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兗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李希勇
企業家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干力量,是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生力軍。結合多年企業工作實踐,我認為企業家必須始終如一踐行好8 個字:忠誠+擔當、智慧+汗水。
這8 個字既層層遞進,又辯證統一。忠誠+擔當著眼于思想理念維度,智慧+汗水著眼于方法路徑維度,沒有思想理念的指引,就難以找準方法路徑的方向,再好的目標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忠誠是企業家的信念立場,是一切實踐行為的邏輯起點;擔當是忠誠的具體體現,是黨性作風的檢驗標尺;智慧是擔當的實施路徑,是創新作為的動力源泉;汗水是智慧的落地措施,是干事創業的必由之路。
忠誠是企業家最根本的政治品格和政治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企業家“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20 字標準。優秀企業家要有根植于內心的家國情懷,始終經受住風浪考驗。
對黨忠誠不忘初心。牢記企業家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旗幟鮮明講政治,聽黨話跟黨走。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16 家二級公司全部將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形成“雙入雙創”黨建模式,兗礦集團被命名為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調研基地,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全國黨建研究會充分認可。
對企業忠誠牢記使命。樹牢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使命,立足當前打勝了生存發展之戰,著眼長遠實現了彎道超車跨越發展,利用5年時間實現煤炭產量、營業收入、資產總額、利稅總額“四個翻番”。2019年,兗礦集團位居世界500強第318位,同比提升81 個位次。
對崗位忠誠謀劃發展。作為資源型企業,如何實現后煤礦時代可持續發展,是企業家必須回答的重大課題。我們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自覺把崗位職責融入企業長遠發展大局,懷著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謀劃未來。以省外境外資源開發反哺支撐省內建設發展,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建成陜蒙4 對“千人千萬噸”安全高效示范礦井和3 個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形成澳洲國際一流能源基地,布局拉美有色金屬產業,為持續領先發展奠定了基礎、拓展了空間。
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是當代企業家應有的精神風范和崇高境界。我認為擔當有“三重境界”:敢擔當,以身許企,能知重負重,在壓力面前迎難而上;善擔當,追求極致,能統籌謀劃,在風險面前化危為機;會擔當,胸懷寬廣,能容人容事,在委屈面前忍辱負重。
敢于動真碰硬“瘦身強體”。國企最難辦的事是大企業病。我們堅持管理高度扁平化,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刀刃向內的勇氣,破解決策鏈條長、管理層級多、管理效率低下等瓶頸制約,推動機關機構、管理崗位、人員用工、管理層級“4 個精簡”。總部機關機構由48 個減至10 個,整體機構由2590 個減至1300 個;管理技術崗位減少5000 個;清理減少用工3.8 萬人,年費用支出減少近20億元;實質性管理層級由五級壓減至三級。
澳洲資源整合“與狼共舞”。面對兗煤澳洲公司資產持續虧損的艱難局面,在省委、省政府及省國資委的堅強領導下,歷時一年半成功收購力拓公司優質煤炭資源,將國際巨頭嘉能可由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兗煤澳洲資產質量優化,贏利能力大幅提升,化解了資金鏈斷裂、企業破產等重大生存危機和境外投資風險,這次并購成為全球煤炭行業近5 年來最大兼并重組案,列入國內外名校教學經典案例。資產負債率由2013 年的92%降至2018 年的53%,稅后利潤由-49.78 億元增至42.73 億元,2019 年上半年利潤總額23 億元。
迎難而上斬斷“利益鏈條”。頂住巨大壓力,沖破利益藩籬,實施物資供應專項治理,堅決查處利益輸送、圍獵國有資產、關聯交易等行為,清理各類中間商6500 余家,采購價格降低15%,節約資金13 億元。
強化虧損治理“鳳凰涅槃”。堅持敲開核桃、把脈問診,完成71 戶“僵尸”和擬退出虧損企業治理任務。實施斷臂求生,完成開陽化工股權退出,消化處置不良資產,每年減少虧損6 億元。2018 年,一舉扭轉化工公司長達11 年連續虧損的被動局面,實現浴火重生。果斷關停北宿煤礦、電解鋁廠、嶧化公司等7 家企業,依靠企業自身分流安置7700 余人。堅持國有體制、民營機制,實施國際焦化改制重組,2018 年以來產品質量、贏利能力顯著提升,實現利潤翻番。
建成煤制油項目“十年鑄劍”。著眼于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投入研發資金10 億元,歷時10 年研發突破,掌握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煤間接液化核心技術,建成國內首套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工業示范裝置。自主研發的全國首個10 萬噸高溫費托合成示范裝置成功運行,平常時期產出90%高端化工產品,特殊時期產出90%高端油品,為化工產業高端高效發展和國家能源安全奠定了堅實基礎。
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要善于捕捉市場信息變化,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商機,看清別人看不清的癥結,適新應變、創新突破,帶領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贏得未來。
做強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十三五”以來,我們充分發揮4 個國家級研發平臺作用,累計投入科研經費143 億元,獲得國家科學進步特等獎等20 余項國家科技獎項,在立井建設開采、露天開采、煤氣化液化等領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促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堅持兩條腿走路,立足當前加速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眼長遠促進新興產業崛起,2018 年以來完成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投資150 億元,四新收入同比實現翻番。
用好人才資源外引內培。企業家必須以寬廣的胸懷,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堅持引進一個人才、培養一個團隊、帶動一個產業,成立以李靜海院士、張鎖江院士、李洪鐘院士為首的科學技術委員會,先后引進孫啟文研發團隊、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團隊、專業經營團隊。啟動“獅子型”干部培育選拔工程,一批80 后干部走上中層管理崗位。
煤炭產業屬于高危行業,安全生產環境惡劣,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疊加,是對干部職工生理極限的挑戰。我們弘揚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抓住重點關鍵,聚力攻堅突破。
聚焦重點工作強攻堅。發揚走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四千精神”,圍繞事關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每年列出重點工作清單,掛圖作戰、集中攻堅。創造性研究政策、跑贏政策,累計獲得產能置換指標7753 萬噸,完成金雞灘、轉龍灣煤礦產能核增,相當于新建一對1200萬噸現代化礦井。5 年來累計投資近600 億元,建成一批事關轉型升級、長遠發展的重點項目,年煤炭產品產量增加9000 萬噸,化工產品產量增加300 萬噸。
聚焦安全環保守底線。堅決打贏煤礦生存保衛戰,成立沖擊地壓防治、地質災害防治、智能開采試驗“三個中心”,突出抓好沖擊地壓、水、火、瓦斯等重大災害防治研究,安全工作保持行業先進水平。面對環保約束持續增強的新形勢,啟動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投資44 億元,抓好廢水、煙氣、揚塵治理,榮獲2018 年度全國節能減排先鋒企業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