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波蘭、匈牙利、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于洋 李震 青木 ●本報記者 王亞斌 ●陳欣 柳玉鵬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1日抵達布達佩斯,開啟他對中東歐三國——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蘭緊鑼密鼓的訪問行程。從美國匿名官員的行前吹風,到美國國務院的正式聲明,都毫不諱言蓬佩奧此訪遏制中俄影響力的意圖。這些國家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被美國視為“心頭刺”。對中國,蓬佩奧據稱將把矛頭對準華為。此前,華盛頓明里暗里施壓,已經在波蘭和捷克收獲“反華為”成果。但美國想將這些“成果”擴大為中東歐“統一戰線”,被認為面臨巨大挑戰。不僅斯洛伐克和匈牙利都對華為積極敞開大門,就連波蘭和捷克也在小心權衡。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美國國務院10日在聲明中不止一次提到西方的民主制度和30年前“對共產主義的勝利”。但在德國《柏林日報》看來,中東歐國家雖然在安全領域希望與美靠近,但美國已無法再扮演30年前在該地區的角色。該報評論說,這些國家不愿意在美中俄之間選邊站,而是更希望找到平衡位置。因為這才真正符合它們的利益。
美將祭出與中東歐接觸“新倡議”
“我們傳遞的信息是,必須亮相,否則就是輸家。”在蓬佩奧啟程之前,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這樣告訴媒體。他說,這一努力必要且早就應該發起,“正因為過去10年中東歐缺乏美國的有力參與,才造成中國和俄羅斯非常樂意填補的真空”。新加坡亞洲新聞臺11日稱,美國國務卿上一次訪問匈牙利是希拉里在2011年,斯洛伐克則是20年來首次迎來如此級別的美國官員到訪。
根據美國國務院發布的行程安排,蓬佩奧11日抵達布達佩斯后,將與該國總理、外長和防長會晤,討論雙邊關系諸多事項,包括防務合作、能源和地區安全,支持烏克蘭以及對抗中俄影響力和加強西方聯盟的途徑。12日,他將轉場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除了會晤該國領導人,蓬佩奧還要與學生談論“西方民主自由的遺產及30年前對共產主義的勝利”。
12日晚些時候,蓬佩奧將前往波蘭華沙,討論安全和能源問題。在華沙,美波將共同主持“推動中東和平與安全未來的部長級會議”。美聯社報道稱,這次會議預計將聚焦伊朗問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美國副總統彭斯等都將參加。但在外界看來,蓬佩奧在布達佩斯和布拉迪斯拉發的一言一行才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有美國官員透露,蓬佩奧將特別提出中東歐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和中國公司華為存在的問題。路透社說,華為今年計劃在匈牙利建一個歐洲后勤中心并擴大在當地的產能。
蓬佩奧11日在美國駐匈牙利大使館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務之急是與匈牙利分享美國所知的華為網絡中存在的風險。美聯社稱,蓬佩奧表示,如果各國繼續與華為做生意,美國可能會被迫縮減在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某些業務。
為配合蓬佩奧此行,美國國務院10日發表題為“國務卿出訪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紀念共同歷史,打造共同未來”的聲明。該聲明贊揚這些國家選擇西方民主制度,稱美國將繼續履行對兩國的承諾,恢復對共同安全的投資,并預告說蓬佩奧此行將宣布加強美國與該地區接觸的新倡議,“這些倡議與紀念共產主義失敗30周年不謀而合”。
美國《華盛頓時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說,蓬佩奧將尋求雙方過去忽視的共同利益,“讓西方的對手在已經占據橋頭堡的地方手腳忙亂”。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直指中俄稱,在整個中歐,美國正加大支持力度打擊腐敗,包括執法合作和支持調查性新聞,以研究地區腐敗與俄中影響力之間的關系。美國將致力于同面臨與日俱增的中俄威脅的中歐國家加強外交、軍事、商業和文化關系。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東歐一直是大國博弈的主戰場。中國以經濟合作的方式進入該地區,雖然我們的目標與一些大國不同,是希望通過合作實現共同發展,但還是被西方誤讀為加入地區博弈。過去幾年,以中國和中東歐之間的“16+1合作”為代表,經濟合作基本成為該地區的主流。但美國現在就是要將安全問題進一步激發出來,擠掉中俄的影響力。
“挑撥之旅”能得逞嗎?
華盛頓的挑撥和施壓已經在中東歐掀起波瀾。英國《金融時報》稱,波蘭上個月以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為由逮捕一名華為員工。當地觀察人士認為,這是波蘭夯實與美國關系努力的一部分。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說,美國政府將打擊華為行動的重心放在歐洲,并將這里視為與中國進行“技術冷戰”的更廣泛戰場。在許多歐洲國家,華為仍得以蓬勃發展,并成為這些國家電信設備市場的關鍵參與者。
“美國之音”11日稱,作為北約成員國,匈牙利與斯洛伐克參加了很多區域和全球的行動,包括在科索沃、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國也在分別與美國談判雙邊防務合作協議,以進一步加強關系。但與此同時,匈牙利和當年的捷克斯洛伐克都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在一些西方國家對華為提高警惕、甚至明令禁止之際,兩國都積極敞開大門。斯洛伐克認為華為對國家安全不構成威脅,華為在匈牙利的業務則不斷增長。
“美國抵制華為之舉在中東歐遭遇挑戰”,《華爾街日報》以此為題評論說,在捷克,對于如何平衡美國及本國官員提出的安全擔憂與渴望獲得中國投資、
(下轉第十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