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鵬,邢詒海
(廣州市信息化服務中心,廣州 510635)
政府數據治理體系,是數字時代政府治理現代化的新趨向,同時也是人工智能新時代政府治理體系的新示范,對政府數據治理體系構建進行探究,能夠為政府數據治理中的參與者和管理者提供一個多層次、多角度的價值評價和行動指南。政務數據信息資源共享平臺作出了對應的管理制度,規劃構建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和國家互聯網數據資源平臺,還要求到2018年構建全國政府數據統一共享開放和交換平臺、全國一致的信息服務平臺。構建全國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技術體系。
隨著數據資源、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數據資料進行治理為政府治理提供了新方式和新視角。最近幾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多次出臺應用新技術重新打造政府,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進而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推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根據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大力推動政府部門公共資源開放、數據共享,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集體學習,提高治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發布要求要利用數據資源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快速建設數字中國,強調要運用數據資源提高國家現代化治理水平。運用數據資源進行政府治理方式和服務方式的改革。各地政府治理體系也進行創新實踐,如基于“聚通用”上的“服務到家”,數據共享中的“最多跑一次”等,對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離不開龐大的政府數據資源治理體系及其運行的支撐。雖然政府數據治理的動力很強,但是目前政府在數據資源治理體系的實踐中還面臨著各種嚴峻的問題和能力挑戰,在政府數據治理體系的建設方式和實施途徑方面應用水平不高,而且存在著思維認知碎片化,主要表現為:一是政府在數據分析中,非結構化數據與結構化數據混亂,數據標準不一致,數據質量不高;二是在政府數據采集過程中,存在來源格式繁多,缺乏相應的數據收集上報終端,需要不同的接入方式和處理方案,極大地降低了數據中心對數據處理的效率;三是政府數據體系運用過程中,數據管理無序,重新建設民生應用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影響著政府數據治理體系的持續發展。如何了解政府數據治理體系?如何建設政府數據治理的價值評價和行動路線? 政府數據治理在探究和實踐操作中都存在不足,要繼續對政府數據治理體系的理論進行探究與創新。
數據資源的利用價值不能只停留在數據的收集方面,數據資源可以發展出多種新政策、新業態和新服務,達到治理新形態的創新。
第一、內部應用。就是在數據收集的基礎上,充分盤活和應用部門內部數據,支撐政府系統更多部門的運行。部門數據的內部應用能發揮出社會效益,從主體關聯來看,部門數據內部應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部門內部跨單位、跨層級、跨部門。特別說明的是,共享交換只是其中的一個技術實現手段,可以支持各個內部應用階段,國家和地方還有各個層級的政府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都一致。部門內部跨單位使用,是在開放內部自建的數據庫,部門內部其他單位使用行業內部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從技術上來看,問題不大,但是,因為不同部門職責不同,存在比較嚴重的數據隔閡,增加打通系統內部間數據的難度。當前,建立的統一數據承載平臺的作用還沒有發揮出來。還需要繼續深化探究和拓展。
第二、外部服務。數據資源蘊含的社會價值,不但能夠供部門內部、行業內部和政府系統內部使用,還能夠對外提供各種數據服務,如“互聯網+”政務服務、政府數據開放、大數據應用、新型公共服務等。例如,五證合一,五類證照數據匯集到一個證件上,對外提供一體化的數據收集服務,從數據周期來看,五證合一只是辦證流程的合一,這五類證件后續流程數據都需要重新收集管理,如證件數據的維護、變更和使用,要對服務新形態建立完整的數據治理體系。在公眾服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數據的開放應用,從而提高部門數據的質量,快速部門內部數據匯集機制的發展,提高部門治理能力。
第一、加強網絡交流服務平臺建設。利用各種社交平臺互動交流,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政府充分利用網絡豐富的數據資源,了解人們的真實想法,獲取人們的個體和公共需要,進而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推動政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第二、提升數據服務水平。政府的科學決策全靠數據資源的支撐,處于社會治理的主導地位的政府部門,依靠詳細的信息資源,做出正確科學的決策。因此政府要加強建設電子政務系統,逐步建立完善的數據資源庫,儲存大量準確的信息數據,為領導科學、正確決策提供參考依據。比如,智能交通,可以根據手機信號、刷卡記錄等方式,分析出交通擁堵、人群聚集點等信息,為公交線路的合規劃設置提供參考。所以,政府要充分發揮部門檢測和統計平臺的作用,提升政府的決策能力。
第三、發揮數據對市場服務的作用,加快推動政務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整合公共安全、醫療衛生、社會事業、民生保障、文化教育、勞動就業等公共管理服務資源,加大金融、稅收、交通、社保、質量監管等部門領域信息的整合力度,運用數據共享服務平臺,著力提高政府監管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