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陽
2017年媒體融合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主要是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對加快媒體融合進行了進一步探討。融媒體時代正在快速到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隨著融媒體的發展在不斷地創新發展,利用新興的方式進行教學。融媒體給思政教育帶來創新發展的機遇的同時也帶了很多風險和挑戰。所以,要正確認識融媒體帶來的挑戰和問題并且找到解決方法,是當代思政教育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要求,我們要將融媒體的各種特性學懂弄通,才能夠使融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發揮出巨大的作用。融媒體作為一種理念媒體和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存在很大的差異,融媒體的傳播方式是立體傳播,能夠使各媒體之間進行互補。高校在運用進行融媒體進行思政教育的時候,要將傳統的優秀做法和新的優勢方法相結合,不斷提升思政工作新水平。
融媒體應用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必要性。隨著科技時代的高速發展,很多融媒體產物應運而生,抖音、微博、微信等都已經認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在不同的載體上快速的更新,大學生們靠這些軟件獲取信息,但是網絡環境過于復雜,同學們接收的信息多種多樣,很多錯誤的信息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因此高校思想建設工作至關重要。加快融媒體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建設是大勢所趨,高校要通過融媒體的建設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不斷的傳播正能量,使大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融媒體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優勢。融媒體能夠有效地進行資源整合,有效地促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進行,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融媒體的出現改變了思政教育單向傳播的學習方式,通過交互的學習方式提升思想教育的效果。融媒體還具有個性化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開發多種多樣的教育模式,創新了傳播知識的途徑,是思政教育取得新成果。
高校運用融媒體優化思政工作的理念需要不斷更新。目前很多高校進行思政教育都是以比較傳統的方式進行的,這些學生們都耳熟能詳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對此關注度不高。近年來很多開始使用新媒體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會存在融合度不高,思想碎片化等很多問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很多消極負面的內容在網絡上傳播,很多學生容易被這些言論所影響。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不斷的進行更新,結合融媒體開展思政工作,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知識傳播。
高校思政工作運用融媒體的技術需要提升。高校作為意識形態的主要陣地責任重大,融媒體時代不斷的發展,高校的融媒體技術也迎來了心得挑戰,對技術和使用能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目前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學校也需要與時俱進,改進傳統的教育方式,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的創新融媒體教學方式,積極的給學生進行思想指導,通過了解微博熱門或者公眾號文章等融媒體傳播的內容,進行加工和編輯,更有重點的向學生傳播正能量,那么就對教師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教育者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融媒體技術。
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工作內容需要整合優化。現在很多高校為了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都在積極的進行融媒體技術應用,但是很多學校發布的內容都沒有經過優化整合,信息資源所要表述的內容沒有被很好的傳播,會使信息的影響力變弱,從而影響教育效果。學校應該大力發揮融媒體技術的作用,優化學習內容,使信息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讓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措不及防的迎來了很多問題和挑戰,學校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的進行融媒體技術創新,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技術,進行知識的傳播,結合融媒體技術進行資源整合,引導學生思想動向,加強政治教育效果。
樹立融媒體的發展理念,構建新的思政教育格局。學校要不斷的學習新的發展理念,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改革和創新,努力推進融媒體的應用,在相關政治導向下建立管理制度,將各類媒體技術融為一體,使各類資源協同發力,形成融媒體環境下新的教育模式,使學生的思想覺悟得到全面發展。另外,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提高思政教育專業化水平,結合融媒體技術,認真分析大學生思想健康狀態進行合理引導。教師要加強融媒體意識,不斷的接受新的技術并進行創新和使用,用新鮮事物拉近與學生的關系,傳播正能量,建設和諧美好的校園文化。
綜合利用融媒體技術,構建多方位思政教育傳播矩陣。高校要認識到融媒體技術帶來的先進教育平臺的重要性,引進并利用更加先進的教育平臺,使學生通過網絡、社交平臺、微課等多種方式獲取信息,形成多方位的知識傳播路徑。使用融媒體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協同發展,使各種信息資源相互融合,搭建新模式的教育載體。這些新的教育載體包括校園智庫、易班平臺等電腦端的學習平臺,也有如校園公眾號、學習強國APP等手機端學習平臺,通過多種傳播方式來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將校園廣播站、電視臺等線下教育平臺與線上平臺進行結合,讓多方位的思想傳播模式進行發展,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設計融媒體傳播內容,使思政教育供給和需求雙方“高度融合”。隨著融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很多大學生通過微信、微博、抖音等能夠隨時隨地接觸到社會上的最新消息、觀點和評論,也會產生很多的觀點和想法。在信息高速傳播的今天,學校已經不是學生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那么學校就要開始進行思考,怎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被學生所接受,達到既被學生喜歡又能傳播社會正能量。當前我們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思政教育者要將負面的信息剔除,將有價值的信息傳播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這是思政教育的關鍵所在。為了內容有新鮮感,教師要投入大量的經歷在繁多復雜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得到最貼近時代、最適合學生學習并且符合學生興趣的內容,結合融媒體技術。簡明扼要、圖文并茂的講述知識,讓學生喜愛政治理論教育。
總而言之,融媒體技術的發展迅速,結合融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以及是大勢所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緊隨時代步伐,深入研究融媒體帶來挑戰與優勢,不斷進行教育手段的改革和創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緊隨時代步伐,不斷的深入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融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 周瀾濤,任暉.科教導刊(上旬刊). 2018(10)
[3]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 鄭淑堃.現代商貿工業. 2019(22)
[4]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 李福偉.西部素質教育. 2019(16)
基金項目:本文系牡丹江市科技技術計劃項目《融媒體在高校隱性思政教育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Z2018S103)的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黑龍江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