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捍 衛
(鄭州市建筑設計院,河南 鄭州 450000)
目前,隨著我國城市汽車保有量的快速上升,停車難己經成為大、中型城市的一個突出問題。解決“停車難”現象是城市規劃和城市經營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一般來講,停車設施按照其空間形態可主要分為平面停車設施(包括地面停車場和地下停車場)、立體機械停車設施(立體停車設備)等。
在大中城市,因為用地的稀缺性,與普通的平面停車場相比,自動立體停車設備以其配置靈活、占地面積小、管理方便、出庫入庫節時高效等特點,逐步取代平面停車方式,成為解決大、中城市“停車難”問題的發展趨勢和重要方向。
與傳統停車方式——平面停車相比,立體停車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間,解決城市中土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是城市未來發展停車設施的根本方向。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般情況下,同樣的停車數量,采用立體停車方式的占地面積約為平面停車方式的1/2~1/4。智能機械立體停車設備在建筑地下室和城市空地都能夠安裝,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占地面積,向空中發展,盡可能多的存放車輛。這是一種土地面積有限、停車矛盾突出場所解決“停車難”問題的最佳方式。由此可以預見,在城市中心區,寸土寸金的情況下、或是在零散、不規則地塊等情況下解決停車問題時,采用立體停車方式的優勢更是十分突出。
立體停車設備采用自動化操控,不僅可以進行升降,也可以旋轉。在大型地下停車場安裝立體停車設備,同時配套安裝自動停車智能管理系統,工作人員經過專業技術培訓,進行24 h值守調度。
統計數據表明,平面停車場的土地成本相當昂貴。按照停車場建設規范測算,平面停車方式,如果是采用地上停車場,每個停車位占地面積在15.7 m2~17.5 m2左右;如果是建筑地下室停車場,則每個停車位的占地面積在19.7 m2~26.5 m2以上。但是,如果采用立體停車方式,在40 m2的地塊上,就可以安裝一組10個停車位立體停車設備,在這種情況下,每個車位平均占地面積4 m2左右。
由此可見,在建造成本方面,一般情況下,房產開發商在居住小區地下室建一個平面停車位需投資5萬元~7萬元,而在人流集中的大型商務辦公區的地下停車位,1個車位的建設成本可能高達17.5萬元~22.7萬元。但是如果采用建筑地下室立體停車方式,同樣的使用面積和建筑空間,由于停車位數量大量增加,則每個停車位的建設成本可以攤薄到4.6萬元~7.1萬元左右。
由于配備了自動檢測系統,在智能立體停車系統中,各種安全防護設施,故障自動報警設施,消費自動識別系統及其他智能防范設施能夠自動工作,有效保障了汽車不會被損壞和被盜。同時由于自動停車設備可以利用零星空地,安裝靈活方便,因地制宜,外形美觀,可以大大地美化城市環境。
1)立體停車設備占地小,容量大,能夠根據所使用地塊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安裝,空間利用率高;
2)泊車與取車全部實現自動化,節省人力和時間,并有效防止盜竊、破壞,遮風避雨,防曬節能,干凈衛生,同時減少了對大功率通風設備和照明設備的依賴;
3)適應性強,在土地特別緊張的大中城市,可利用狹小地塊建造立體小型停車泊位,充分利用城市空間;
4)安裝及拆卸方便,成本低,尤其對城市基礎設施改造過程中,建設和更新臨時停車設施非常有利;
5)方便城市市政管理人員對車輛實行專門管理,避免亂停及違?,F象,提升城市整體環境形象。
由于采用車位的集中布置以及智能化存取車,立體停車設備顯著降低了自走式停車場存在的車主尋找車位、泊車及取車過程中產生的噪聲及尾氣污染,符合國家節能減排的產業發展政策。
當前,鄭州已經跨入全國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行列,“停車難”問題可以說非常突出。根據鄭州公安交警部門的統計數據,初步估計,到2016年年底,鄭州市市區規劃范圍內,停車位的缺口將達到20萬個~25萬個。同時隨著鄭州市城市的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難”這個問題將越發成為鄭州市民日益關注的社會問題。
鄭州市人民政府在城市管理方面,非常重視停車場的建設。為了解決鄭州市市區日益嚴重的“停車難”問題,鄭州市政府早在2012年就啟動“停車場建設年”工程。并先后出臺了《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停車場的若干意見》《關于投資建設公共停車場——優惠政策的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以各種方式大力扶持或積極鼓勵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工程。因此,該項目的建設,是對鄭州市政府大力發展公共停車設施政策的積極響應。
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是鄭州市人民政府的直屬組成機構,是鄭州市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目前,鄭州市建委行政辦公區在職人員及其他崗位人員有500多人,每天進出建委大院(含內部工作人員及外部辦事人員)的人流量達5 000余人次。無論是建委內部職工上下班,還是公共辦事大廳、建筑市場交易中心等對外提供服務窗口的公務客流,都非常巨大。這其中,利用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的人員占比20%以上。而現有的建委辦公區域停車場面積過小,根本無法滿足現實的停車需求。大量來此辦理公務的外部車輛,只能停在淮河西路南北兩側的人行道上,或者根本無處停車。不僅造成了淮河西路(鄭密路—桐柏路段)交通常年嚴重擁堵,降低了前來辦事人員的工作效率,而且對該路段城市景觀、政府部門形象也造成了嚴重影響。
目前鄭州市建委辦公區“停車難”現象引發的社會問題主要有:
1)靜態交通影響動態交通。由于地面停車位無法滿足公共停車需求,部分汽車侵占機動車道、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使本不寬敞的道路變得更加狹窄,時常造成交通擁堵,帶來諸多不安全的因素。
2)政府公共辦公環境因“停車難”遭到破壞,進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部分汽車進入辦公區域,因無停車位而占據園林綠地、消防通道等公共設施,既破壞了綠化環境又存在安全隱患;或占據車輛通道亂停車影響交通,從而導致辦公區秩序混亂;或占據出入口兩側人行道,影響臨街商鋪的正常商業經營。
3)社會公共行政辦事效率低下,浪費大量社會資源。尋找一個車位而造成的無效時間大大增加,降低了人們的辦事效率,同時車輛的無效運行也造成了環境污染,浪費社會資源。
因此“鄭州市建委智能機械立體停車庫”項目的建設,可以解決以上諸多問題,是緩解該區域“停車難”問題的重要舉措,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
綜上所述,只有大力推廣立體停車方式,才能有效地改變建委辦公區車輛亂停、亂放問題,擬建項目付諸實施,將具有以下多重現實意義:
1)智能化立體停車設備的建造,可有效提升建委辦公區有限的空地的利用率,并可從根本上解決鄭州市淮河西路(鄭密路—桐柏路段)交通經常擁堵的現狀;
2)徹底改變前來建委機關及直屬機構公務辦事停車難而引發的不良效果,使“人民政府為人民”的使命得到有利發揮,改善政府部門的形象;
3)有效改善建委大院整體環境,無論對內部辦公人員,還是前來建委大院辦理公務的外來人員,創造一個整潔、舒適、美觀、健康的公共環境。
現有的建委辦公大院停車場面積過小,停車位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建委特有的建設行政管理及服務功能的現實停車需要。立體停車設備建設實施,是對鄭州市政府大力發展公共停車設施政策的積極響應,是解決鄭州市建委大院停車難問題的重要措施;項目的實施,可改善政府部門的形象,使“人民政府為人民”的使命得到有利發揮,具有良好的社會效果及迫切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