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海洋
(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鉆采工程部 吉林松原 138000)
吉林油田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雨歷程,勘探開發區域遍布吉林省37個市、縣(區),地層情況復雜。處于注水開發中后期,地層壓力復雜多變,存在局部高壓;擴邊井不斷外延,地層條件認識不清;長停井和廢棄井逐年增多,井筒完整性日漸變差,井口裝置老化嚴重等因素導致轄區內鉆井、井下作業井控風險突發多變,井控險情時有發生,容易造成設備損壞、人員傷亡、爆炸著火、儲層破壞以及環境污染等影響。
吉林油田井控風險防控實行公司、二級單位和基層隊三級管理機構,明確了各級井控管理職責,各級管理人員要做到職、權、責明晰。
制定并執行《吉林油田公司井控管理辦法》《吉林油田公司石油與天然氣鉆井井控管理規定》和《吉林油田公司石油與天然氣井下作業井控管理規定》。從井控風險的管理網絡、風險分級、持證管理、應急管理、考核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要求。還對鉆井和井下作業的井控設計、井控裝備、井控措施、井控職責等做出具體規定。
按風險高低分別制定相應的井控技術措施,依據井控管理辦法對公司井控風險進行分級管理。根據地質淺氣層分布、地層壓力系數、有毒有害氣體含量、地下注水壓力復雜情況等將區塊風險分級由高到低共分為三級,即A級風險區塊、B級風險區塊、C級風險區塊。工程部門根據各區塊井控風險等級,結合施工工藝以及工序特點對施工井進行風險評估,按照危害級別從高到低分為I類井、II類井、III類井。然后針對不同的井控風險級別,從井控裝備配套、技術措施制定、監督管理級別等方面進行細化和量化。提高風險防控措施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井控裝備安裝前,必須經有資質的井控車間進行檢驗、試壓合格。依據設計施工所需的井控裝置壓力等級和組合形式,進行現場安裝、調試與試壓。在使用過程中,要定崗負責檢查與保養,確保井控裝備處于完好狀態,并標明開關狀態。
井控裝備定期進行檢測,帶壓作業使用的井控裝備每3個月送回井控車間檢修、試壓一次,其余井下作業井控裝備每年送回井控車間檢修、試壓一次。新購置的井控裝備在使用前也需送至井控車間進行檢測。
堅持井控裝置及管線的防凍保溫工作,從每年的10月下旬至次年的4月上旬或日最低氣溫在攝氏零度以下時,均需對所有井控裝備和管線進行防凍保溫。
持續開展井控風險專項檢查,消除井控安全隱患,通過開展定期與隨機抽查的檢查方式,在消除隱患的同時監督各單位履職盡責;檢查方式多樣化,基層受檢覆蓋率增加,促進井控態勢平穩向好。
加強“四重”管理:即加強春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兩會”等重要時段的井控管理。加強兩淺井、特殊工藝井、地層壓力大于35MPa的井、含有硫化氫的井等重點井的管理。加強開工、打開油氣層、射孔、起下大直徑工具、沖砂、解堵、誘噴等重要工序的監管。加強“兩江八區”環境敏感重點區域的施工管理。
公司井控管理辦公室編制了《中國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井噴失控突發事故應急預案》,各單位結合各施工區域的實際情況制定本單位的井噴應急預案。
公司每年進行一次井噴應急救援演習,各采油(氣)及工程技術服務單位每半年進行一次井噴應急救援演習,提高員工的井噴防范意識。在工程技術服務公司井控車間設立井控應急搶險中心,搶險中心根據生產實際定期開展培訓和演練工作,提高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
(1)改進井控管理工作方式。井控工作不是孤立的,要把井控管理與監督、安全、資質、承包商管理等結合起來,溶入到鉆井、大修、小修、試油等主體專業管理中,齊抓共管,才能使井控工作起到真正的實效。
(2)民營隊伍井控管理要落到實處。加強民營隊伍管理要從承包商培訓抓起,嚴格資質復查,嚴把施工過程井控管理關。確保民營隊伍人員素質、裝備能力、現場管理滿足井控安全要求。同時為民營隊伍施工配備井控業務能力強、技術素質過硬的工程監督人員。加強民營隊伍定期考核評估,實施優勝劣汰,保障民營隊伍施工安全。
(3)細化井下作業風險辨識與防控。在區塊井控風險分級的框架下,根據不同井下作業項目和工序,結合周邊安全環境因素,從單井到工序進行風險辨識,并制定防范措施,逐步實現井下作業井控管理精細化。
通過加強井控管理責任體系建設,完善組織機構及管理制度,采取分級防控措施,嚴格落實工程保障,強化應急管理等一系列風險防控手段,各級人員井控意識逐漸提高,井控管理水平穩步提升,有效遏制了井控事故的發生。近些年公司未發生井噴及井噴失控事故,未發生因井控而引發的次生環境污染事件,有力保障了勘探開發生產平衡運行,井控態勢平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