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健 ,張偉娜 ,宋 宇
(1.威海市水務局,山東 威海 264200;2.威海市水利事務服務中心,山東 威海 264200;3.威海市環翠區水利技術工作站,山東 威海 264200)
威海市屬于資源性缺水地區,人均占有水資源量573m3,僅為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4,加之近年持續干旱,水資源緊缺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為緩解用水矛盾,威海市始終把農業節水作為一項革命性措施常抓不懈,先后啟動實施了百萬畝節水農業示范區及以節水灌溉為重點的國家、省、市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截至目前,全市累計發展各類節水灌溉面積9.47萬hm2,全市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達到0.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64,農業節水效率大幅度提高。2018年以來,威海市以貫徹落實省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現場會議精神為契機,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5萬hm2,超額完成計劃任務。
威海市委、市政府從三農工作大局出發,出臺《威海市加快推進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威海市水肥一體化技術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了“十三五”總體要求、建設重點;按照全市一盤棋的要求,建立由分管市領導任總召集人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牽頭抓總,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的全市節水灌溉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各類涉農涉水事宜,打破了長期以來各自為政、條塊分割的被動局面,確保農業節水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生根,促進全市精致特色農業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在抓好小水源建設,保障大田作物灌溉需求的基礎上,重點向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在現代農業園區打造高效節水灌溉工程體系,為設施蔬菜和現代果園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
計劃到2020年,修建水源工程998處,新發展節水灌溉面積2萬hm2,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2.33萬hm2。建設內容已分解到各區、市,以項目為主線落實到牽頭部門,形成了“任務量化、項目清晰、分工明確”指標體系。
堅持把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作為開展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建設美麗鄉村的基礎工程、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統籌結合、協同推進。在資金安排上重點向產業扶貧項目傾斜,先后投入330萬元,扶持文登區葛家鎮等2處產業扶貧基地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增強發展后勁;投入907萬元為27個扶貧重點村修建水源及節水工程,滿足灌溉需求、改善水域環境、提升村莊品質;同時結合推進全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配套726處計量設施,頒發“兩證一書”2200份。
2018年以來,威海市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爭取上級補助、加大地方投入、受益主體自籌等渠道籌措節水灌溉及水肥一體化建設資金3.73億元。其中整合新增千億斤糧食、農業綜合開發、小農水項目縣、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高標準農田等涉農涉水項目資金2.5億元;爭取省高效節水示范區、水肥一體化示范點補助資金1300萬元;地方及受益主體投入1.1億元;另外,從2015年開始,按照《2015—2017年威海市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作實施方案》部署,累計補貼微灌設備32臺(套),發放補貼資金6.4萬元。2019年將新增水肥一體化機具納入補助范圍,對相關設備實行敞開補貼、應補盡補,當年內無法補貼的,納入下年度一并執行。
1)抓示范創建。依托上級扶持政策,投入2600萬元重點打造了榮成市八河水庫抬田區333.33hm2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臨港區櫻聚緣休閑采摘園、文登區“獼圣”綠色生態有機果產業園、四季紅生態園等13處體現威海特色、符合產業方向、具有輻射效應的示范工程。
2)抓技術提升。引進以色列等國際節水新技術,配套完善電磁閥、自動化控制等信息化設備,將施肥方式由傳統式升級為智能化控制,大力提升精準灌溉、精細化管理水平。
3)抓觀摩培訓。召開了全市高效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工作觀摩推進會,總結推廣經驗、加大推進力度;開展了4批、326人(次)專題培訓班,先后邀請以色列等國內外專家進行技術講解,累計發放節水節肥宣傳材料2922份。
威海市創新工作思路和措施,在全省首次采用“抬土造田”施工方案,克服了項目征地指標等諸多困難,實現了綜合效益最大化。通過改征用庫區土地為從水庫庫底取土,將需要淹沒的土地抬高,取得了征地變造田、薄地變肥田、荒地變良田、塊田變片田、魚塘變水面、補償變收益等多重效益。采用這一方案已實施完成的米山水庫增容工程、八河水庫增容工程和新建泊于水庫工程3個項目,共可增加、恢復庫容1.1億m3,減少淹沒土地1000hm2,改造良田1200hm2,節省工程投資20多億元,單方水投資降低60%以上,極大地促進了抬填區農業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體系建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巨大。山東省水利廳將威海市做法向水利部作了專題匯報,部領導給予“盤活存量、費省效宏、利國利民、經驗做法可在全國推行”的高度評價。目前,威海市“抬土造田”先進經驗已在山東省其他地市廣泛推廣應用。
威海市在節水農業和水肥一體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面臨一些實際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各類園區缺乏水、土、肥專業技能人才,現有管理技術水平制約了高效節水與水肥一體化技術集成優勢的發揮。
2)各類涉農涉水項目缺乏統一規劃,建設標準、資金使用等各有差異,項目整合深度不夠。
3)目前主要對未享受政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規模以上工程給予扶持,已享受補助但工程需改造提升的及面廣量大的分散經營農戶缺乏政策等。
1)繼續提高省級以上補助比例,根據實際需求適當擴大補助范圍,優化工期、立項審批、資金使用等環節,提高政策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使更多受益主體能夠及時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2)加大省級專題培訓頻次和典型示范引領帶動,允許上級補助資金適當用于基層技術服務和業務培訓。
威海市立足發展需求,構建大農業、一體化發展格局,不斷創新節水灌溉工作思路,做好三農重點工作融合發展文章,通過統籌實施雨洪資源利用工程、培育典型進行示范引領帶動,有效推動了全市節水灌溉工作不斷向前,為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