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杰
(中國石油大慶石化公司腈綸廠,黑龍江大慶 163714)
離心泵主要由泵體、泵頭、支架、泵軸、聯軸器、葉輪、軸承、機封或盤根等零部件組成,振動是評價離心泵運行可靠性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引起機泵振動的因素較多,通常包括離心泵轉子動態不平衡,泵軸同軸度偏差大及對中不好,地腳螺栓未完全緊固,各零部件裝配間隙不當產生碰擦,管道附加與殘余應力作用,工藝操作波動或抽空等,各種因素可能單一作用于機泵上,也可能多種因素組合作用于機泵上,其引起振動現場和振動大小也不相同,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使其運行在可靠的允許振動范圍內,將對機泵的損害降到最低。
根據SHS 01003—2004《石油化工旋轉機械振動標準》,可將離心泵振動烈度評定等級劃分為4個區域,即A,B,C,D,A區為優秀狀態,B區為合格狀態,C區為不合格狀態,D區為不允許狀態,當離心泵振動到達C區和D區時,將會出現振動超標,并對機泵產生一定危害。①導致離心泵不能正常運行:②引起管路或電機振動,影響其壽命;③造成機封、軸承或油封等損害;④使地腳螺栓、聯軸器螺栓等松動;⑤造成基礎裂縫或破損;⑥造成管路閥門、濾器等損壞;⑦產生噪聲,損害員工身心健康;⑧嚴重時,會造成設備損傷或損壞。
結合離心泵結構形式、工作原理及操作工況,分析引起機泵振動的原因主要有7個。
(1)離心泵轉子軸多為帶多級臺階的細長直軸,其運行撓度較大,易出現局部剛度不足和整體同心度偏差大等情況,引起泵軸和軸承、直口等部位碰磨,產生振動。
(2)葉輪和轉子的重量附加在泵軸上,當機泵長時間停車時,使泵軸受一個方向作用力,引起泵軸彎曲,再次使用時,葉輪、軸承及泵軸等傳動部件會出現動態不平衡,使葉輪與泵體和隔板發生摩擦,便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振動。
(3)泵軸較長,葉輪受輸送介質沖擊影響,會使泵軸負荷加大,造成振動。
(4)軸端與葉輪、聯軸器連接間隙過大,引起軸向工作竄動量動態調節不當,造成泵軸過量竄動,引起軸承振動。
(1)聯軸器采用吸振性較差的剛性或半剛性連接結構,無法有效減振,引起振動。
(2)聯軸器連接螺栓與螺栓孔徑向間隙不足或過大,造成聯軸器對稱性破壞,產生振動。
(3)聯軸器采用加長工字節連接,易出現同心度下降,產生偏心力,造成振動。
(4)聯軸器端面加工尺寸及精度不足,本體自身或與泵軸出現端面配合不良,間隙太大,出現振動。
(5)聯軸器靜平衡或動平衡不良,增加了振動。
(1)葉輪質量分布不均勻,如鑄造質量不合格,加工精度不足,介質氣蝕或腐蝕葉輪,流道腐蝕等,均會使葉輪質量分布不均,出現偏心,產生振動。
(2)所選葉輪不適應所用工況,如葉輪閉式、半閉式或開式結構,葉片數量,流道數量,流體切線等,不適用工藝工況,也會產生振動。
(3)運行中,葉輪口環和泵體之間、葉輪和隔板間隙、葉輪和軸套端面間隙等不當,均會產生摩擦和碰撞,引起振動。
(1)機泵和電機混凝土基礎強度不符合設計及工況要求,基礎混凝土配比和牌號較低,或未按規定加設鋼筋網,易產生破壞性變形,使用時,出現振動。
(2)機泵和電機地腳螺栓強度不符合工況要求,易產生過塑性或破壞性變形,使用時,出現振動。
(3)機泵和電機與鋼結構支架接觸面切合不實或固定形式不合理,存在過大間隙,運行時,吸收、傳遞及隔離振動能力差,引起振動超標。
(4)基礎地腳螺栓松動,整體性差,引起約束剛度降低,使機泵振動加劇。
(1)泵進出口管線、管托支架強度和剛度不足,時間長,變形過大,使管線及附加介質的重量集中壓在泵體上,造成機泵和電機軸向對中性變差或偏心,運行產生振動。
(2)管線在安裝時,存在野蠻作業,泵體和管線法蘭間有殘余內應力,或機泵進出管線法蘭松動,約束剛度降低或失效,使用時,出現振動。
(3)輸送介質存在較大顆粒雜質或管線內壁腐蝕掉渣,雜質或掉渣進入泵葉輪流道內,堵塞流道,產生憋壓,引起振動。
