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濤
(中國石化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國石化海相油氣藏開發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
硅酸凝膠是由硅酸溶膠轉變而來的一種失去流動性的體系,作為油井堵水、水井調剖材料被國內外油田廣泛應用[1-10],優點是價格低、黏度小,易于進入地層深部。目前有兩種注入方式,一種是將硅酸鹽與活化劑配成溶液一起注入地下,該方法的優點是成膠效率高,缺點是成膠時間短,不能大量注入,不能進行深部處理,而且地層溫度越高,膠凝時間越短[11-12];另一種注入方式是將活化劑與硅酸鹽分開注入,中間用隔離液隔開,該方法雖然能夠控制反應時間,但由于兩個液相在多孔介質中接觸混合不充分,導致凝膠形成率低,藥劑利用率低。CO2溶于水即為碳酸,可作為硅酸凝膠的活化劑,而且CO2具有很好的穿透性,能夠輕松穿透隔離液而溶于硅酸鹽水溶液中,從而降低硅酸鹽水溶液的pH,引發膠凝反應,形成硅酸鹽凝膠。施工時先注硅酸鹽水溶液,然后注水作為隔離液,最后注入CO2,CO2快速穿透用作隔離的水段塞引發硅酸產生凝膠,因此只要控制隔離段塞的大小,就不會在近井地帶過快成膠。由于活化劑引發的硅酸凝膠都具有一定的脆性,因此有學者研究了用高分子聚合物增強凝膠[13-14]。
本工作采用部分水解聚丙稀酰胺(HPAM)增強CO2引發的硅酸凝膠。利用黏彈性測試及封堵性實驗考察了體系組成對凝膠黏彈性的影響,分析了HPAM增強硅酸凝膠的熱穩定性、注入性和封堵性。
3模硅酸鈉固體:工業品,青島優索化學科技有限公司;NaCl:分析純,北京化學試劑公司;HPAM:工業品,固含量89.6%,勝利方圓公司。
高溫高壓流變儀:HAAKE Mars Ⅲ型,賽默飛世爾公司。
用模擬鹽水(0.5%(w)NaCl)配制不同條件的硅酸鹽水溶液,按實驗用量加入HPAM充分溶解,取100 g置于100 mL藍蓋瓶中,向水溶液中通入CO2氣體至溶液剛剛變暗,快速將蓋子擰緊并置于烘箱中70 ℃下反應20 h。
黏彈性測試:以彈性模量、黏性模量為指標,流變儀進行測量,使用PTMP-35S帶防滑紋測量頭及底盤,將凝膠試樣用工具制成5~7 mm厚度圓片,測量時試樣間隙較試樣厚度小0.5 mm。測量參數為:1 Pa,1 Hz,60 s,25 ℃。溶液黏度測量采用高溫高壓流變儀,Z41轉子,Z43桶,測量條件為:7.34 s-1,70 ℃,剪切間隙 3.0 mm,11.7 mL。
封堵性實驗步驟:使用填砂巖心模型(φ2.5 cm×30 cm),填80~100目石英砂,20~40目石英砂封口。測氣相滲透率、飽和水、測孔隙度。70 ℃下測水相滲透率,并記錄壓差Δp1,流量0.5 mL/min;注硅酸凝膠體系和CO2,記錄壓差Δp2;恒溫48 h水驅記錄壓差Δp3。
在模型、流速相同情況下,流度降低程度/封堵率(A)為:

式中,Δp1為注堵劑前測水相滲透率時的壓差,MPa;Δp3為堵劑凝固后測水相滲透率時的壓差,MPa。
使用鹽酸引發的硅酸凝膠的彈性模量隨鹽酸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鹽酸含量低于0.74%(w)時很難形成凝膠,鹽酸含量大于1.6%(w)時立即成膠,此時形成的凝膠的彈性模量為2 127.9 Pa,而在不加HPAM時,CO2引發硅酸凝膠的彈性模量為2 378.3 Pa,說明CO2引發形成的硅酸凝膠性能好于鹽酸引發的硅酸凝膠的性能,因此本工作采用CO2引發的硅酸凝膠。
固定硅酸鹽的含量為6%(w),考察HPAM用量對硅酸凝膠黏彈性的影響,結果見圖1。從圖1可看出,隨著HPAM用量的增加,所形成硅酸凝膠的彈性增加。當HPAM用量由0增加到300 mg/L時,凝膠的彈性模量由2 378 Pa增加至3 390 Pa,增幅為42.6%;此后繼續增加HPAM用量,凝膠的彈性模量增加幅度變緩,HPAM用量為880 mg/L時,凝膠的彈性模量增至3 750 Pa。

