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青
(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村莊規劃就是以鄉村為規劃對象,通過對村民以及周邊經濟發展的分析和研究,充分利用鄉村地域的特點,實現村莊個體規范化發展,提升綜合規劃水平,提升發展水平,做好發展方向的部署和安排,以此實現村莊綜合經濟效益的提升,充分利用土地空間,做好未來的發展和建設。通過村莊規劃,可以提升村莊綜合發展水平,做好全面發展管理和控制,實現區域經濟發展速度的提升,對于我國綜合經濟發展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全面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進行思維的時候,為了充分的利用大數據,需要對大數據進行全面的思維控制,從多樣性的角度入手,實現全面體量的分析,實現快速價值的分析和控制。大數據本身具有數據容量大的特點,因此為了實現社會生活趨勢,經濟發展方向的全面預測,需要合理規劃多領域技術支持,通過專業的方法,實現數據的整合,提升數據的質量,做好發展規律的分析和獲取。
在以往的村莊規劃中,往往對基礎調研階段比較忽視,一是沒有充分認識到村民和城市居民之間的根本生活差異,導致對農民生活方式和需求的認知存在片面性,在進行村民意愿調查的時候,由于多方的障礙,并沒有完全理解村民所想,導致村莊的規劃整體框架沒有針對性。二是調研過于局限于村莊本身,沒有從全域的角度分析村莊,導致村莊發展前瞻性預測不準,為了實現村莊規劃科學性,必須要統籌兼顧城鄉一體化發展,充分考慮到農村人民的意愿,切實分析規劃發展方向,實現鄉村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相互協調。
在村莊規劃的內容上,缺乏后期實施指導與運營管理指導,多注重農村住房建設的引導,農村內部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村莊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村莊人居環境的改善。另外對相應的經濟統籌發展研究不充分,缺乏村莊經濟發展方向的控制,對本地鄉土民風、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對生態自然本底研究不足。使得村莊規劃沒有進行全面的統籌兼顧,規劃所涉及到的方面有限,很多時候沒有綜合考慮到多方面的影響。
對于村莊規劃來說,規劃實施的主體主要是村民。但是從實際的村莊規劃情況來看,由于多方因素,無法充分調動村民的主動性,使得村民的參與規劃的程度有限,導致村莊規劃找不到村民最關心切入點以及阻礙村莊發展的根本問題。在進行村莊規劃中,在深入了解村莊的文化傳承,提升資源和環境的綜合管理的基礎上,應將村民作為規劃的主體,尋找影響村莊發展之根本,實現共同締造。
將大數據思維應用在村莊規劃中,最為突出的應用就是實現規劃分析精度的提升。大數據信息的來源其中之一就是手機數據,例如,通過手機的定位功能,實現多種數據以及人員地理位置的獲取,了解村民地理活動的空間和活動情況,進而實現村民空間活動特征的獲取。在進行村莊規劃的時候,通過充分使用大數據思維,可以更有效的獲得村民的行為特征,了解村民的真實要求,提升對數據的分析精準度。另外,通過大數據信息中地理信息屬性的分析,結合GIS 基礎平臺,可以實現平臺的數據管理,提升空間分析水平,最終實現空間分析的可視化,同時配合無人機傾斜影像三維模型,使得村莊規劃與村莊實際情況更切合。
為了確保村莊的合理規劃和良好發展,需要充分使用大數據的規劃評估功能。在規劃的編制初期,可以獲得大量村民個體屬性,村莊地理、生態屬性和經濟產業屬性,通過大數據思維把屬性進行量化,研究數據間的關聯,在區域內甚至區域間進行量化數據對比分析,準確的預測未來村莊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對于村莊的規劃目標,要進行合適的數據篩選分類,對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通過對影響因素的數據化分析,實現最高因子的獲得,進而確定村莊的未來發展優勢。
為了全面體現以人為本根本發展思想,在進行村莊規劃的時候,需要提升公眾參與的力度,實現與傳統規劃編制的相互融合,更好的滿足村民的發展需要,提升村民和村莊規劃的溝通。以往公眾參與的方式主要是利用問卷調查或者是走訪的方式,覆蓋面較小,無法實現全面覆蓋。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可以合理搭建合作網絡平臺,實現村民的積極參與,提升村民參與的便捷性。村莊規劃的后期管理運營中,規劃管理人員可以從平臺中獲得村民的具體想法和意見,提升村民參與村莊規劃的水平。
我國的村莊眾多,不同地方的村莊存在不同的風俗和特點,也有不同的發展方向。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的時候,所需要考慮的發展方向很多,影響因素也多種多樣。傳統的村莊規劃方式,無法實現我國村莊的全面發展和建設,通過采用大數據思維,針對性的應用相應的技術和方法,可以逐步提升村莊規劃水平。按照不同地方村莊的真實特點和要求,統籌分析村莊的合理定位,凸顯出村民的發展意愿,結合實際發展空間,逐步提升設計水平。通過大數據思維對村莊自身發展數據的分析,可以針對性的得出未來的真實發展方向,滿足村莊發展要求,實現村莊的真正發展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