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高峰
(66289部隊,涿州 072750)
電子干擾設備一般會在電子對抗時發出功率較大的噪聲信號,這樣就很容易掩蓋探測目標的真實雷達回波信號,造成雷達接收到的虛警信號增多。電子戰中,對方的電子戰飛機會一直在防區外面循環干擾,保護己方自身的作戰飛機,進行伴隨電子干擾支援。另外無源干擾也是重要干擾手段,箔條、反射器、假目標和雷達誘餌以及微波吸收材料等都是重要手段。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地面的預警雷達系統是敵實施火力摧毀的首選目標,反輻射導彈是摧毀雷達的最有效硬殺傷性武器,攻擊頻率寬,覆蓋了警戒雷達和火控雷達的所有常用頻段,利用雷達的電磁輻射進行引導,導引頭不斷接收電磁信號并轉變成為控制信號,不斷傳給導彈執行機構,導彈會自動選擇導向目標,對雷達系統是毀滅性的災難。目前,隨著很多具有定向能特征的新型技術不斷研發和創造,各種對雷達作戰武器不斷更新換代,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型摧毀模式和空襲作戰形式,使得地面雷達體系遭受打擊和摧毀的可能性極劇增加。
一般來說,可以通過遙感、人員抵近和電子偵察等方式完成對地面雷達的偵查。遙感偵察一般用于地處人口聚集地較少、發熱量較大、配套的設施較多、體積較大、部署地勢較高的雷達;人員抵近偵察主要是委派一些間諜去實地進行偵察。電子偵察主要用在預警雷達系統發射的功率較大的時機。
雷達的抗干擾從根本上來講是偵測并迅速分選其干擾源,調度資源來有效處理、去除、識別雷達干擾,逐步地獲取真實目標信息。因此,地面雷達系統要提高其預警性和電子防御能力,對于無意的自然干擾應該仔細甄別并積累經驗,而對于有意的人為干擾應該小心認真地解決和處理,雷達系統的抗干擾是一種雙方進行軟對抗的形式,也是更好地進入下一步的前提條件,故要努力提高雷達系統在各種復雜環境下的抗干擾能力,能更好地促進雷達系統正常運轉,從而提高地面預警雷達系統的電子防御能力,提高作戰的質量和效率。
地面預警雷達系統的反偵察工作,包含雷達裝備技術設計反偵察以及雷達陣地的反偵察。軍事作戰中許多針對雷達的偵察能夠順利成功是因為對方的副瓣水平比較高,目前世界各國也越來越關注設計和研發超低副瓣雷達。加強己方雷達信號分選的難度,從而能避免對方在獲取了信息的基礎上對信息進行有效分類,影響對方偵查結果和效率。地面雷達預警系統本身性能,以及自身反偵察能力,會直接影響對方系統探測效果,也就是說在設計和建設地面預警雷達系統時,就應該協調好性能和反偵察兩者的內在聯系,既滿足作戰時的需要又還能促使雷達系統在各種復雜環境下保證自身安全。
雷達系統的各項設備要在相應的陣地中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所以地面預警雷達系統電子防御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陣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建設基本雷達陣地、預備和臨時陣地,能夠有效地提高雷達系統的性能和作戰生存能力,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作戰時基本陣地、預備陣地、臨時陣地之間轉換的需要。其中陣地建設主要需要考慮偽裝防護和工程防護兩項內容。電子防御建設工作包括考慮建立機動隱蔽的雷達站、設計雷達誘餌、修建坑道、建立誘餌陣地以及涂抹迷彩偽裝等。
通常來說,當不處于軟對抗的環境時,雷達裝備可以正常地運轉,然而遇上軍事沖突的時候,對方會用硬摧毀的形式摧毀我方雷達系統,使其預警作戰的能力遭受嚴重打擊,目前軍事技術中帶有硬殺傷的武器層出不窮,這使得地面雷達系統的生存安全難以保證。基于這些原因,國際上有很多研究和發明雷達抗摧毀裝備的機構研發了一些告警系統和誘餌系統,根據制導方式的不一樣,選用不同類型的干擾武器來降低制導武器的摧毀程度。
地面雷達預警系統為提高其防空預警的能力、實現雷達系統的安全生存和彌補防空網中存在的潛在漏洞方面上可以建設機動型的雷達裝置,因為機動型雷達裝置能夠有效地加強雷達機動作戰的整體實力,雙方進行交戰時,能盡可能規避對方偵測與摧毀,能夠盡最大的可能集結一切信息和資源對主要作戰場地提供有力的情報支援,從而提高作戰任務的完成質量和效率。
近年來,隨著軍事技術不斷地更新發展,以往單純依靠空中打擊的硬毀傷技術已經轉換為更加精準高效的精確打擊技術和無影無形的電子干擾打擊技術,這些對地面雷達系統的電子防御造成了極大的威脅,由于雷達系統中戰時生存能力和電子防御能力緊密聯系,所以本文探討研究了地面預警雷達系統電子防御體系在作戰過程中的技術運用,有利于雷達預警系統更好地應對各種威脅,提出了相應的防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