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玲
(濱州學院 生物與環境工程學院,山東 濱州 256600)
工程教育認證是國內外工程教育改革的趨勢,是促進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養的機會,互聯網+時代更注重本科生的能力培養,只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通過工程認證的專業將能夠得到認可。環境工程專業,對于學生實踐能力、學生工作能力的要求較其他專業高[1]。要求本科專業從培養方案、畢業要求、社會實踐各方面培養學生工作能力。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工程條件,結合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設計和實施工程,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在課程體系等方面體現。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在我國起步比較晚,隨著人們對于實踐性人才的重視,人們對于本科生能力的培養,就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要求提高。學校和企業合作也越來越緊密頻繁,促進了校企合作的發展。
環境影響評價這門課程綜合性非常強,涵蓋了環境所有的知識的主要內容,并且和其他的課程有著緊密的聯系有很強的應用性,和本科的其他專業相比環境影響評價就是在實踐中產生的,并且不斷隨著我國的法律法規標準在完善發展。大學期間對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環境影響評價的評價方法,為后期勝任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人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對于目前的本科教學,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只能通過講解案例的方法,比較重視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對于具體的技術和評價方法,學生很難把它運用到實際工程之中,沒法做到學以致用,學生只是被動的學習了基礎知識[2]。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校企合作能夠將學校的理論教學和企業的實踐資源進行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作之中,這種方法對于應用性很強的環境影響評價學科適用性較好,能夠培養出來理論知識扎實又有很強實踐能力的人才,使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學好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理論,建立起對于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的興趣,本科教學如何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學生決定了專業的發展方向。
隨著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環境影響評價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的實行。對環境影響評價專業人才的要求是供不應求的,如何培養高質量的環境影響評價技術人才是目前學生教育的重點問題,而決定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是指導老師,對于這一點,聘請資深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和在校的老師一塊講課,將評價課程更貼近實際工作,了解環境影響評價中心最新動態,再就是鼓勵在校老師考取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了解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最新動態。現如今高科技手段進入課堂,得到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嘗試借助手機互動平臺,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體驗課外的一些平臺,使手機不再成為上課的干擾因素,而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工具。
將案例教學與情景模擬相結合的學習理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在真實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的,知識只有通過使用才能夠被完全理解,將案例和情景模擬相結合,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綜合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情景中[3]。我國現行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從業人員需要掌握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編制的工作,不同行業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通過典型案例教授給學生,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編制只有通過真實案例的操作才能夠實現真正的理解。讓學生從角色中真正體會到角色的作用。首先,要查找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最好的內容要體現課堂所教授的知識與技能。對此,課上通常選用歷年注冊環境影響評價考試案例分析中的真實案例,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公司所做的真實案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存在距離感。對于所選的案例,要進行適當的加工實例具有完整性,然后讓學生模擬具體的實踐場景進行角色扮演,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案例,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將學生進行分組,不同的學生完成環境影響評價的不同要素評價,并且有不同學生來扮演,審批單位,學生以小組進行匯報,最后完成整個教學模擬過程,下一個案例,將不同的角色交叉分工,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爭取每一個要素都得到鍛煉。最后由指導老師和企業的工程師,對小組的表現進行總結點評,幫助學生認識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提出改進策略。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的預測評價階段,是環境影響評價的重點內容,對于預測階段,所涉及到的基礎理論要進行多次的練習,重點匯報案例中的工程分析和各要素的預測,包括污染源的現狀與評價,污染源的預測評價,并且能夠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設計專題講座請校外的評審專家作專題報告。吸引學生對未來環評制度和市場的展望,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環境影響評價課程開設的最終目的是要求學生能夠編制和規范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還有登記表。讓學生能夠進行實際調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此要對于監測數據作現狀評價,要會利用軟件開展環境影響的預測與評價,并且要會用CAD編制地理坐標圖,平面坐標圖,最終撰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針對這個評價過程,可以看出來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聯系實際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考核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測,只有合理科學的考核方法,才能夠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了解教學的效果。傳統的考核方式,以最終結果和出勤率來進行考核,不足以體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以期末考試為主,導致學生以為學習過程不重要,教師的教學過程難度較大。校企合作課程改革的探索中,采用理論加實踐的考核方法,除了考試以外增加實踐分析,例如以某造紙公司擬在位于某流域的A市近郊工業園內新建生產規模為15萬t/a的化學制漿工程,在距公司20 km、該流域附近建設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這個素材為例。要求學生分工查找該造紙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依據、該項目依據包括三大部分:項目的產業政策情況、與之有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評價標準,之后編寫評價大綱,最后派代表進行答辯,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豐富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經驗。采用過程考核和最終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分別設置權重,平時過程考核的分值比例可以加大。過程考核包括報告書的依據查找,工程分析,各要素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評價和預測與評價,以及預測模式治理模式,平時成績主要為出勤加回答問題,還有軟件軟件學習,以及預測模型的學習,學習態度是否端正端正等,最終的考試所占比例下調。
通過以上教學內容的深化改革,加強校外有經驗的評價師進行指導,培養校內教師參加評價師考試,根據實際案例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來教學質量,同時通過修訂培養目標和以往根據畢業生反饋的企業畢業要求的修訂,在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過程中,體現出培養用人單位要求內容,提高學生實戰能力,在考核過程中實行全過程的監督管理,利用校外環境影響評價評審老師和學校督導組的專家深入課堂進行課堂情況和教學效果反饋,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也定期的進行座談反饋本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方面的進展要求,為培養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的人才打下基礎[7]。
本文以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為例介紹了工程認證條件下,校企合作培養環境影響評價人才共建教學改革的研究方法,該方法是以教學目的為要求,以畢業生要求作為準則,緊緊圍繞理論知識將校企合作將實際案例帶入到教學過程中,作為主要教學素材,通過情景模擬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中培養學生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實戰高手。該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形成,形成主動探索的教學模式,這種動態的評價新模式,學生比較認可,對于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積極性,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成為創新性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基礎[9]。并且要不斷進行持續改進,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