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煒
(福建省鴻達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建筑智能化系統,最早興起于西方,早在1984年,美國的一家聯合科技UTBS公司通過將一座金融大廈進行改造并命名為“City Place”,具體改造過程即是在大廈原有的結構基礎之上,通過增添一些信息化設備,并應用一些信息技術,例如計算機設備、程序交換機、數據通信線路等,使得大廈整體功能發生了質的改變,住在其中的用戶因此能夠享受到文字處理、通信、電子信函等多種信息化服務,與此同時,大廈的空調、給排水、供電設備也可以由計算機進行控制,從而使得大廈整體實現了信息化、自動化,為住戶提供了更為舒適的服務與居住環境,自此以后,智能建筑走上了高速發展的道路。
如今隨著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統中的功能更加豐富,并衍生了一種新的智慧化平臺,該平臺依托于物聯網,不僅融入了常規的信息通信技術,還應用了云計算技術、GPS、GIS、大數據技術等,使得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智能性得到更為顯著的體現,在建筑節能、安防等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過傳統的建筑智能化衍生為系統智能化,將局域的智能化通過通信技術進行了升級和加強,再通過平臺集成將原有智能化各個系統統一為一個操作界面,使智能化管理更加便捷和智能。以下有五大優點
針對建筑設施設備使用期限,實現自動化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統設備一般開始使用后,在系統之中,會自動設定預計使用年限,在設備將要達到使用年限后,可以向用戶發出更換提醒。設施設備維護自動提醒,以提前設置好的設備的維護周期內容為依據,并結合設備上次維護時間,系統能夠自動生成下一次設備維護內容清單,并能夠自動提醒。并針對系統維護、維修狀況,能夠實現自動關聯,并根據相關設備,實現詳細內容查詢,一直到設備報廢或者從建筑中撤除。能夠對系統設備近期維護狀況進行實時檢查,能夠提前了解基本情況,并來到現場對設備運行狀態加以確認,了解詳細情況,并將故障信息實施上傳,更加方便管理層進行決策,及時制定對合理的應對方案。例如借助云平臺,收集建筑運行信息,并能夠對這些信息進行集中分析,例如通過統計設備故障率,獲得不同設備使用壽命參照數據,并通過可視化技術以圖表形式現實出來,更加有助于實現事前合理預測,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有效提升系統設備的管理質量水平。
將建筑內涉及能源采集、計量、監測、分析、控制等的設備和子系統集中在一起,實現能源的全方位監控,通過各能源設備的數據交互和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實現主動節能的同時,還可通過對能源的使用數據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分析,找到能源消耗與樓宇經營管理活動中不匹配的地方,抓住關鍵因素,在保證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受影響及健康舒適工作環境的前提下,實現持續的降低能耗。同時該系統通過I/O、監聽等專有服務,將建筑內的所有供能設備及耗能設備進行統一集成,然后利用數據采集器、串口服務器,實現各類智能水表、電表、燃氣表、冷熱能量表的能耗數據的獲取。并通過數據采集器、串口服務器或者各種接口協議轉換,對建筑各種能耗裝置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和設備管理。針對收集的能耗數據,通過利用大規模并行處理和列存儲數據庫等手段,將信息進行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重構,用于進行更高級別的數據分析。同時系統嵌入建筑的2D/3D 電子地圖導航,將各類能耗的監測點標注在實際位置上,使得布局明晰并方便查找。在2D/3D 效果圖上選擇建筑的任何用能區域,可以實時監測能耗設備的實時監測參數及能耗情況,讓管理人員和使用者能夠隨時了解建筑的能耗情況,提高節能意識。在此基礎上,還能夠完成不同建筑能源的分時—分段計費、多角度能耗對比分析、用能終端控制等功能。
將智能化的各個子系統通過軟件對接的方式平臺管理,通過智能分析及大數據分析,有效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
其中網絡設備系統、無線WiFi 系統、高清視頻監控系統、人臉識別系統、信息發布系統、智能廣播系統、智能停車場系統等各個獨立的智能化系統有機的結合實現:
2.3.1 危險預防能力
只聽“砰”的一聲,宿舍門被撞開了,孫敬文、趙天亮等新來的知青,扛著行李從外面闖了進來。但聽“嘭通”一聲,黃偉被他們的突然闖入嚇了一跳,從椅子上跌了下來,倒在地上,糨糊盆扣在炕上,糨糊濺得四處都是。
通過具有人臉識別、智能視頻分析、熱力分析等功能,在一些危險區域、事態進行提前預判,有針對性的管理。
全天時工作,自動分析視頻并報警,誤報率低,降低因為管理人員人為失誤引起的高誤差。將傳統的“被動”視頻監控化轉變為“主動”監控,在報警發生的同時實時監視和記錄事件過程。
熱力圖分析的本質——點數據分析。一般來說,點模式分析可以用來描述任何類型的事件數據(incident data),我們通過分析,可以使點數據變為點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空間點過程,可以準確地發現隱藏在空間點背后的規律。讓管理人員得到有效的數據支持,及時規避和疏導。
2.3.2 應急指揮
應急指揮基于先進信息技術、網絡技術、GIS 技術、通信技術和應急信息資源基礎上,實現緊急事件報警的統一接入與交換,根據突發公共事件突發性、區域性、持續性等特點,以及應急組織指揮機構及其職責、工作流程、應急響應、處置方案等應急業務的集成。
同過音視頻系統、會議系統、通信系統、后期保障系統等實現應急指揮功能。
2.3.3 事后分析總結能力
通過事件的流程和發生的原因,進行數據分析,為事后總結分析提供數據支持,避免類此事件再次發生提供保障。
2.4.1 客戶提醒
通過廣播和LED 通過數字化連接,通過平臺統一發放,能做到分區播放,不同區域不同提示,讓體驗度提高。
讓客戶在陌生的環境下能在第一時間通過廣播系統和顯示系統得到信息,擺脫困惱。
2.4.2 信用體系
在平臺數據提取的幫助下,建立各類信用體系,也對管理者提供了改進和針對性投入,從而規范市場規則。
通過各類數據提供,能提取有效的資源供給建設方或管理方,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和營銷,提高推廣渠道。
不斷關注營銷渠道反饋的信息,能改進營銷手段,有方向投入,提高銷售效率,在線上線下發揮重要作用。
依托互聯網、無線網、物聯網、GIS 服務等信息技術,將城市間運行的各個核心系統整合起來,實現物、事、人及城市功能系統之間無縫連接與協同聯動,為智慧城的“感”、“傳”、“智”、“用”提供了基礎支撐,從而對城市管理、公眾服務等多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社會管理模式,是早期數字城市平臺的進一步發展,是信息技術應用的升級和深化。
在平臺的幫助下,各個建設方和管理方能有依有據,能做到精準投入,高效回報,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當下隨著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智慧化平臺的應用發展,有效提升了建筑智能化運行管理水平,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便利。因此需要科技工作者與行業人員進一步加強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智慧化平臺的應用研究,從而打造出更實用、更強大的智慧化應用平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推動建筑行業實現更加平穩順利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