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罕勒
(景洪市景哈鄉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景洪 666100)
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在我國的發展時間并不短,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就開始進行相關工作。“一根鉛絲拉進門,家家戶戶廣播響,大事小情要知道,大家一起聽喇叭。”這句話足以說明當時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在廣大農村發展的如火如荼。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電視機的普及以及鄉鎮政府的體制改革對農村有線廣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使其快速走向衰落,基至部分地區完全放棄了相關工作,形成農村有線廣播的癱瘓狀態。隨著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在“十一五”中的提出,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在新世紀又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惠民工程,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對自身的工作職能進行了新的定位,明確了其在新時期占領農村宣傳陣地、做好基層思想宣傳工作、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需要,成為目前廣大農村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的重要通訊工具和組織手段。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點調查,對“村村響”工程的作用已經有了明確的認識:
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的全面鋪開,使得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都安裝和接通上了有線廣播,尤其是一些偏遠山村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變化。由于有線廣播在農村的進一步擴大,使得當前的農村享受到了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宣傳覆蓋,有效的解決了長期以來廣播宣傳存在覆蓋死角的問題,信息傳播“最后一公里”障礙的有效克服,使得廣播傳播的覆蓋面擴大,受眾增加,對于黨的方針政策的宣傳力度也進一步增強,使農民對于國家政治的了解更為深入,在政治思想學習方面更為全面,在與其他媒體的宣傳方面形成了有效的互補,突顯出有線廣播在當代農村傳播中的獨特優勢,更好地起到了喉舌和輿論工具的作用。同時,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平臺也為農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平臺,在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同時,各個地方結合當地農民群眾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節目,發揮了有線廣播的輿論主陣地作用,為群眾傾心服務,使廣播成了政府和百姓的“連心橋”,不僅解決了農民的切身需求,同時也樹立起到政府部門的良好群眾形象。
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鎮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鎮村干部不定期地在廣播節目中與農民的交流與互動,使得有線廣播成為鎮村兩級與基層群眾對話的平臺。這種積極的互動方式有效減少了合種會議的舉辦頻率,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減少了行政開支,而且交流方式更為輕松自然,使得干群關系更為和諧密切。特別是在應對一些突發事件時,由于有線廣播的便利性,鎮村領導通過廣播可以快速對突發事件進行解釋處理,能快速安撫基層群眾,使事件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避免糾紛進一步擴大,防止干群矛盾升級,真正做到成為鎮村班子處理群體事件的好幫手。另外,在布置上級政府部門布置的工作任務時,鄉、村領導干部可以利用廣播室快還對相關政策、法制進行解讀和宣傳,并公布工作重點,促進相關工作的快速、有效開展,及時化解矛盾。
農村的人口居住特點是人口眾多、居住分散,一些地方的自然村地處偏僻,交通、聯絡都非常不方便。但是農村所處的地方自然災害、疫情相對較多,在突發此類事件時,有線廣播可以起到快速傳遞信息的作用,同時還可以迅速動員力量展開施救,使農村的應急處置能力大大增強。在災害發生過程中,有線廣播也可以把事件的發生、發展情況進行及時的告知,同時加大防災避險知識的宣傳密度和頻度,為減少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
與其他宣傳方式相比,有線廣播在貼近“三農”方面具有結合農時需要、及時傳遞農業科學技術的優勢,是農民生產生活的好幫手。現在很多鎮村政府在有線廣播中開設了農技知識小講座,專門結合地方農業生產的需求,針對性的介紹有利于當地農業發展的農、林、畜、副、漁新技術,推廣有利于提高產量和農民經濟收入的新品種,同時還對田間管理、病蟲害的防治、化肥農藥的用法用量等內容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農民體會到了聽廣播的好處后,形成了天天按時聽廣播的習慣,在廣播中了解最新的農業信息和知識,并馬上應用于實際的生產實踐中,大大提高了農科技術的傳播速度和應用實效。目前,在各鄉鎮廣播站開設農科技節目的做法已被各個地方政府廣泛應用,并受到了普遍歡迎,已成為廣大農民開展農業生產的技術指導,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近年來,為促進農村快速發展,行政村合并現象比較普遍,這就形成了同村不同網、不同村互相交叉覆蓋等現象,為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的開展造成了極大的難度。為解決這些難題,目前可采用的農村有線廣播“村村響”工程技術有以下三種:射頻插播技術、光纜插播技術和電話遠程控制播出技術。而綜合考慮工程量大、時間緊、盡量不影響原有有線電視網絡等因素,電話遠程控制播出技術是較為可靠的先進方案,可以根據農村現有的網絡進行網絡改造,有效節省建設成本。
電話遠程播控聯網方案可能通過在鄉鎮機房內安裝遠程播控調制器將兩個或以上不同頻率的信號進行頻點轉換,當需要使用廣播時只需撥打與本村調制器相邊的電話播控器的電話號碼,核對密碼后就可以將選擇轉播或直播的方式,保證廣播的有效性。
首先,該方案的適應性更廣,無論是單光點或是多光點網絡,無論是原網絡還是新布網,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案進行聯網。
其次,該方案可以將所有村的設備集中在一個分機房進行聯網,能節省大量的工程時間,降低施工成本。
第三,便于集中管理,減少了設備維護檢修人員的開支。第四,需要通過電話號碼和登陸密碼,安全性更高。
第五,適合緊急廣拖累,對于突發事件的廣播時效性更有優勢。
“村村響”工程的主要工作內容有三項,即設立鎮和街道廣播室、在分機房網絡中安裝電話遠程播控調制器、在各行政村安裝室外型調頻音箱。
首先是設立鎮和街道廣播室,安裝差頻調頻調制器,用于接收市廣播并調制成鎮和街道廣播信號,同時配備話筒和CD機播放鎮級廣播。
其次,是將分機房作為信號傳輸中心,安裝程控交換機切換行政村接入的電話信號,安裝和行政村數量對應的電話遠程播控調制器,在電話遠程播控調制器輸入鎮和街道廣播信號和行政村的電話信號,可實現鎮廣播信號和行政村信號之間的自動切換。
第三,是在各個行政村安裝廣播室,需一只專用電話機和一只話筒,將話筒連接至電話機音頻接口,在村內合適位置安裝調頻音箱,接入電源,通過電纜與有線接收調頻信號連接,即可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