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
不同于體育生、藝術生有專業課程訓練和單獨考試時間,定向生在高中三年,其實也是普通學生之一。
相比體育生和藝術生,定向生聽起來更為陌生,因為平日里其實并沒有定向與非定向之分。
不同于體育生、藝術生有專業課程訓練和單獨考試時間,定向生在高中三年,其實也是普通學生之一。大家一起上相同的課、做相同的題,一起努力備戰高考,最終在同樣的時間參加高考。
不同,從志愿填報開始。
以我自己為例,由于想參與定向招生,高考結束后就立即行動起來了。咨詢省氣象局人事處,問清楚相關政策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需要了解的包括大學期間學費、生活補助是怎樣的,定向獎學金怎么發,畢業后定向到哪個地區、哪個縣的氣象局就業等等。
這第一步完成后,可能不少人會心生退意。盡管有令人心動的“優惠”政策,但并非人人都有勇氣接受艱苦的工作環境,而且定向工作還有最低服務年限要求——我咨詢時,得到的答復是最低6年,據說以前是8年。但另一方面,掌握了足夠多的信息,我們才可能做出更理性的決定。否則迷迷糊糊填了志愿不滿意,卻不得不硬著頭皮上,可就得不償失了。
我做決定的過程,并沒有過多曲折。自己上學的開支一直是家里的一大負擔,盡管父母表示只要我想學,他們就一定想辦法支持,但我依舊希望能夠更努力一點,讓父母的辛苦更少一點。恰好,有一個看起來很吸引我的大氣科學專業,我內心還懷有一點回家鄉做建設的愿望,在咨詢并查閱了大量資料后,我最終填報了大氣科學定向專業志愿。
定向生的錄取分數通常比非定向生低一些,但這并不絕對。比如我一位江西的定向生同學就吐槽過,當年大氣科學定向錄取的分數甚至比非定向生還要高那么一點點。此外,定向生的分數一般也要求達到當地理科本科一本省控線才行。
被錄取的定向生,在開學注冊前,必須聯系省局人事處簽署定向協議,所以我們在大一進校時,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未來”。雖然有種被“劇透”的感覺,但是大學四年的“劇情”,卻完全由我們自己來書寫。少了對未來的迷茫后,我給自己定下了很多小目標。
現在我即將步入大四,回首過去三年,意外發現很多想做的事居然真的都做到了。
我擔任過學生干部、參加過數學建模競賽、組織過公益活動,還獲得了“國家勵志獎學金”。最初只想著好好書寫過程,但在日復一日地拼搏中,才發現自己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技能,還有友誼,以及成熟自信,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
未來會怎樣我也不清楚,但這幾年的經歷教會我去嘗試、去探索。明年我將回到最初出發的地方,從早已寫好的“結局”開始,書寫真正全新的篇章。希望那時的我,同現在一樣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