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棟
(惠生工程(中國)有限公司 設計中心,天津 300000)
環顧當今社會經濟形勢,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經濟發展的減速,投資趨勢的下滑必然給工程公司帶來負面的影響。隨著我國由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換,需求也隨之進行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帶動經濟結構的調整。自2015年~2018年間,投資不景氣對工程公司的負面影響十分明顯。國內項目投資減少對整個工程服務行業影響是決定性的。從最新的統計數字看幾乎各大型工程公司的國內業務量均出現下滑趨勢。
目前傳統業務快速下沉已經引起業內的重視,隨著國家和各地區“十三五規劃”的出爐,如何尋找新的業務領域已成為工程公司解決出路的辦法之一,工程公司轉型與改革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隨著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進程,目前,在我國工程行業的公司存在著如下幾種結構形式:
1)以地質勘察為主要業務收入的勘察公司;
2)以設計服務為主要業務收入的設計公司;
3)以施工服務為主要業務收入的施工公司;
4)以工程總承包服務為主要業務收入的綜合性公司。
由于歷史原因,國內工程行業的大部分公司由國有及事業單位改制而來的,與政府的關系仍“藕斷絲連”,其憑借多年積累的技術優勢,贏得各行業領域的。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但是各公司技術和業務比較單一、各領域占有面較窄。分工較細造成各公司的市場份額較小。傳統工程行業分工除工程總承包企業外,各公司注冊資金的規模普遍較小,在業務拓展過程中抗風險能力差,融資能力較差。同時各企業的項目管理能力偏弱。
設計院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一直在工程行業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按照目前的業務范圍可以劃分為市政院、建筑院、工業院等。經營范圍均比較單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工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1999]101號)的要求,“改革的目標是:勘察設計單位由現行的事業性質改為科技型企業,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法人實體和市場主體。要參照國際通行的工程公司、工程咨詢設計公司、設計事務所、巖土工程公司等模式進行改造……”。實際上,各單位在轉型工程存在優、劣勢各不相同,主要體現在:
(1)市政院。在過去的發展歷程中,市政院的主要業務來自于政府投資,以城投或城開為代表的客戶為保證自身的利益,分工較細。這就造成了市政院很難憑借自身的力量拿下市政總包業務。
(2)建筑院。以設計院為龍頭的總包其優勢不如以施工為主體的。同時,目前的大型建筑或超高層建筑,機電在總成本構成中的比例越來越大,以機電作為總包商將成為新的趨勢。
(3)工業院。由于生產工藝等技術壁壘較高,工業院作為總包商的優勢在工業領域比較明顯,在選址、工藝設計、設備選型及運營維護等各環節均有突出的價值。
但是,設計院普遍采購能力較差,采購經驗不足,缺乏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傳統設計院由于業務劃分原因,項目管理能力偏弱,特別是管理施工隊伍的能力與經驗不足。因此,設計院在思考戰略變革時,應看清形勢,不要盲目追求轉型。
工程公司主要業務盈利點在通過設計優化降低造價的總承包業務上。提高設計水平,降低造價將成為業務利潤的重要來源。作為投資方來講,成本的投入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投資回報率,設計方案的優化,設計質量的提高越發顯得重要。
從目前工程公司的主要業務主要是服務型的。其掌握和開發的專有技術不多,很多時候,專有技術依賴于建設單位的依賴外部轉讓得來。工程公司僅能夠以技術工藝包為藍本進行工程轉化。從目前企業投資的方向上看,其傾向于具有市場競爭優勢的項目進行建設。掌握一定的專有技術在未業主提供可靠地技術服務的同時,完成工程的轉化。在帶動工程公司利潤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工程公司提高項目管理能力是實現企業轉型的關鍵,科學的,高效的、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是工程公司項目順利運作,高質量交接,贏得客戶的根本。
當今工程公司主要項目管理部進行總承包項目的協調工作。項目部直接對項目成本、進度和質量進行控制。大部分企業沒有形成公司層面對項目的有效控制。目前國內工程公司大部分有原來的設計院轉型,長期的設計主導模式造成了形成不了完整的項目控制體系,而更多的是依賴項目經理等核心項目管理人員的個人能力,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保證。從而造成項目的成本的提高、進度的拖延。故此,建立項目控制體系,提高項目的管控能力已經成為企業轉型中的重中之重。參考各國外工程公司,發展中企業應做到:
1)完善公司機構設置,成立專門項目管理部門,設立項目管理部、施工管理部、設備采購部、開車管理部等,從專業的角度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的管控,形成結構層面的保障。
2)制定完善的項目管理文件體系,前期可以學習國內外先進的過程管理經驗,從項目管理程序文件、項目管理作業文件、崗位工作手冊三個層面著手,規范項目管理控制程序,同時規范公司各部門的管控界面,形成具體的操作流程。
工程公司的如何立足的核心問題是定位。項目定位層次決定項目資源的配置。在工程公司中,以項目經理為主的項目部是項目運作的執行主體,項目管理部輸出項目經理、專業設計科室為人力資源供應中心。各部門通過加強人員內外部培訓、合理進行人員調度等方式,充分保障項目管理的人員需求。
公司應成立技術提升和創新中心,使資源和技術的積累與發展獨立于項目管理體系,使得項目管理能力、項目執行體系、專有技術得以系統化、專業化,成為公司能力,而不是散現于個人。
有資料顯示,我國的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在2016年增速持續上行,1~4月份累計增速為27.77%。國家近幾年大力建設水利項目以補“十一五”舊賬、2016年國家明確提出地下管廊建設目標以及海綿城市政策加碼都對其產生了積極影響,預計高增長勢頭仍將持續。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1~4月份投資增速為23.75%,平穩上升;“十三五”期間國家會大力推進清潔能源的建設,例如核電、風電,水電、光電等投資建設逐漸上行。但是數據尚未顯示以上發電項目對傳統火電的沖擊影響。
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有資料顯示鐵路總公司公布的2016年鐵路計劃投資為8000億。從以往的情況來看,不出意外實際與計劃差別不大。意味著2016年鐵路投資很難再有高增速。2016年公路和水路預計投資規模為1.8萬億,這個數與15年基本持平。預計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難有高增速,可能與去年持平。未來增長的亮點可能在機場建設、城軌建設上。
從交通運輸上看,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含軌道交通的投資總額占目前國家投資額較大。同時高速公路在十三五規劃中是公路的主要投資方向,PPP投資占比也較高。
就目前國內形勢看,市場面臨多重壓力。這樣就要求企業加強自身核心競爭力建設,借助政府提出“京津冀一體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部署的良好政策,在新能源開發、發電、水利設施建設、軌道交通站房、垃圾處理、光電一體化、環境保護、節能利用等領域進行延伸。做好市場轉型及新業務的開發,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占有一定的市場,把握未來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