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玥,趙文章
(1.華東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30;2.北京中睿昊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企業計量服務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控制產品質量和工藝流程所需的服務。基于計量服務產生的標準就是計量標準,目的是獲得及時、低成本和高效的計量服務。對于企業來說,建立計量標準是企業開展計量管理的基礎,有利于生產、貿易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計量標準建立并不是隨意建立的,有相應的參考依據和條件,需要結合這些依據和條件,按照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合法建立計量標準,為企業開展計量管理奠定基礎。
對企業來說,建立計量標準的法律法規依據主要是國家頒布的《計量法》《計量法實施細則》以及《計量標準考核辦法》,前兩項法律法規中分別有4 條規定說明了企業如何申請計量標準,以及建立計量標準的要求,還有就是規定了如果企業建立的計量標準是最高計量標準,此時需要向相關的政府計量行政部門申請考核,經考核通過后才允許建立,這主要是因為最高計量標準的要求較高,而且對于技術水平的要求很高。如果是普通計量標準,鄉鎮企業的話需要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申請考核,經考核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有相關部門頒發合格證,之后鄉鎮企業才可以使用這個計量標準,同時需要向相關主管部門備案。《計量標準考核辦法》中詳細說明不同條件和建立需求下計量標準的考核方法。
對企業來說,建立計量標準的技術依據主要是國家規定的計量技術相關的規范,如JIF 1033—2008《計量標準考核規范》,這是國家級的計量技術規范,也是建立計量標準的首要參考技術依據。還有就是國家層面制定的普適性的進行計量檢定的技術規程或規范,這是在上述規范下補充進行的參考技術依據。
對企業來說,建立計量標準的基本條件就是必須具有在《計量法實施細則》中規定的計量標準器具,器具是進行計量標準建立的基礎,也就是說計量標準的建立主要是利用器具實現的,而且這個器具的使用,必須在固定條件下進行:經計量檢定合格;適用的環境條件;專業的保存、維護、使用人員;完善的管理制度。
企業建立計量標準對于企業乃至行業發展都有重要意義,因此除了上述相關依據和條件,還需要從企業的實際出發,考慮清楚企業是否需要進行計量標準建立,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的生產性企業,最好有自己企業的計量標準。在考慮企業需求的基礎上,企業做出是否建立計量標準的決策,從經濟效益出發,減少建立計量標準的盲目性。
另外,實際進行計量標準建立時,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建立規劃時需要充分考慮相關因素,首先就是要從企業實際出發,考慮企業的計量需求,尤其是計量對象的范圍、準確度和工作量情況,比如說化工企業生產化學試劑,要對這個化學試劑需要計量的內容、每次計量的量等進行分析,這項工作主要是為了讓負責人仔細思考本企業是否有必要建立計量標準。如果真的有必要建立,還需要準備:建立計量標準需要的標準器具、配套設備和技術性指標;準備建立計量標準的基礎設施和條件、房屋面積、環境條件(尤其是恒溫)等;評估是否有必要在本企業的有資質的人才,還有其他一些使用和考核需求的條件準備。對于企業來說,分析是否需要建立計量標準的核心依據,就是本企業生產過程中需要進行的對同種同精度的計量器具的檢定數量,如果這個數量多、使用頻繁、利用率高、檢定周期短,而且是進行生產工藝的關鍵設備,不可或缺,就可以考慮建立自己的計量標準。反之可以思考前往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定或校準,而不需要特別建立計量標準,尤其是對于資本不太充足的企業。
企業建立計量標準還需要從社會經濟效益分析,考慮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當前的市場形勢變化,以及企業前段時間的效益等。考慮到計量標準的技術水平較高,而且建立難度較大,并不是所有企業都能承擔標準的建立,因此重點思考在科研和生產等方面入手,尤其是生產上,這是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關鍵。對于這方面的考慮,主要是看建立計量標準之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企業監理所投入的成本相比,是否有較大的利益。如果企業有實力,建立的計量標準有可能被授權允許向社會開展計量檢定或校準工作,從而獲取額外的經濟收益,那么這部分收益也可以預算進去。總之,企業需要綜合企業實際需求、技術支持、資金支持、經濟和社會效益等進行評估,最終決定是否建立計量標準。
