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華 黃志華
(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建筑專業課程教學仍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學生能否畢業依然是以學科考試為主,職業技能、職業資格證書為輔。二是高職院校的定位仍然難以擺脫學科教學的束縛。三是高職院校因實訓室和實訓基地建設的制約,實際有些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實踐教學為輔。四是與行業標準和企業需求脫節,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成為制約高職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以上因素都致使教學內容和行業標準之間沒有得到很好地銜接。
但是相對于行業需求,現有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與行業標準的“被動銜接”導致企業需求變化和課程體系銜接不準確和更新不及時的問題。如以前裝飾專業對施工員的專業知識培養標準要求為:
1)熟悉裝飾構造、建筑結構與建筑設備等專業基礎知識;
2)熟悉裝飾材料;
3)熟悉裝飾工程預算的基礎知識;
4)熟悉裝飾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成熟,計算機技術在建筑裝飾行業中也得到廣泛的運用,于是需要裝飾專業施工員能掌握與建筑裝飾相關的計算機應用程序、資料信息管理軟件等,如CAD制圖,3DMax,PhotoShop和工程算量軟件等。因此建筑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行業標準“主動銜接”模式研究非常必要。
近年來,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及裝飾行業的蓬勃發展,裝飾行業突顯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已成為建筑業中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新興產業的崛起必然對人才培養提出需求。目前裝飾行業人才需求以高職畢業生為主,尤其是設計和施工等一線工作崗位。課程資源開發要充分調研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才能既培養學生發現、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跟上了行業的步伐,讓學生走出了學校,走進了行業企業,很好的實現了銜接。
建筑裝飾行業發展迅速,新技術和新材料不斷涌現,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要能夠迅速適應這些新變化,對課程實現動態設置,彰顯高職教育“職業性”的特色。根據行業企業發展趨勢不斷豐富課程資源,既能鍛煉學生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又能極大的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同時還能使學校專業教育與行業銜接走到最前沿。
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課程資源對于教學質量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好的課程資源緊貼實際需求,難易程度適合教學對象,更新速度跟行業和企業技術發展速度匹配。另外一方面,裝飾行業標準是裝飾行業的行為規范和標準,實際上是對建筑裝飾行業從業人員的規范。因此,參與裝飾行業標準編制能提高高等學校對行業技術和管理的理解程度,便于將各行業標準的制定背景和更新技術原因等資料作為教學資源引入到專業教育中,讓學生在校期間具有良好的標準意識,工作期間能更好的執行標準和推動行業標準發展。
現有的教學評價方法側重于既有成熟的技術知識的學習評價,缺乏行業先進技術引領作用。“主動銜接”模式下的高職教學評價要引入行業標準,將傳統一次性目標考核改成強調分階段過程性考核,考核內容融合行業標準內容。過程性評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價值進行建構的過程,過程性評價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挑戰自我,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將行業標準引入學生評價過程,能促進學生學習行業標準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與行業技術需求的匹配性,評價可以采取論文、實習報告、項目設計和大作業等方式。
高職教育中“訂單班”的實施。和若干國內知名裝飾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同尋求培養途徑。作為高職院校,可以選擇有創新能力、有扎實技能的優秀學生組成“訂單班”進行專門培養,讓他們具有普通的高職培養教育以外,重新制定培養目標,設置課程。使“訂單班”培養目標不光熟悉行業標準內容,還能夠舉一反三的熟悉行業標準制定的理論依據。
建筑專業譬如建筑裝飾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和行業標準“主動銜接”,人才的培養和行業結合得比較緊密,學校需要根據行業的發展不斷完善、調整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行業直接參與教學過程管理,有利于推進學校、企業和社會的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