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應
(四川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工程勘察設計院 611830)
隨著經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環境和生態都面臨著 嚴峻的考驗。因此,加強環境的保護、重視生態問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與此同時,隨著工業水平的不斷提升,出現了不科學的生態資源的開采問題,造成新一輪的生態環境破壞。這種情況不斷惡化,迫切要求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現象。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措施之一,對小流域區域的水土進行治理,進而達到這以區域水土保持的目的,他是符合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其目的是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處理好人、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達到生態經濟和社會經濟的有機統一[1]。
合理的開展水土保持工作,能夠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如何讓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如何高效的進行水土保持工作施工,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并且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引入先進的科技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水土保持工工程措施中,應當積極運用先進技術,優化水土保持措施。
隨著科學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建設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但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在基礎設施建設時,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部分地區修建了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破壞了地面植被,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現象。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專業化的工程項目,想要實現對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就必須采用科學、先進、合理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但是就目前來看,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技術水平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很多施工人員雖然具備專業的知識,但是在實踐操作方面還缺乏經驗。這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和效率。因此,需要重視環境保護,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將先進的科學技術融入到水土保持工程中,同時還要提升施工人員的素質,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從而更好的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改善生態環境,減輕生態壓力[2]。
水土保持的目的是保護生態環境,所以,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過程中,要重視環境的保護,保護地面植被,可以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根據地形選擇合適的地面植被,修建合理的水土保持工程設施。
水土保持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涉及到諸多機械設備和施工人員,其中機械設備是水土保持工程順利開展的基礎,但是就目前來看,在水土保持工程中還存在施工設施落后的問題。比如在水土保持工程中,質量檢測是尤為重要的內容,質量檢測對設備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來看,水土保持工程中專業先進的檢測設備還是較為缺乏,并不能充分滿足現階段水土保持工程的順利開展。施工設施跟不上施工需求,就會對水土保持工程的質量和效率產生影響,進而影響水土流失的治理與防護。因此,需要大力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技術。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比如管理人員沒有對施工現場進行調查和分析,施工工序、設備來源、材料控制等各方面都缺乏合理的監督和管理,從而使得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質量和效率難以得到提高。所以,在水土保持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加大監督管理力度,以提高工程質量,提升水土保持效果。
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中,通過農作物來改變土壤各微量元素含量,讓土壤更加肥沃,適合地面植物生長,提高植被覆蓋率,達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這就是農業措施。通常情況下,在小流域開展水土保持工作,主要采用的農業措施有:整改成梯田、等高土地種植等,這些方法就是在土地上種植農作物,在梯田中種植水稻等,擴展綠色植被的覆蓋范圍,延長植被的覆蓋時間,達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在實際農作物耕作過程中,收割農作物時,可以將一部分根和莖留在地里,減少土壤中水分的蒸發,讓其繼續發揮水土保持作用;還可以對部分土地實行免耕,增強土地抵抗流水沖擊的能力。在治理小流域過程中,建立起高效優質的生態農業系統,進而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就是在地表種植植被,這需要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地面狀況以及土壤成分等,合理挑選植被,實現喬木、灌木、花草相結合的立體式生態保護系統,例如護坡林、水果林、防護林、灌木、草坪等,多種植被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達到護坡固沙效果,防風沙侵襲,保護生態環境;另一方面,還可以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培養優質的果木之源,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3]。
針對部分地區,水土流失特別嚴重,地面植被稀少,達不到固沙護坡效果,面對這一情況,就需要采用工程技術,改善生態環境,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土壤情況,合理地利用當地的水、土地、植被、溫度、光等資源,較好地實現對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的小流域治理。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如下水土保持工程技術:(1)山坡防護工程,這是一種應用效果極其明顯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可以為當地的農田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2)溝道治理工程,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和措施可以較好地疏通河流、防治山洪的爆發,并對河床下切、河岸擴張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3)山洪排到工程,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可以較好地預防泥石流、山洪等嚴重的自然災害,減少這些自然災害對于人類的影響和危害。(4)小型蓄水池,這種水土保持工程技術措施能夠成為居民用水的重要保障和支撐。
在實際造林過程中,需要合理選擇造林時間,根據氣候條件和土壤結構選擇恰當的苗木,苗木種植后,還需要制定科學的管理措施,對苗木進行維護和管理。
(1)造林時間的選擇。在造林時間的選擇上,可以綜合考慮植被的生長環境和當地氣候條件,分析春季、夏季、秋季中的光照條件、降雨量、氣溫等因素,進而選擇合適的造林時間;
可以統計植被在不同時間栽培的存活率,并對其進行評估分析,已選擇最佳的造林時間。
(2)苗木的選擇。選擇苗木時,需要考慮苗木的生存能力、抗旱能力、固沙能力等,通常會選擇根系發達、耐旱能力強、具有較強生存能力的苗木,讓苗木具有較強的護坡固沙能力。
(3)栽植管理。
植被的種植,需要考慮種植深度、挖坑土體堆放、表土濕潤程度等因素,制定科學的種植方法,如小流域植被可以選擇魚鱗坑植法,合理處理表土濕潤,合理設置栽植深度。苗木種植后,應當做好澆水、除草、松土等工作,同時還要對苗木進行修剪,讓苗木更好的生長。
總體來說,對小流域的水土進行治理,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在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時,可以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水土保持措施,如農業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達到水土保持效果。同時還需要加強植被管理,做好造林治理工作,對地面植被進行維護。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