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
《日本經濟新聞》不久前報道稱,2018年美國企業利潤占全球凈利潤總額的40%,盈利主要源于美企在數字化產業投資帶來的回報。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包括特朗普政府在內的歷屆美國政府都高度關注知識產權問題,因為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可創造巨額利潤。但也證偽了特朗普所謂的其他國家都在侵害美國企業利益,外部公平競爭導致美國工人下崗的指責。美企加大數字產業投入、機器代替人,才是美國工人下崗的根本原因。
圍繞美企盈利走高,西方媒體更愿意從決策層精準決策、產業合理布局角度來解釋。這其實是忽略了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逐步修復帶來的海外市場容量的擴大,特朗普強勢貿易政策,迫使他國開放市場,以及大規模減稅計劃帶來的重大利好作用。
海外市場已成為美企不可或缺的重要利潤來源。從美企利潤國內和國外構成上來看,2016年至今,海外利潤比例不斷上升。2016年一季度,美企國內利潤和海外利潤比率為4.39,2018年三季度該比率降至3.53。因此,對特朗普推動全產業鏈回流美國本土的做法,美企自身就存在巨大的抵觸情緒。
但在上述大趨勢下,特朗普的經濟政策令局部小形態發生了變化。自2017年四季度以來,本土利潤與海外利潤的比率連續四個季度上升,從3.16升至2018年三季度的3.53。這背后有貿易戰的影響,尤其是從2018年初開始,特朗普對外全面推行強硬貿易立場,引發寒蟬效應,美企被迫加大國內經營投入。此外,2017年美國會通過的《減稅和就業法》從2018年正式落地實施。根據新稅法,在企業稅方面,稅率從35%降至21%,由此推動了美企對國內投資增加和將海外收益結轉回國內。據美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18年三季度,減稅讓本土美企利潤增加2558億美元。但隨著稅改利好消息的出盡,美企國內利潤增速能否繼續保持高于海外利潤增速令人存疑。
長遠來看,時下一些促進美企利潤增加的政策可能成為拖累。特朗普上臺后,積極推動放松監管,不遺余力地為華爾街“松綁”。據統計,美國內從事金融業的企業利潤與非金融行業美企利潤總和的比率從2016年四季度2.33,升至2018年四季度的3.07。特朗普剪除了束縛華爾街的枷鎖,為經濟找到了“快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股市歷史新高的同時,也加速下一場危機的到來。
從更大視野看,由于美國經濟下調的概率在上升,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全球市場面臨“滾動熊市”風險,企業債務形勢嚴峻,以及由于特朗普“美國優先”、高關稅等貿易霸凌政策,令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生變,民粹主義、逆全球化浪潮加劇國際社會分裂。在這一環境下,美企恐難長時間整體保持亮麗的業績。▲
(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