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飛
(宜賓市公路局,四川 宜賓 644000)
公路路況水平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交通流量的驟增,交通壓力的增大和市民對行車舒適度要求的日益提高,對道路的安全性、舒適性提出了新的挑戰。從目前的運營狀況來看,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問題尤為突出,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較多沉降問題的出現,對于道路交通安全產生極大隱患。
搭板結構應用于路橋過渡段十分普遍,但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頻繁橋頭跳車是關注重點。該現象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原因有兩大方面,一是搭板長度設計不合理,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甚至存在套用圖紙現象。若搭板長度較短,連接的作用被削弱,橋頭的跳車現象不可避免。二是搭板設計強度不足,與主橋結構剛度差異過大,加上施工不規范,搭板質量不過關,在車輛荷載作用下,特別是在彎道和超重車輛較多路段,很容易破損,病害折射到路面產生裂縫,修復難度較大,要徹底整治需封閉交通。
在橋頭跳車多發區域中,軟土地基路段尤為突出。勘察設計階段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地勘工作沒有落到實處甚至缺失,設計僅憑經驗制定方案,方法不當。加上多數存在施工過程中以包代管現象,技術人員沒有進行技術交底和現場指導,相關參建單位監督不力,導致施工質量不過關。
橋頭路堤邊坡防護措施直接影響著路基穩定性,進而產生沉降,造成橋頭跳車現象。邊坡防護方式應當結合其地形條件,橋位水文環境選擇合理的防護方式,且應按照規范要求設置,應保證其具有一定滲水性,排水措施必須按照要求設置,否則積水現象嚴重,沖水現象多發,造成邊坡不穩定,產生沉降。而橋梁結構基礎或樁基多數埋置于基巖處,穩定性較好,過渡段差異性沉降隨之而來。
橋臺臺背填料應具有一定透水性,橋臺側墻應按照規范要求合理設置泄水孔,否則容易造成橋臺漲箱,墻體結構變形開裂,搭板變位畸形,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極易損壞。其次是施工時必須按照規范要求分層壓實,保證其壓實度,減少后期沉降量,否則會造成搭板脫空,失去足夠的支撐,加之搭板不同于橋梁主梁結構,豎向剛度不夠,損害后會加劇橋頭跳車現象,影響行車安全。
路橋過渡段路基填料應選擇均質、穩定材料,保證足夠壓實度,考慮到臺背回填的重要性,除施工工藝和壓實度必須滿足規范要求外,建議填料壓實度與路基基層壓實度匹配,易選用砂礫石等透水性能較好的填料,做好排水措施,保證填料處于干燥狀態。
地基處理是否科學合理對路面平整度影響較大,調查了解發現多數施工不規范,如水泥攪拌樁實質是利用水泥作為固化劑,與軟土攪拌之后,使軟土形成具有整體性、水穩定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地基,可適當運用排水固結法,實現土體夯實,提高軟土的密實度;同時科學設置排水板,實現排水板與其他排水設備協調配合,促進整體排水效果提高。
路堤壓縮引起路面沉降也不容忽視。在動荷載作用下,基床隨之產生變化,范圍一般位于淺層,但路橋沉降多數在路堤下部,路堤填料硬度、彈性、延展性等指標的不同,沉降量也會不同。為了有效避免沉降問題,宜選擇強度等指標較為突出的粗粒料。同時為使填料性能更加優異,可適當摻入水泥,摻入量應符合標準或者根據試驗段的觀測結果進行合理優化。在具體的混合過程中,應適當剔除雜質。
搭板在路橋過渡段平整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促進搭板更好的發揮作用也是路橋過渡段沉降問題的重點。
搭板兩端分別對應的是剛性橋臺和路基,性能指標存在較大差異。且路基填土和搭板存在一定縫隙,剛性橋臺在運行過程中沉降量比較小,與之相反路基沉降量比較大,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沉降不均勻導致搭板變形移位。通過計算發現,搭板的尺寸、材料對沉降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此外,邊界條件也十分重要,需準確模擬地基、橋梁結構的材料特性、物理特性等。
目前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問題較為普遍,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和舒適性,必須在建設過程中從勘察設計到施工驗收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合理制定方案、規范施工工藝、提高施工質量、強化施工監督,合理選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優化,提升路橋建設水平,才能保證交通安全,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