并,具有中獸醫專業招生資格的寥寥無幾,有的只剩下中獸醫學一門課時數少得可憐的專業課。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豐厚中獸醫理論基礎,同時又具備動物臨床實踐和精準辨證能力的老師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加大中獸醫專業人才的培訓力度,讓專家教授走進養殖企業和獸藥生產企業,結合臨床病案,培養一大批有實戰經驗、又具有理論基礎的基層工作者是當務之急。
根植祖國傳統醫學理論,從審視生命現象的角度,全方位解構蛋(肉)雞生理功能、命理結構和疾病機理,才能更準確定位肉雞生理與病理,更精準有據的對蛋(肉)雞疾病進行辨證立法組方,解決蛋(肉)雞養殖臨床出現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限抗后疾病無藥可治的問題,解決蛋(肉)雞上可能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