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波
藝術生,作為大學英語學習的一個特殊群體,普遍存在基礎差、底子薄、學習目標不明確、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等問題。相對大學英語等基礎課,他們中大多數學生更重視專業課。而相較于非藝術生來說,他們專業技能更強、思維更開闊、課堂表現也更活躍。但是由于長期以來過于強調專業技能,他們比非藝術生的文化課要差一些,尤其是英語。
本人所教的第一批藝術生是2010級藝術與設計系的學生,通過問卷調查、課下交流溝通、對比非藝術生學習情況等,我了解到藝術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一些特殊性,即在認知、情感、學習策略、英語語言潛能、學習動機等方面的差異。針對這些特殊性,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采取相應措施,提升教學藝術,樹立學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藝術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真正學有所得,學為所用。
由于藝術生所學專業的特殊性,在高考中,對其文化課的要求相對較低。據調查,2009 年,我國各省市在高考錄取時,對藝術生的文化課控制分數比其他專業學生平均低185-253 分。相對其他專業學生,藝術生屬于英語學習中的“弱勢”群體。在第一節課上,我對所教的兩個班共計112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根據“高考英語成績(按滿分150分計)”統計結果來看,最高分103分,最低分26分。其中,成績不及格(90分以下)的學生有101人,占90%左右,其余12人成績也僅處于92-103之間的及格線之上的邊緣區。這說明藝術生英語基礎非常薄弱,也是造成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感覺英語學習困難甚至無法適應大學英語學習強度的原因所在。
在問卷調查中,有76%的學生選擇“希望課堂中教師采用互動模式,與學生有較多交流的教學模式”,說明藝術生渴望參與到課堂中來,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數學生的積極性和活躍度。對于“你在以往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比較擅長和比較薄弱的方面”這個問題,有54%的學生認為自己沒有“比較擅長”的方面,有83.4%的學生認為“比較薄弱”的方面是背單詞和學語法。這進一步說明學生的英語基礎薄弱,在課堂教學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單詞記憶方面,學生記不住、記不準、容易忘記,并由此產生放棄的念頭。但從側面,也說明學生能清楚地認知到自身的不足。
另外,在課下交談中,我還了解到,由于專業課實踐占用了過多課外時間,除課堂學習外,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來,也容易忽略文化基礎課的學習;他們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敏銳的觀察力,追求自由、無拘束的學習氛圍,有學生曾建議把英語課堂搬到教室外;大部分同學已經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也愿意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但因為自身英語基礎差,在課堂上會存在一定的焦慮和緊張等消極情感因素,從而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和信心,極大妨礙了英語學習效果。
學習過程受學習者個人因素的影響,而情感因素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語言學習成敗的基礎。英語學習成功與否,不僅受控于構成學習操作系統中學習者的內部因素(如注意、觀察、記憶、思維等智力因素),還取決于學習活動動力系統中的情感因素(如情緒、態度、興趣、動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在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藝術生表現出了積極的學習動機,且課堂活動參與度和實踐所學內容的意愿均高于非藝術生。Krashen提出了“情感過濾假設”(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強調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會對語言輸入進行過濾,情感過濾較低的課堂有利于降低學生的學習焦慮,促進語言的習得。這就意味著要為教學活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輕松的互動關系。此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也強調學習中要重視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在英語教學中應在注重學生認知的同時,重視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實現培養全人的教育思想。
通過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多數學生由于中學階段在藝術專長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加上不良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使他們漸漸失去了對英語課的興趣和學好英語的信心,導致多數學生基礎不理想。對于“進入大學后,你對學好英語是否有信心”這一問題,93人選擇了“很有信心”或“有信心”,占83%左右;其余學生對自己學好英語“有點信心”或“心里沒底”。這說明,大多數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向好的動機,這也是藝術生學好英語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余17%的學生也會受這種積極氛圍的感染,逐漸明確學習目標。對于“你打算怎樣學好英語?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么?”和“經過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后,你希望自己的英語水平達到什么程度?”這幾個問題,其中87名學生有較為明確的目的和計劃安排,如“每天讀書一小時”、“多讀多聽多說,多看英語類報紙”、“通過看電影、聽歌曲學習英語”等,在課下交流中,有學生要求我推薦適合他們學習層次的英語類報紙或期刊。由此可以看出,藝術生有著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但由于時間分配不合理、學習方法不得當等因素,他們無法全力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也無法感受到學習英語的真正樂趣。