(4)輸送介質氣液夾帶嚴重,易造成泵內氣縛,高溫摩擦,產生振動。
(5)進出口管線閥門不能有效開啟,存在壓力阻聚,流場不暢,壓力波動,造成振動。
(1)機泵和電機軸承選型或裝配方式不合適,使軸向和徑向作用力無法有效平衡,如只有徑向約束,而沒有軸向約束,運行時,軸向竄動量較大,出現碰擦振動。
(2)軸承強度和剛度較低,無法有效保證其臨界轉速,引起振動。
(3)軸承滾動接觸不良,導致耐磨性下降,易引起振動。
(4)推力軸承或其它滾動軸承磨損,使軸的縱向竄動振動及彎曲振動加劇。
(5)潤滑油(脂)選型不當,或存在變質或雜質含量超標導致的潤滑故障,會使軸承工況惡化,引起振動。
(1)電機轉子動平衡差或軸承質量問題,運行時,存在碰擦,產生不平衡電磁力,引起電磁力振動。
(2)泵內介質流動時,對泵體的摩擦和沖擊,如介質撞擊隔舌或導葉前緣,造成振動。
(3)泵體內壓力脈沖,主要由葉輪密封口環、機封密封環等間隙過大引起,造成泄漏損失大,回流大,使轉子產生動態不平衡和壓力脈沖。
(1)離心泵整機設計應結合具體工藝工況,符合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學會)和國標等相關標準,水力實驗滿足工況要求;泵軸設計時,盡量采用短軸結構,同時增加轉子支撐軸承數量,減少支撐間間距;葉輪及流道設計時,充分考慮介質物化性質,做到減少氣蝕和脫流發生,合理選擇葉片數量、出口角等;聯軸器設計結構具有良好的減震性;管路設計符合流體流場要求,盡量減少壓降及能量損耗,同時增加管托等支撐;基礎設計時,混凝土配比和牌號符合要求,一般C25,如大型離心泵基礎,還應增加相應鋼筋網,以提高強度,基礎底板和支架強度及剛度符合要求,嚴禁降級選材,電機支架和基礎可做成一體或面接觸;地腳螺栓布置時,適當增加螺栓套數,避免泵體直接和剛度很大的基礎接觸。
(2)離心泵制造,需要按合同和技術協議要求,定期、定人進行檢查,并對隱蔽項目進行監督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未驗收檢查項目,嚴禁進行下道工序。
(3)軸承、機封等部件選型時,應充分考慮離心泵設計、制造、裝配等工藝,同時符合力學結構要求,如軸承既有軸向力,又有徑向力時,不能僅考慮單一力;機封選型時,充分考慮動靜環密封面、彈簧等材料及形式,需要滿足工況最高要求。
(1)軸和轉子,安裝前檢查確認離心泵軸、電機軸、傳動軸是否存在彎曲變形或質量偏心問題,如若存在,需要校正和進一步加工;若檢測表明,軸實際已經彎曲,則需要更換或矯正;同時檢查軸端面間隙,間隙值過大,表明軸承已經磨損,需要更換。
(2)葉輪,動、靜平衡是否符合要求。
(3)軸承,需確認軸承結構形式、游隙及等級是否符合工況要求,同時檢查潤滑是否良好;設計滑動軸承結構,軸瓦檢修需遵循先刮瓦,后研磨,再刮瓦等循環程序,確保軸瓦和泵軸接觸面積及油道符合要求,標準規定瓦背與軸承座接觸面積應在60%以上,接觸角度保持在。
(4)聯軸器,緊固螺栓間距符合要求,彈性柱銷和彈性套圈與聯軸器接觸減震良好,若太松或太緊,則需要調整或更換。
(5)基礎、支架和底板,若發現存在振動的支撐件有疲勞情況,應進行分析,已決定是否更換或制定防護措施,防止因強度和剛度降低問題造成固有頻率下降。
(6)間隙,保證安裝時,葉輪和隔板、葉輪和軸套、葉輪口環和泵體、機封動靜環壓縮量、軸承和壓蓋、聯軸器和機泵端面等各零部件裝配間隙。
(1)工藝操作,進行啟停及切換操作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避免抽空、氣蝕、氣縛等情況發生。
(2)盤車,對停運離心泵,定期進行盤車,避免泵軸彎曲或變形。
(3)軸管路及濾器,定期對管路及濾器進行清理,避免物料沉積或堵塞。
以上是引起離心泵振動的常見原因及預防措施,并不能包含所有原因及預防措施,單獨個體離心泵出現振動時,需要結合實際工況分析,可能涉及一種或多種組合,可以采取逐一因素分析法一一分析,盡量避免同時交叉分析,易出現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