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好滿足新形勢下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發展需求,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銀保監會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入推進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進一步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試點工作。
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是指經過創新,其品種、規格或技術參數等有重大突破,具有知識產權但尚未取得市場業績的首臺(套)或首批次裝備、系統和核心部件等。其中,“首臺(套)”是指用戶首次使用的前三臺(套)裝備產品,“首批次”是指用戶首次使用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同批簽訂合同、同批生產交付的裝備產品。同時,部分關鍵零部件和小型關鍵裝備覆蓋范圍擴展到用戶在首年度內(即從用戶首次購買之日至當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使用的同品種、同技術規格參數的裝備產品。
《通知》稱,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是指由生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下稱“《目錄》”)內裝備制造企業投保,與用戶共同受益,承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質量風險和責任風險的綜合險保險產品。其中,質量風險主要保障因產品質量缺陷導致用戶要求修理、更換或退貨的風險;責任風險主要保障因產品質量缺陷造成用戶財產損失或發生人身傷亡風險。《通知》還新增了一些具體的內容,如“首年度關鍵零部件保險責任限額應不低于裝備價值的2 倍,首臺(套)裝備、首批次裝備和首年度小型關鍵裝備保險責任限額應不低于裝備價值”。
《目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并根據重大技術裝備發展情況進行適時調整。申請列入《目錄》的重大技術裝備產品須具備以下條件:①符合國家工業轉型升級要求,且為當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家重大工程急需的裝備產品;②節能、節材、環保效果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③首次進入市場階段,尚未取得市場化業績;④具有申請保險補償裝備的核心技術和知識產權;⑤申請保險補償的裝備應符合《目錄》規定有關要求。
《通知》明確,制造《目錄》內裝備且投保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綜合險或選擇國際通行保險條款投保的企業,在裝備交付用戶、保單正式生效、累計保費滿20 萬元后集中申請保險補償。中央財政對符合條件的投保企業按照實際投保費率不超過3%及實際投保年度保費的80%給予保險補償。保險期間應連續不間斷,保險補償期間按保險期限據實核算,不超過3年。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當地產業基礎、行業特征,因地制宜制定地方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并做好與國家政策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