圖1 HPAM用量對硅酸凝膠黏彈性的影響Fig.1 The effect of HPAM dosage on viscoelasticity of silicate gel.
硅酸凝膠的黏性模量隨H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規律與彈性模量有所不同。當HPAM用量由0增加到500 mg/L時,黏性模量由46.4 Pa增加至59.2 Pa,增幅為27.6%,增幅小于彈性模量的增幅。此后繼續增加HPAM用量,凝膠的黏性模量增幅加大,當HPAM用量增至880 mg/L時,凝膠的彈性模量為119 Pa,較HPAM用量為500 mg/L時增加了1倍。
聚合物HPAM用量較低時對凝膠的彈性增加效果明顯,隨著HPAM用量的增加,這種增加效應變弱,而HPAM本身的黏性作用增強,這是因為HPAM用量增加后,溶液體系中HPAM分子增多,對硅酸凝膠的分子網絡密度造成影響。綜合考慮,確定HPAM用量為500 mg/L較適宜。
固定HPAM用量為500 mg/L,考察硅酸鹽用量對硅酸凝膠黏彈性的影響,結果見圖2。從圖2可看出,硅酸鈉用量越高,所形成凝膠的彈性模量越大。硅酸鹽含量由5%(w)增加至9%(w)時,凝膠的彈性模量由1 800 Pa增加至7 168 Pa,基本呈直線增加;凝膠的黏性模量由22.9 Pa增加至95.4 Pa,也基本呈直線增加。硅酸鹽用量為9%(w)時,凝膠的黏性模量達到156.7 Pa。這是因為隨硅酸鈉含量的增加,凝膠中的硅酸分子網絡密度增大,且遠大于HPAM分子網絡。

圖2 硅酸鈉用量對凝膠黏彈性的影響Fig.2 Effect of sodium silicate dosage on the viscoelasticity of gel.
將6%(w)硅酸鈉+0.05%(w)HPAM組成的體系所形成的凝膠在70 ℃下長期放置,每隔一段時間取出一個試樣測量凝膠的黏彈性,考察凝膠的長期熱穩定性,結果見圖3。從圖3可看出,隨老化時間的延長,凝膠的彈性模量和黏性模量均有所降低,老化實驗進行96 d后,彈性模量由2 809 Pa降至1 830 Pa,降幅35%;黏性模量由45.6 Pa降至25.5 Pa,降幅44%。盡管如此,凝膠的強度仍然在J級,搖動玻璃瓶,能感覺到音叉般的機械振動,完全能滿足對高滲層氣、水流度的控制。

圖3 老化時間對凝膠黏彈性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aging time on viscoelasticity of gel.
為了考察硅酸鈉+ HPAM體系的注入性,對其黏度進行測量并與純HPAM溶液、硅酸鈉溶液進行比較,結果見表1。從表1可看出,70 ℃時500 mg/L的HPAM溶液的黏度為3.88 mPa·s,6%(w)硅酸鈉溶液的黏度為0.62 mPa·s,硅酸鈉+ HPAM體系的黏度介于兩者之間。說明HPAM增加了硅酸鹽溶液的黏度,而硅酸鹽的存在降低了HPAM的增黏效果。兩種配比的硅酸鈉+ HPAM體系在油藏溫度下的黏度均小于3 mPa·s,注入性不存在問題。

表1 不同體系的黏度Table 1 Viscosities of different systems
在水測滲透率為1.2 D的模型中注入1 PV的6%(w)硅酸鈉溶液,然后注入0.2 PV的CO2,70 ℃下恒溫20 h,注水測封堵率,結果見圖4。從圖4可看出,硅酸凝膠形成后,封堵率在97%以上,水相滲透率由封堵前的1.2 D降至27 mD。實驗結束后,模型中的石英砂取出后發現膠結在一起,呈塊狀,說明凝膠在多孔介質中生成,且整個模型的狀態一致。相同條件下,注入HPAM增強硅酸凝膠后,封堵率在99%以上,水相滲透率由封堵前的1.2 D降至6 mD,說明HPAM增強硅酸凝膠的封堵能力更強。

圖4 聚合物增強硅酸凝膠的封堵效果Fig.4 The plugging result of silicate gel with polymer.
將形成了HPAM增強硅酸凝膠的填砂管模型放入70 ℃烘箱中,考察封堵的耐沖刷性和長期穩定性,結果見圖5。

圖5 老化時間與封堵率關系曲線Fig.5 Relationship curve between aging time and plugging rate.Test conditions referred to Fig.4.
從圖5可看出,老化實驗初期,HPAM增強硅酸凝膠的封堵性能略有下降,而后上升,但封堵率一直在99%以上。這是因為實驗初期模型中還有殘存的CO2氣體,造成封堵率略有下降;也有可能是初期少量凝膠的運移。后期隨著實驗的進行,模型中的CO2全部驅出,CO2的影響消除;另外凝膠在低礦化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膨脹性能,以及少量凝膠運移后形成的架橋堵塞等因素導致封堵率增加。實驗進行46 d后,封堵率已經高于實驗初期,說明HPAM增強硅酸凝膠具有較好的長期穩定性,能夠在儲層中長期起作用。
1)CO2引發形成的硅酸凝膠性能好于鹽酸引發的硅酸凝膠的性能。
2)采用6%(w)硅酸鈉+ 0.05%(w)HPAM體系時,所形成凝膠的黏彈性能較好,該體系形成的凝膠在70 ℃下老化96 d后,凝膠的強度仍然能滿足對高滲層氣、水流度的控制。
3)6%(w)硅酸鈉+ 0.05%(w)HPAM體系和4%(w)硅酸鈉+ 0.05%(w)HPAM體系在油藏溫度下的黏度均小于3 mPa·s,注入性不存在問題。
4)HPAM增強硅酸凝膠的封堵能力更強,注入HPAM增強硅酸凝膠后,46 d后,封堵率在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