從計量標準的概念上就可得知,企業建立計量標準的過程對于技術的要求很高,專業性非常強。因為建立過程中需要確定計量標準的計量性能和功能,完成相關設備的配置,培養技術型人才,以及對初步建立的計量標準進行重復性試驗以及穩定性試驗等。因此企業確定建立計量標準之后,需要做好一定的準備:科學配置相關設備,并對標準器和主要設備進行有效溯源,確保有檢定或校準證書;建立好后進行歷時半年以上的試運行,同時進行重復性試驗以及穩定性試驗的考核;企業需要填寫《計量標準考核(復查)申請書》以及《計量標準技術報告》,以此作為申請計量標準考核的書面依據;準備好符合標準環境條件和場所,并對環境條件進行有效的監控;為每個項目配備兩名以上的擁有相關執業資格證書的檢定或校準人員,技術人員需要有扎實的計量器具檢定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計量管理基礎知識,這樣才能管理好和操作好計量標準,開展正常的檢定或校準工作;建立計量標準的文件集,收集計量標準建立過程用到的或參考的所有資料,并形成檔案進行保存,方便后期進行查詢。
企業建立計量標準之后,按照國家計量管理的相關要求,以及行政許可的規定,需要專業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負責對計量標準的監督工作。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計量標準器或主要配套設備的更換、其他更換、封塵和撤銷、恢復使用以及技術監督,同時還要加強后續監督。
計量標準器或主要配套設備的更換是進行計量標準監督工作的重點,主要是規定在計量標準效力行使的有效期內,如果企業需要進行相關計量設備的更換,需要按照以下標準進行。
(1)對于計量標準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或最大允許誤差出現變化的,需要重新申請考核。
(2)對于測量范圍或者項目改變的,需要申請計量標準復查考核。
(3)對于上述兩項內容都沒有變更的,填寫相關更換申請書,并提供相關的重復性+穩定性試驗考核記錄,用以證明計量標準確實需要更換,之后將材料報由負責主持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進行審核批準,審核通過的允許更換,審核不通過的不予更換。
(4)對于計量設備屬于易耗品,在計量工作中出現頻繁損壞或老舊的,而且更換后不會改變原計量范圍、準確度等級以及最大允許誤差,而且開展的計量項目也不發生變化的,企業可以省略(3)中的步驟,直接在《計量標準履歷書》中進行記載就可以。一般來說,大部分企業屬于這種情況。
其他更換就是對于計量標準建立后應用過程中出現的與計量標準器或主要配套設施更換無關的更換。其他更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規定的計量檢定規程或者技術規范出現變動的需要在《計量標準履歷書》中進行記載。
(2)對于計量標準工作開展過程中環境條件和設備變化的,相關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考核方式,可以采取書面審查或者現場考評的方式進行。
(3)對于操作設備開展檢定或校準的工作人員出現更換的,同一中記載。
(4)對于建立計量標準的企業名稱發生改變的,進行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更新《計量標準考核證書》的內容,并將新的證書發放給企業,收回舊的證書并銷毀,相關的檔案存留信息也需要進行更改和記錄。
除了上述亮點之外,進行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還負責進行企業申請的計量標準的封塵和撤銷工作,已封塵計量標準的恢復使用工作,以及計量標準建立過程的技術監督工作。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技術監督并不是定期的,而是由負責考核的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根據實際情況,不定期進行監督抽查,或者采取其他技術手段。
計量標準的建立需要考慮清楚企業的實際需求、經濟社會效益等,還需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有效的計量標準是企業保證產品質量,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