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楚漢爭霸的舞臺上,為什么劉邦輸了無數次都能卷土重來,而一直勝利的項羽輸了一次就徹底玩完,連渡江回老家從頭開始的勇氣都沒呢?
按司馬遷的說法,項羽是愛面子的,心中有愧,無顏見江東父老。還有人認為,項羽愿賭服輸,所以干凈利落地抹了脖子。項羽是英雄不假,他豪爽、熱血、快意恩仇,相比老奸巨猾的劉邦,后來的人們可能更喜歡他。但這也說明了他簡單、粗暴、孩子氣的行事風格,最終導致他的失敗。
項羽曾握著一手好牌,但被他任性地打爛了。他仇恨秦國,坑殺20萬已投降的秦國士兵,屠戮咸陽,殺光秦朝宗室,焚燒阿房宮,徹底失去了關中的民心,所以在后來的楚漢戰爭中,關中父老堅定地和劉邦站在一起。他違背楚懷王當時“誰先入關中就當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封到巴蜀,喪失了信用;憑主觀喜好對其他諸侯分封不公,得罪了盟友;還在東征齊國期間濫殺無辜,激起齊地軍民的殊死反抗,導致劉邦從容東進,喪失了戰機。
雖然項羽是一代戰神,但他手下沒一個能獨當一面的副手。整個楚漢戰爭中,基本就靠他一人奔走在各個戰場中,解決一堆火燒眉毛的問題。他在彭城快要打敗劉邦時,隊友英布叛變了,他只好先分兵解決英布;解決英布回來,彭越又在身后搞事情,于是他再回過頭來打彭越;這口氣剛緩過來,劉邦又卷土重來……
項羽是一頭戰斗力超強的雄獅,奈何劉邦集團是配合默契的狼群,他不管多能打,總是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所以他雖一直勝利,但一直贏不了決定性的局勢。劉邦則正好相反,無論被打敗多少次都能從零開始。因為劉邦的起點很低,一個一事無成的草根在48歲時才開始創業,無論怎么失敗,始終有“大不了從頭再來”的勇氣。而項羽自24歲出道以來戰無不勝,抗打擊和抗挫折的能力同劉邦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更關鍵的是,項羽始終不明白,自己明明一直勝利,為什么局勢卻一天比一天惡化,最后只好把失敗歸結于“老天爺要弄死自己”這樣無厘頭的理由上。
杜牧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很多人覺得項羽到了江東就能再開一局。其實,項梁和項羽雖在江東起兵,但他們真正的老家在江北。《項羽本紀》里說得很清楚,項氏家族的封地在項(今河省沈丘縣附近);項梁和項羽是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封地在今天的山東曲阜。
正因如此,滅秦后項羽為滿足衣錦還鄉的虛榮,將都城定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因為這里是他的核心根據地。結果因為無險可守,楚國都城數次被攻破,毫無穩定的戰略后方可言。無論是項、下相、曲阜,還是彭城,垓下大戰時這些地區基本已被劉邦占領,項羽早就失去了主場優勢。
項梁當年帶項羽去江東,是殺了人去避難的。當初他能在江東拉起一支反秦隊伍,靠的是項梁的威望和自己的戰斗力。但憑如今這個局面,他還能讓江東父老再陪自己玩命嗎?實際上,項羽死后,漢軍很快就打下了江東。
總而言之,項羽的主觀性格決定了他不想過江,而客觀戰略局勢決定了他過不了江。不管怎樣,項羽死了,楚漢爭霸以劉邦的勝利告終。農家子弟登上皇位,建了新朝,而“漢”這個字也成為一個民族、一種文字、一門語言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