作為教師,首先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了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就奠定了學習的心理基礎。教師應善于用語言、眼神等傳達對學生的欣賞。在交談中,我意識到一個較普遍的問題:在高中的學習中,一旦回答錯誤,老師就會嚴厲呵斥,讓他們產生害怕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甚至對教師本人產生厭惡情緒,從而抵觸學習英語。而大多數學生在剛接觸英語時,都是抱著好奇、想學好的心理開始學習的。因此,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并及時予以鼓勵。對于本班的一部分學生而言,他們的英語表達不夠流暢,有的學生讀課文也比較困難,作為教師,不能批評指責,而應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做出正面評價,讓學生體察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焦慮情緒,增強學習信心。
我認為,在教授這樣一個較敏感的學生群體時,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和諧良好的學習氛圍,逐步讓其丟掉“面子觀念”,降低學習焦慮,擺脫心理壓力。教師應盡可能給予學生積極評價,充分照顧其自尊心,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判斷孰是孰非。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下,才能逐漸增加對英語的興趣,對教師產生認同感,有效進行學習。
教師應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創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和實踐所學知識。藝術生活潑大方、積極性較高、表現力較強,對他們來說,課堂既是教學活動開展的地方,也是展現自我的最佳場所。結合這些特點和藝術生對創作的熱愛,我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包括討論、演講、角色扮演、主題辯論、現場創作廣告畫及拍攝DV短劇等。一方面與學生的專業特長相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也使他們認識到英語在他們所學專業中的實用性。在一次視聽說課上,我給學生布置的任務是6人一組拍攝一部屬于自己的DV短劇,劇本可根據第四單元課文A Test of True Love適當改編,他們很有興趣,該項任務既結合了他們的專業課,在完成英語作業的同時還練習了專業技能,又能從中學到一些英語知識。事實證明,這次課堂活動的效果很好,課堂展示環節中,學生很認真的欣賞自拍自演的短劇,并會積極主動地作出一些評價。
想要真正學好英語,光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利用好網絡學習平臺,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Benson認為語言學習的自主性有以下三個方面:(1)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行為和技能;(2)自主學習是一種指導自己學習的內在的心理動能;(3)自主學習是一種對自己學習內容的控制。藝術生多年來習慣了課堂上聽講、記筆記,課后很少主動查閱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在一開始,這項措施的實施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把作業和練習題都布置在網絡平臺上,要求學生按時完成并提交。一開始只能采用施壓的策略,明確完成各項任務的起止時間和獎懲措施,督促學生完成作業和練習。久而久之,學生習慣并接受了這種學習模式,就會形成自行登錄網絡平臺完成練習、作業和擴展學習的習慣。有些學生還要求適當增加習題量,補充更多內容,以便更好地學習英語。
藝術專業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英語學習群體,平均入學成績較低,基礎較差,在學習中呈現出有別于其他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要求,重專業輕文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因此,大學英語教學需在全面了解藝術生情況的基礎上展開進行,加強教學改革,全力改變現狀。
首先要從藝術生的個人情感因素出發,考慮到學生急迫想學好英語的愿望,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活潑、有創造性、表現力強,制定出專門的教學計劃,并據此設計有特色的課堂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習英語,切身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此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也是很有必要的,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布各種學習資料,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性地進行學習。在良好師生關系引導下,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期獲得更好的英語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馬海旭,姜春香,陸殿生.高校藝術生的英語教學改革與探討[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
[2]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于中國外語教學[J]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刁艷.促進高校藝術生英語指導性自主學習的“四步曲”[J]中國校外教育雜志,2008。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J]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高級教程[J]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