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澩 丁美
摘 要:保險職業學院依托國壽行業背景,對專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推行行業特色建立特有的優勢專業,搭建專業群框架,抓住國家大力鼓勵校企融合的良好機遇,借助完善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實踐,實施開展特色專業群的建設。
關鍵詞:職業教育;專業群;訂單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湖南區域經濟發展聯系最緊密的高等教育形式,對湖南區域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湖南省共有66所高職院校,省級以上示范性高職學院42所,其中5所為國家示范,5所為國家骨干,初步形成了湖南高職教育骨干體系。其中5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中有22個中央財政重點建設專業,覆蓋第一、二、三產業,重點服務于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
一、保險職業學院建設背景
保險職業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86年的中國保險管理干部學院,隸屬于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學院從2002年開始面向全國招收高職學生,經過幾年的努力后,形成了以保險實務、會計、金融管理與實務、投資理財、電子商務和國際商務等優勢專業。由于國家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狀況,人才市場需求也不斷發生變化,學院專業設置也經過了多次調整。
二、保險職業學院專業建設情況
學院目前的教學單位由三系一院一部構成,分別是保險系、管理與信息系、金融系、國際教育學院和公共課部,有保險實務等16個專業。
三、現有專業建設成果
經過數年的努力,迄今為止學院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保險學概論》,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保險原理與實務》,金融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4個(保險實務課程資源庫、金融產品庫、圖表庫、業務憑證印章庫),互聯網金融資源庫建設項目1個(互聯網保險資源庫),國家規劃教材5門,省級特色專業“保險實務”,省級精品專業“營銷與策劃”,省級精品課程《財產保險》,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營銷與策劃專業教學改革實踐成果等),擁有2個中央財政支持專業(保險實務、國際商務專業),1個中央財政支持實習實訓基地(保險實務),1個省級重點實習實訓基地(保險實務)。專業教師以團隊形式出版了全套覆蓋整個專業建設的專業教材群:以國家級精品資源配套教材《保險學概論》領銜,匯集了《財產保險》《國際運輸保險實務》《保險銷售專業技術》《人身保險理論與實務》等一批優秀專業教材。《保險營銷原理與實務》《機動車輛保險實務操作》《保險實務》三本教材,榮獲首批國家“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
四、學院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專業發展不平衡,原有優勢專業逐漸流失
目前學院專業發展不平衡,所以出現強的越強,弱的越弱,最終走向沒落的情況。長期以來的學院原有的優勢專業,如金融保險,計算機信息管理等專業招生就業情況都非常不錯,不論是師資能力和軟件硬件條件在湖南省高職院校中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教育部專業設置和調整之下一些優勢專業逐年減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好不容易多年累積的教學成果和優勢地位逐漸喪失。
(二)生源指標逐年縮減,地區分布不均衡
由于學院本身硬件等條件的約束,學院招生規模逐步縮減,從每年招生1800縮減至1000人,且省內省外指標地區分布不均勻,省外指標偏少,導致部分省外優秀生源無法錄取。有時出現省內生源踩線錄取,而省外高分數高考因為指標不足無法進入學院學習情況。整體生源質量呈現年年下降的趨勢,既給院內教學過程帶來了困難,也不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五、優化專業建設建議
(一)推廣訂單式人才培養,建構基層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新模式
1.積極穩步推進校企聯招、協同育人的訂單合作模式
學院應積極主動加強與公司的合作,對接保險公司基層及專業崗位創建預備講師、車險查勘、理財規劃師、養老養生、健康護理等所需的新型專業人才培養訂單班,推進學院與公司按照“定向培養、按需招生、崗需對接、對口就業”的規范化、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轉變。
2.積極推動實施“課崗鏈接”的訂單教學培養模式
學院要堅持“質量立院”理念,使人才培養以公司崗位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畢業生崗位技能為目標,強化教學內容與崗位職業標準、工作規范相對接,為公司量身打造專業素質高、動手能力強,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好用型人才,增強基層管理和銷售隊伍的市場競爭力,彰顯學院人才培養價值。
(二)加強教學團隊建設,打造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團隊
從事職業教育的師資必須具備兩類專業能力,一是面向行業企業的技術服務能力,一是面向職業教育教學的教學設計能力。
