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
1963 年,老張出生于江西的一個張姓村莊。1979 年,作為長子的老張,高中輟學回家務農。1981 年,熟人介紹老張到鄉鎮養路隊干了一年半臨時工,因為別的關系戶擠掉了他的入編資格,老張又回村務農。1985 年,老張在原大隊磚瓦廠(1968 年大隊興辦的集體企業)找到了挖土的活,由此開啟了他的磚瓦人生。這一干就是三十年。
1985 年,老張只是磚瓦廠里面的一個挖土工人。1989 年,磚瓦廠想改手工制磚為機器制磚,需要大量資金,就在村里號召入股籌資。老張到處借錢湊夠600 元,成為了28 個股東之一。然而,磚瓦廠效益并不好,1992 年走了一批股東。那一年,本來老張也不想干了,但在村里耕種著十幾畝田地的妻子極力勸阻,他也就留下來了。
1993 年,磚廠因投資建新磚窯,股東們沒有分到一分錢。那年臘月二十六晚,老張才拿到1000元,臘月二十七匆匆辦了年貨。1995 年,由于磚瓦廠短期內無法見效,股東們又走了一批。
1999 年,磚瓦廠最后只剩3個股東,股東結構也由此穩定下來。老張堅持到了最后,成為最年輕的股東。
2000 年以后,老張主要負責輪窯內的粘土磚燒制,這是個技術活,夜里需要多次起床察看火候、在什么位置添加多少煤渣、掌控何時熄火等。
2005 年,老張所在的縣發生了一場5.7 級地震,雖然沒什么人員傷亡,但是農民的房子被震裂的卻不少,帶來了一波農民建房潮,大量的農民都在翻建或新修房屋,也剛好趕上了國家大力倡導的新農村建設,這無疑給磚瓦廠帶來了意外商機。
2006 年,磚廠的磚只要一出窯就銷售一空,緊俏得很,大卡車排著長長的隊伍。于是,老張與合伙人在這一年達到了磚瓦生意的高峰,老張掙了19 萬元。
2008 年,因為政府提倡保護耕地,實行規范化管理,磚廠被劃入第一批關停村辦企業,老張意外地失業了。但他們是嘗過磚瓦行業甜頭的人,那一年,三個股東決定繼續合作,在縣郊又合伙承包了一個磚瓦廠。2010 年因為三年合同到期,磚瓦廠被老板賣給了福建人。于是他們三個共同走過了25 年磚瓦人生的老搭檔就此徹底散伙了。
2011 年,老張被聘為本鎮一家磚瓦廠的技術員。老板因其它業務常常不在磚廠,無論是燒磚還是賣磚,都由老板的一個親戚股東和老張處理。
那兩年,老張就像對待自己的磚廠一樣盡心盡力,但由于磚廠缺乏明確分工,很多工作都是靠人情,沒有規范化的財務管理系統,以至于那一年老張和老板之間發生了賬目糾紛還差點鬧上法庭,后來經過村干部的多次調解,兩人雖然消除了誤會,但老張大病一場,兩家的人情往來也斷了。
那時,老張憑多年的經驗認為,只要合伙人可靠,磚瓦行業是不會虧本的。他注意到,政府只關停了第一批平原地區的磚瓦廠,而第二批丘陵地區的磚瓦廠卻等了七八年,政府遲遲沒有行動,于是老張又決定在農村創業投資新磚廠。
2014 年,老張與原來熟識的一個煤老板一起在本縣外鄉的一個丘陵山村合伙承包了一家磚瓦廠。那個煤老板資本雄厚,而且極力倡導更新磚瓦廠的機械設備,全自動電腦操作,這與老張原來熟悉的磚瓦廠運營模式差別太大,老張對這一切感到無所適從。
開弓沒有回頭箭,老張最后被卷入了更大的投資浪潮里。原本只打算投資15 萬元左右,結果一切都沒有按照預定的軌道來,最后他的投資額追加至31 萬,原本是五五分成的合伙制,變成了三七分成制,人家煤老板可以墊很多資金,但老張除了房子等固定資產,已經沒有了更多的積蓄。
隨著政府環保政策的進一步追緊,2016 年老張他們的新磚瓦廠再次被要求整頓關停。這個本錢還沒回籠的磚瓦廠很快就開不下去了。
老張選擇退出,因為如果還想繼續維持,就得繼續投入大量資金。老張感覺前途渺茫,相對保守的他已經向親戚借了6 萬多元,不敢再借大量貸款搞投資,夫妻倆商議之后擔心拖累子女,最后只得忍痛收手不干了。政府補償了15 萬元,老張因股份不多只拿到了4 萬元。
2016 年,這個老農民闖蕩了30 年的磚瓦人生就這樣以慘敗而徹底結束了。老張感慨到:我這前半輩子也算順風順水了,到底還是最后這一步棋走錯了。
2016 年7 月,老張開啟了他的外出打工之旅,先后隨本村老鄉去上饒、北京、天津等地打工,但都沒超過兩個月,因為老張的老板夢那時還是沒有完全破滅。老張投資2 萬元赴廣州購買油煙機清洗機,但因強力去污藥水,傷害了自己的身體而放棄。
2017 年起,老張基本固定在杭州某市政工程隊打工,他終于在大城市安心打工生活。他對現在這種一個月幾千元的穩定務工狀態感到比較滿足,一方面是兒女已經成家,村里還有幾畝土地可以養老,實在不能打工了就回家種地。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政策和市場深深地教育了他。老張現在明白了,在中國城市化的背景下,大量農民現在是買房而不是建房了,城市高層建筑又多采取框架結構,老張所熟悉的傳統粘土紅磚燒制技術已經難有市場。加之在國家環保政策越來越嚴格,和政策對著干是沒有出路的,老張說,他現在能夠坦然地接受這個現實,放棄自己執著了三十年的磚瓦人生。
為什么老張的磚瓦人生前期一路爬坡、能夠順風順水地賺到錢在城里買房子?為什么老張創業最后一步棋又會以慘敗告終?
老張從挖土工到小股東的身份轉變,除了一些偶然因素與個人努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短缺經濟;同時,打工經濟的興起,為鄉村磚瓦行業提供了可靠的消費能力。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磚瓦行業由鄉村區域性市場向全國性市場轉變,這一重大變化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磚瓦行業既有的生存空間與市場運轉方式,像老張這樣的中小型鄉村磚瓦廠很容易就發生資金鏈條斷裂,生存處境也就越來越艱難。而且鄉村磚瓦行業本身的確面臨不規范、高耗能等問題。
2008 年以來,有關耕地資源保護、環境保護等政策,這無疑是影響鄉村工業命運的一個關鍵因素。當前,東部發達地區鄉村工業正在進行產業升級轉型,這也許是中西部地區鄉村工業化發展的新機遇。
在中西部地區鄉村市場逐漸走向瓦解的趨勢下,這些地區的鄉村工業在當前激烈的全國性市場甚至是全球市場競爭環境中該如何進行角色定位?鄉村工業或鄉村產業在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中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產業升級的政策究竟是要一刀切地激進落實,還是應該基于區域差異漸進有序地推進?這些都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張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