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平 韓珠萍
今年1月下旬,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應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的請求,美國將為該國提供2000萬美元以上的人道主義援助,后遭到馬杜羅政府公開拒絕。
在2月初,遭到拒絕的美國方面依然向委內瑞拉發送援助物資。只是,當這些援助物資于本月7日抵達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邊境的時候,在哥倫比亞邊境城市庫庫塔遇到阻礙,并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境地。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指責美國和委反動派通過瓜伊多自封“總統”一事進行政變,擔心美國打著“人道主義援助”的旗號,為今后的軍事干預鋪路,因此派遣軍隊用卡車集裝箱和油罐車封鎖了連接庫庫塔和委內瑞拉的提恩迪塔斯大橋,拒絕美方援助物資進入該國境內。美國此次的“強行援助”在國際上引發廣泛討論,不少國家擔心美國強硬插手委內瑞拉國內事務,畢竟美國借由對外援助滿足其戰略需求和國家利益的情況時有發生。
美國對外援助為受援國和全球發展做出貢獻
美國對外援助主要分為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兩類,它們的資金比例約為2:1。對外軍事援助主要包括銷售武器和提供軍事培訓,這不僅是美國對外力量介入的主要表現形式,而且也是美國外交戰略的體現和謀取霸權的工具。美國對外經濟援助雖然一定程度上為受援國提供了糧食、藥品等必需物資,解決它們的燃眉之急,但往往會附帶一些政治條件或經濟條件。換句話說,對外援助實質上是為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戰略服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從美國近年的對外援助領域來看,主要有和平與安全、健康、人道主義救援、經濟發展等,其中前三類為對外援助的重點領域。
美國大規模經濟援助開始于二戰之后,并主要集中于西歐地區,其中尤以馬歇爾計劃為主要代表。同時,美國軍事援助在對外援助中占重頭,上世紀60年代美國對外經濟援助逐漸規范化,并把援助區域從西歐地區拓展到亞非拉地區,援助形式轉變為經濟為主、軍事為輔,而且以私人援助為主,官方援助逐漸減少。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美國開始以“人道主義援助”為旗號干涉他國內政。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更加注重對外援助的經濟和政治效益,再次調整對外援助政策,從雙邊援助向多邊援助發展。這一時期,美國在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援助前,提出了許多附加條件,如要求受援國進行經濟政策改革,以便服務于美國利益等。上世紀90年代后,美國借助對外援助向他國輸出意識形態,專門援助某些不發達國家,企圖令這些國家聽從于美國。
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確對受援國、全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一方面,美國為受援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物資援助,幫助他們解決物資短缺、生產要素不足的問題,從而促進了受援國的經濟長久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美國提供的援助資金還能夠幫助受援國提高教育、醫療、農業、工業水平,改善受援國的環境和基礎設施建設狀況,提高受援國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平均壽命和生活水平,并幫助受援國在各個領域夯實發展基礎,提高應對風險的能力,促進受援國的社會發展,從而有助于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
美國對外援助目的從不單純,天上不會掉餡餅
然而,作為硬幣的另一面,美國的對外經濟援助并非完全處于無私的人道主義。
第一,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出發點在于滿足本國的發展需要,維護美國的根本利益,展現美國的擔當,提高其國際影響力,而非誠心實意地為了他國發展和繁榮。因此,美國的對外經濟援助附加眾多前提條件,例如要求受援國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對美國降低關稅,加強與美國的經貿往來,援助物資和運輸工具必須從美國采購等。
第二,美國對外的援助依據不是根據各國的貧困程度、受災程度等參考指標,而是根據自身的戰略需求進行選擇性援助。二戰后,美國積極援助西歐國家,增強西歐國家對美國經濟的依賴程度,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2018年10月,印度尼西亞遭受海嘯和地震,盡管遭到印尼政府的拒絕,但美國依然火速派出軍事人員和醫療船進行援助。美國積極援助印尼有自身的政治考慮,印尼作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在東南亞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原則,因此與美國關系相對微妙。美國如要實行南海政策、增強自身在東南亞影響力,就必然需要拉攏印尼。通過救災改善美印關系,派遣軍事人員進入印尼,也是美國的考量之一,可惜遭到印尼的直接拒絕。
第三,美國會從經濟援助入手,進一步干預他國內政,向反對派勢力提供軍事裝備和政治支持,甚至加劇受援地區武裝沖突。2018年3月,美國人道組織對敘利亞東古塔被困民眾分批輸送救援物資,被敘利亞政府軍查出暗藏大批量武器和通信工具,為被困其中的叛軍提供了軍事支援。在美國對委內瑞拉制裁和援助“雙管齊下”一事上,馬杜羅政府強硬拒絕美國援助,也是持同樣的考慮,擔心美國借此機會“長驅而入”,用援助拉攏委內瑞拉民眾,助長國內反對派的氣焰,掀起更大規模的政變和戰爭沖突,通過扶持新政府來控制整個委內瑞拉。
總之,美國的救濟糧并不單純是“天上掉餡餅”的人道救助,而是帶著政治目的的對外援助,在幫助受援國解決困境的同時,也指望從受援國獲取利益。受援國在接收美國援助之前,需要了解援助是否能真正幫助本國,援助背后是否帶有利益置換要求。如有,那美國的訴求是否損害了本國的利益。自主選擇是否接受,明明白白接收援助,謹慎利用援助發展本國經濟,是對待國際援助的正確態度。▲
(作者分別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研究中心主任、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區域研究中心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