在現有師資隊伍規模基礎上,優化師資隊伍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雙師”(職業培訓師+專業授課教師)結構,通過“轉、選、練、訓、聘”的方式,提高現有師資隊伍水平。根據專業、課程建設、科研發展需要,引進一批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從業界聘請一批專業嫻熟實戰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充實教師隊伍。聘請行業專家為學生授課的同時,也使本院老師的實踐技能得到提高。通過制定科學的教學工作考核制度、獎勵制度、進修培訓制度和繼續教育等形式,加大對人才的培養。科研獎勵制度進一步細化規范,鼓勵教職工們進行科研提高,參與各類專業和教學競賽,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學院進行品牌宣傳,擴大影響。
進一步加強省級、院級專業帶頭人建設。發揮專業帶頭人對專業的建設和發展起到領頭羊作用、對本專業教師培訓提高的指導作用;使專業帶頭人成為連接學院與企業的橋梁與紐帶。加強對中青年骨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培養,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在省內、業界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整合力量,形成合力,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在現有2個省級教學團隊的基礎上增加3~5個省級教學團隊,以專業群為基礎建設10個院級教學團隊。
(三)突出特色,強化專業和課程建設。
根據行業發展實際,做精做優保險實務、金融管理與實務、電算會計、國際商務等專業;并以此為平臺做實車險查勘理賠、養老養生、投資與理財等專業;建設以保險實務為龍頭,金融管理與實務、會計為主干的專業課程體系;據保險行業發展趨勢,鼓勵廣大教師和管理人員開發與保險行業密切相關的課程研究,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新課程;每年開發新課程3~5門。
依據專業領域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技術能力要素,通過典型的工作任務提煉單項、單元與綜合技術能力,并將其融入核心課程、綜合實訓項目之中。按照“課程—院級精品課程—省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課程”的四級課程建設體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市場需求旺、有行業特色的課程和專業進行重點建設,積極參加國家金融資源庫和互聯網金融資源庫建設,并逐步開始著手由學院牽頭申請國家級資源庫建設。將《保險實務》《保險會計》等建設為省級精品專業,將《財產保險》等建設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將《保險銷售技術》等建設成省級精品課程;并創造條件爭取每年建設2~3個院級精品課程、1~2個省級精品課程,帶動并促進我院課程體系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四)做好信息化校園建設,利用信息手段充實課堂教學
信息化建設本質上是一種軟實力的建設,是工作方法、工作水平、工作能力、工作效率的體現。標準化、智能化、個性化、跨平臺、高性能、高安全、共享性、開放性、先進性的信息平臺,是展示特色院校的重要平臺。學院力爭5年內建立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與服務系統,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建立專業教學資源庫及網絡課程制作系統;建立課程制作與評審管理系統。在現有大學城空間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智慧職教資源庫建設,利用職教云課堂系統進行信息化教學,在參與國家級項目互聯網金融資源庫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
(五)鞏固現有實習實訓基地,校企合作擴展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學院在現有實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增加院內仿真實習實驗場所4~6個,加強與公司的聯系,共建新的實訓基地10~15個,建好省級重點實驗室實訓基地2個,實現國家級重點實驗實訓基地零的突破,融“教、學、做”為一體。到2020年,建好3個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于一體的校內人身保險、財產保險、綜合金融實驗實訓中心,強化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在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骨干高職院校建設項目支持下部分高職院校得到了跨越式發展。高職教育水平整體取得了長足進步。步入十三五以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建立中職、高職、應用本科、專業碩士層次齊全的應用型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等文件指明了高職教育的發展方向高職再次迎來發展契機。
參考文獻:
[1]李麗.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診改實施思路——基于保險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調研[J].河北職業教育,2017(4):47-50.
[2]郭福春.校企政行共建資源庫培養現代金融業人才[N].中國教育報,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