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薇薇 梁建海
【關鍵詞】食物過敏;嬰幼兒;營養防治;進展研究
食物過敏在0~6個月齡的嬰兒群體中發病率最高,最常見的過敏是牛奶蛋白,嬰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皮膚黏膜癥狀、消化道癥狀以及呼吸道癥狀,主要以消化道癥狀為主,而0~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在臨床上會表現出濕疹、風疹、皮疹等。由于導致嬰幼兒過敏的食物均為其生長發育所需食物,如果不及時進行診斷,并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治療,可能會導致患兒出現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情況。因此,需要及時對嬰幼兒食物過敏進行診斷,并及時給予營養防治。
食物與過敏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食物過敏原主要是食物中的至酶蛋白質、食品添加劑或含有過敏原的轉基因視屏。在1999年國際公布的過敏清單中,有8種常見的致敏食品引起了90%以上的過敏反應,主要有牛奶、花生、雞蛋、魚類、堅果、大豆、小麥、貝類等Ⅲ。而水溶性糖蛋白分子作為食物抗原,因為分子結構非常穩定,因此容易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耐熱,抗原性不會經過烹調而改變,也不容易被消化酶所降解;加之食物的抗原之間還具有交叉反應性,不同的蛋白之間卻存在共同的抗原決定簇,并且將較于動物更為明顯。
食物過敏的診斷金標準主要有詳細收集患者病史、對過敏原皮膚進行點刺實驗、飲食日記、進行雙盲發食物激發試驗。對于嬰兒,還可以直接通過開放性的食物激發試驗進行診斷。但是診斷嬰兒食物過敏又具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收集嬰兒病史有難度,并且嬰兒在臨床上所表現的癥狀較為復雜,不能與食物不耐受相互鑒別。而飲食日記能夠有效地對病史進行補充,在特定的時間內記錄嬰兒吃的食物,也需要乳母記錄自己的飲食,并記錄患兒的癥狀,有時能從中發現隱藏的食物抗原。
食物過敏的臨床表現較多,主要包括口腔黏嗅變態反應綜合癥、變應性濕疹或皮疹、過敏性血管炎、消化系統癥狀(腹瀉、反流、惡心嘔吐、拒食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呼吸系統反應(包括喉水腫、支氣管哮喘等)、蕁麻疹和血管性水腫等。不同的臨床表現,是由于不同的食物所引起,例如過敏性血管炎主要是由過敏性紫癜或食物添加劑引起;呼吸系統癥狀主要是由面粉、大豆、雞蛋清、蓖麻籽等引起;變應性皮炎或濕疹可能是由于牛奶、花生、雞蛋、魚和蝦等引起。
4.1母乳喂養在嬰兒期,母乳喂養是公認的對于過敏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母乳喂養不僅能有效控制嬰兒攝入異種蛋白,還能促進嬰兒的免疫系統和消化系統進一步發育成熟;除此之外,母乳中還有許多未知或已知的生物成分對嬰兒患過敏性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如不飽和脂肪酸、各種益生菌、益生元等。這些成分充分作用,起到較好的預防過敏性疾病發生的作用。有相關研究顯示,母乳中的益生元和各種益生菌能夠有效調節Th0細胞向Thl細胞分化,同時對Th2細胞反應產生抑制作用,從而減輕食物過敏的臨床癥狀。嬰兒母親如果發生食物過敏,要盡量禁止其飲食中存在過敏反應的食物,有研究顯示,雞蛋、小麥、牛奶等食物蛋白都可能分泌到母乳中,因此如果乳母被懷疑有食物引起了嬰兒的癥狀,要立刻對飲食方案進行調整。
4.2適當添加輔食在嬰兒4~6個月作用,就要引入固體食物,第一種輔食是嬰兒容易消化并且不易過敏的食物,主要有谷類食物;在嬰兒滿4個月后,可以為其添加健康安全的配方米粉;最后可以為嬰兒添加適量的水果或蔬菜作為輔食。在添加新食品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添加一種食物,并且添加量逐漸增大,在此期間還要及時觀察嬰兒是否出現出血、嘔吐、蕁麻疹或濕疹加重以及拒食等不良反應,如果一旦發生可能是食物過敏的現象,則要立即篩查過敏食物,并進行早期的治療,以起到改善嬰兒的臨床癥狀,以及降低嬰兒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
4.3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給予嬰兒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因為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是以天然牛奶蛋白為基礎,因此其中部分水解蛋白配方會誘導嬰兒在口服的過程中發生免疫耐受,從而可以起到預防嬰兒發生食物過敏疾病,并避免嬰兒發生特應性皮炎;而深度水解配方奶粉也能夠有效治療嬰兒因牛奶而發生的過敏性疾病;如果是較為嚴重的牛奶過敏,可能會影響患兒正常的生長發育,因此要給予嬰兒氨基酸配方進行治療,但是該類奶粉的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在國內的應用率不高。
嬰幼兒屬于食物過敏的高發階段,因此要時刻注意嬰幼兒的飲食,并及時觀察嬰幼兒是否發生不良反應,如果發生不良反應,則需要立刻對其進行診斷和合理的治療,避免病情發展阻礙了嬰幼兒的發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