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貴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使農村、農民、農業迎來了更加美好的春天,同時,可以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出臺、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強力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心。筆者認為,讓這一惠民惠農惠國政策落地生根勃勃生機,關鍵在村干部實施,核心在于村干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部分村干部過不了惰性關扛不起擔子,吃不透政策思路不清偏離主題等問題,制約了戰略實施。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組織建設不強的問題。組織強,干部強,村級黨組織是黨的組織體系“神經末梢”,是黨執政的基礎。但是,有的村黨支部軟弱渙散,嚴重到召開黨員會議人不齊,組織生活流于形式,主題黨日活動疲于應付,沒有發揮組織和黨員作用,無法把鄉村振興中農民這個主力軍凝聚起來。
思想認識不深的問題。筆者關于鄉村振興對50位村支書和50位村主任進行無記名民意測評,統計表明:62人認為村情復雜困難多難以實施,69人認為城鄉差距自古存在無法改變,57人認為把村上工作按部就班推好就是大事至于鄉村振興看縣上鎮上安排。
學習能力不佳的問題。某縣村“兩委”班子中,55歲以上的占21.3%,初中以下的占41.4%,大專及以上學歷僅占7.8%。這充分反映了農村村干部村隊伍老齡化嚴重、低學歷嚴重、接受新事物能力差等問題。正是由于他們接受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能力趕不上鄉村振興的步伐。
主動意識不夠的問題。上級安排脫貧攻堅、環境衛生整治、保護野生動物、掃黑除惡等就忙于完成安排的工作,忙于應付上級檢查,工作疲于應付,只追求表面成績,缺乏聯系的發展的看待問題。對于鄉村振興工作主動性不強,等政策、等安排、等資金。
統籌協調不力的問題。鄉村振興戰略明確目標、實施方法精準。然而,大多數村干部把全部精力集中投入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脫貧上,忽視了農業發展、村風文化、農村治理等,忽略了集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振興的統籌,忽略了脫貧與鄉村振興的統籌,忽略了鄉村治理與鄉村振興的統籌等。
研究問題不透的問題。一提到鄉村振興村干以人少、資源匱乏、缺資金等,擺出一大堆困難。有的村干部講到村上只有區區幾百人,絲毫不去想吸引大學生返村、吸引農民工返村、吸引退伍軍人回村等、吸引駐地企業聯合振興等。
村干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干部的素質和能力決定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和效果,決定著農業的發展、農村的建設、農民的幸福,事關重大、責任如山。反之,村干部中存在的問題,會產生嚴重的危害。
拉大差距,社會矛盾突出。鄉村振興的本意是化解社會矛盾縮小不平衡不均等發展差距,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都是要靠村干部來實現,干部 的“慵、懶、散”和畏難情緒,勢必導致整個村發展滯后。當其它村在積極發展,相比之下,未發展的村就是在倒退,這樣以來,村民就對這個村失去了信心,村民就找不到幸福感。
偏離政策,浪費資源嚴重。村干部不深入研究村情民意,盲目壯大產業,導致產品附加值低、銷售不暢,勢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資本,失信于農民、失信于投資者。
不抓重點,空談貽誤發展。談到振興村干部往往想存在的問題,不去想解決辦法。注意到村子人少,不去創造條件吸引農民工返村、退伍軍人回村、大學生到村創業。注意到適合村子種植業養殖業的發展,不去引導少數人先涉獵到產業,率先示范,先富起來。村干部倘若空喊振興,幾年過去了,村民只會覺得這就是口號,聽聽就行了,貽誤了大好時機。
面對村干部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存在的問題,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提出如下解決方法。
全面加強組織建設,促進干部隊伍建設。解決村干部存在問題,首要任務是加強組織建設,實現組織振興。上級組織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組織的指導、點評,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規范黨的組織生活,結合黨建抓鄉村振興,建立可操作性的基層組織制度,嚴格落實新修訂《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用制度管理基層組織。在基層組織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增強黨員干部使命擔當。以組織帶隊伍,以隊伍促振興。
不斷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干部振興意識。鄉村振興,思想引領是關鍵。一要通過帶領村干部到鄰村鄰縣鄉村振興實施好的村現場看現場問,現場想自己村如何實施振興、如何轉變思想觀念。二要縣級相關部門和鎮級黨委政府組織專家開展鄉村振興培訓會議,提高村干部思想認識。三要搜集全國范圍內優秀村干部對鄉村振興認識的典型案例。促使村干部轉變觀念,扛起振興大旗。
全力培養學習習慣,提升干部學習能力。一是黨員和干部結對子,年輕黨員和年齡大的黨員結對子,年輕黨員帶著老干部一起學,干部與非干部黨員結對子一起學習,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學習鄉村振興的內容、目標、方法、案例等。二是支部帶著黨員干部一起學,關鍵學方法。三是階段性分享學習成果,讓年齡大的學歷低干部在分享學習體會中找到自信、找到快樂,讓他們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這也是鄉村振興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好方法。
夯實落實主體責任,增強干部的積極性。只有責任分工明確,才能增強干部的積極性。一是縣區黨委對照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制定出符合本縣區實際、操作性強的安排意見。二是縣區和鄉鎮制定各類助推鄉村振興的幫扶政策,落實縣區級各行業部門主體責任,把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嚴格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身上。三是縣區要制定激勵措施激發村干部在鄉村振興中的干事和作為熱情。四是定期組織討論會,給村干部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把金點子講出來,好的給予鼓勵和推廣。五是村干部出點子“挖人才”鼓勵支持本村年輕人到村發展,吸引在外青年農民、大學生返鄉創業,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提高干部適應能力。加強協調統籌力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途徑。一是要組織各行業各部門,配合基層鎮街黨工委,指導村“兩委”班子,圍繞順應農民的期盼,立足本村“三農”實情,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幫助健全完善全域化鄉村治理體系。二是要統籌推進農村基層鄉村振興工作有序開展,促進各鎮各村緊緊圍繞農業、農村、農民優先發展的總體要求,夯實產業根基,強化人才支撐,厚植文化力量,注重生態保護,發揮組織引領,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三是要統籌組織、發改、農業等力量,多管齊下同發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全面落實各項機制,強化干部擔當作為。一是縣委組織部門、鎮黨組織制定和出臺關于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落實“三項機制”的安排意見。鼓勵激勵干部在鄉村振興領域積極作為。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二是建立鄉村振興干部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制定完善量化考核辦法,把在鄉村振興中表現優秀干部予以表彰。
(作者單位:中共鳳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