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雷
(貴州橋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貴陽 550000)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混凝土在工程項目建設領域中的應用極為常見,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建筑材料,由于道路橋梁在建設過程中的環境因素極為復雜,對施工技術的要求較高,因此施工單位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方案,做好施工前后的技術工作,以此保證道路橋梁施工的質量水平,為我國基礎設施的高標準建設貢獻力量。
工程項目中的混凝土材料具有混合型的特點,是經過多種物質進行混合后具有一定粘性的材料,因此項目負責人員必須嚴格控制混凝土的材料選擇,以此提升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水泥是混凝土結構中的主要原料,對混凝土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水泥材料的選擇上,采購人員應選擇正規的生產商,質量上乘的水泥制品。一般情況下,硅鹽酸水泥是目前道路橋梁建設中的首選,但是施工人員也應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混凝土材料的選擇,在混凝土的骨科材料選擇上應以3cm 以內的沙石為主,但是含量不能過多,以免影響混凝土的整體質量。
混凝土的調配工作在道路橋梁施工前期占有重要的地位,相關技術人員應對混凝土的調配過程和具體細節提高關注力度。在調配工作開展之前,工作人員應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仔細檢查各項原材料的質量和規格,發現問題原料應及時舍棄,并選擇質量達標的調配原料。在調配過程中,相關人員應選擇小部分材料作為樣品,待調配達標后再進行混凝土的全部配置工作,以此避免原材料的浪費,增加混凝土調配的合理性和科學性[1]。
由于道路橋梁建設中施工技術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對混凝土配置的要求不盡相同,為此工作人員應根據工程項目的實際要求,選擇混凝土合適的配置比例。例如,在預制樁的施工中,由于鉆孔樁和挖孔樁在坍塌度方面的表現具有差異性,對混凝的質量要求不同,因此,相關人員在混凝土的調配環節應選擇符合各自坍塌度的比例,針對于坍塌度和初凝時間的標準而言,坍塌度應保持在8cm-10cm之間,初凝時間≥2 小時。在灰比度的選擇上,也要按照嚴格的標準進行,以此保障建設過程中,道路橋梁混凝土的防滲水功能,增加項目建設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在道路橋梁混凝土的施工過程中,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具體步驟,即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澆筑。為保證項目工程的建設質量,相關人員應重點關注施工技術的高效率應用。針對混凝土的攪拌環節而言,應選擇自動化水平較高的攪拌機器,利用智能化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攪拌過程進行監測和分析,進而提高攪拌工作效率,有效節約人力資源成本的投入,促進施工單位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當道路橋梁混凝土所需原材料達到施工現場后,為避免原材料因操作不當造成的損失,工作人員應進行原材料的拌和實驗,當結果達到預期要求后,再進行大規模的拌和工作,并在拌和過程中注重合適的配置比例。由于道路橋梁混凝土在拌和環節容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操作人員在進行具體的攪拌作業時應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達到相關規定,并注重混凝土的灰比度的選擇和添加劑的使用,以此強化混凝土的質量,保證道路橋梁的穩定性能。
在道路橋梁混凝土的運輸環節,工作人員也應提高重視力度,避免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問題,影響實際的施工進度。在運輸車輛的選擇上,其底板必須是堅固的金屬材料,保證車輛具有較強的承載能力,一般情況下,混凝土運輸車輛的承載力應≥15 噸。為避免車廂造成污染,相關人員需要做好車廂內部的涂抹和保護工作,選擇合適的保護制劑,一般情況下,為保證車廂的隔熱能力,技術人員會選擇油和水的涂抹成分,并保持油的含量占整體的三分之一。
在具體的運輸環節,為避免混凝土因劇烈顛簸造成的化學反應,運輸負責人應督促車輛司機謹慎駕駛、小心慢行。此外,為實時掌握道路橋梁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技術人員應在車槽位置加裝溫度孔的設計,進而達到隨時隨地測量溫度的作用,同時,在攤鋪機左右要留有一定的間距,以此為混凝土的加裝工作提供便利條件。
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澆筑工作主要是針對道路橋梁的施工人員,施工人員的技術水平對混凝土的澆筑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單位應注重對施工人員的技術培養,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完成混凝土的澆筑工作。選擇科學有效的澆筑方法不僅有利于施工單位提升道路橋梁的建設質量,而且可以避免澆筑材料的浪費,節約工程造價成本,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由于混凝土存在標準的初凝時間,為此相關人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混凝土的送料工作。
此外,技術人員應做好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的坍落度檢測工作,倘若坍落度過大,混凝土周圍會出現氣泡過大的現象,嚴重影響混凝土的澆筑質量,相關人員應指派專業的檢測人員,對混凝土坍落度進行質量查收,將具體的核驗工作落實到細節,以此實現對澆筑過程的質量監管。澆筑方法應與振搗器具的選擇一致,例如,平板振搗器就比較適合分層澆筑的方法,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應保證土層厚度小于機器高度,進而使澆筑工作更具合理化。此外,為進一步提升混凝土澆筑工作的質量水平,施工人員應注意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的顏色變化,倘若出現色澤變化異常,應立即停止澆筑工作,并根據相關技術與經驗找出問題原因,采取科學的改進措施繼續完成澆筑工作。
對道路橋梁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研究還涉及到混凝土后期的養護和修補工作,針對混凝土的養護工作而言,技術人員應注重其硬化現象的早期預防工作。道路橋梁混凝土在施工完成后,其內部水分含量逐漸降低,容易出現色差和輕微裂紋現象,這也是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因此,技術人員應在混凝土的硬度達到相關要求后,再進行構建模塊的拆除工作,進而有效避免混凝土因強度不夠出現的裂縫問題,為避免在放置過程中過度干燥,防止其內部結構因張力發生變化,相關人員應對混凝土進行定期的澆水和維護工作,必要時還要綜合利用塑料薄膜進行其表面的覆蓋工作,避免混凝土內部水分的過度蒸發。
此外針對混凝土的裂紋問題,目前還可采用養護劑和養護膜的創新技術。在實際的養護環節上,施工人員應重點考慮工程項目的具體工期,科學合理地制定道路橋梁混凝土的相關養護方案。倘若混凝土出現滲水和漏漿問題,技術人員應及時采取相應的補救方案,例如砂帶清理和小孔補缺技術的應用,以此提升道路橋梁混凝土施工的技術水平,提升建設單位的社會形象[2]。
綜上所述,道路橋梁項目工作人員在施工前期做好混凝土材料的選擇和調配工作,施工中重點關注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澆灌技術的應用,并且在建筑項目的后期做好混凝土的養護和維修工作,可有效提升道路橋梁的施工質量,進而保證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切實履行項目施工單位應盡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