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田玉慶 秦震
近年來,濟寧市國資委積極推進國有企業重點領域改革,主動擔當作為,狠抓工作落實,把“規劃圖”變成“施工圖”,把“時間表”變成“計程表”,加快推進國有企業實施轉型發展,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國資國企改革工作卓有成效。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既為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帶來了機遇,也對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優勢、提供強力支撐提出了要求。
國務院公布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規定了國有資產出資人的職責,確定了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一系列基本制度。
目前,濟寧市基本完成市縣屬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整合市縣屬涉旅資產資源組建了孔子文旅集團,順利推進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充實壯大了濟寧城投、山東公用、濟寧國投等重點企業資產規模和競爭實力。全面完成市管企業及所屬企業黨建進章程修改工作,通過公司章程明確了黨委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重大事項由黨委事先研究、董事會和經理層按法定程序決策的原則得到有效落實。制定市管企業董事會議事規則,在4 戶市管企業選配了6 名外部董事,為董事會規范運作奠定了堅實基礎。魯泰控股在子公司開展了經營班子市場化選聘。經國務院國資委職業經理人研究中心批復,建立了全國職業經理人大數據濟寧分中心。
深化企業內部制度改革。公交集團等相繼開展了精簡機構、中層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工作。實施工資總額預算管理,推動收入分配向一線職工傾斜;合理控制市管企業領導人員薪酬,并在市國資委及企業網站公開披露。嚴格規范市管企業負責人履職待遇、業務支出行為,推進企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制定《市管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的指導意見》,建設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濟寧市相繼印發《關于市屬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關于積極推進市管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布了市管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名單,全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不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睛向外,加強與先進企業的戰略合作。市國資委相繼引進南威軟件集團、浙江網盛生意寶公司、江蘇中圣公司等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各級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到87 戶,占監管企業總數的34%。各混合所有制企業根據股權比例行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改變了混改前企業一股獨大、一個人說了算、“三會一層”形同虛設等問題。濟寧將推進企業上市作為實施混改的重要途徑,山東公用、魯泰控股等列入全市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目前,市政府批復了魯泰控股混改方案,與多家戰略投資者簽訂投資意向;山東公用正在解決擬上市資產歷史遺留問題,推動資產整合;海納科技新三板掛牌已完成。
濟寧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市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實施方案》,強化了市國資委4 項管資本職能,取消監管事項2 項、下放12 項、授權5 項;市國資委建立了出資人監管的權力和責任清單,為加快實現以管資本為主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提供了制度保障。
根據濟寧市《關于建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意見(試行)》等要求,市國資委堅持分步推進原則,將濟寧能源、山東公用、濟寧國投改建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實施企業分類改革,市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中,商業一類企業4 戶、商業二類企業1 戶、公益類企業1 戶,并推進市管企業對所屬企業開展分類改革。同時,修訂《市管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組織分類考核,對商業一類企業,重點考核企業經濟效益、資本回報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對商業二類企業,重點考核企業投融資能力、服務保障水平、運營效率和降本增效情況;對公益類企業,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重點考核公共產品服務質量、保障能力和成本控制。從2018年度考核結果看,分類考核起到了預期的導向作用。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濟寧市國資委黨委制定了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任務清單,明確了市管企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內容。開展了市管企業黨委書記和二級單位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并逐級簽訂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書,層層落實責任。出臺《市管企業黨建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將落實主體責任情況與負責人薪酬分配和選拔任用相掛鉤。深入推進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改革,為8 戶市管企業選配了領導班子,全面推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由一人擔任,19名黨委成員進入董事會,12 名黨委成員進入經理層。
加強企業基層組織建設。結合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工作,對濟寧能源、濟寧城投、文旅集團和土發集團等企業黨組織關系進行了劃轉、理順。下發《關于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經費問題的通知》,按照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1%的比例將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企業年度預算,2019 年市管企業提取黨組織工作經費1795 萬元;各市管企業按照要求,配備了專兼職黨務工作人員850 名。
始終保持反腐敗的高壓態勢,讓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始終繃緊廉潔這根弦,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加強對國有企業財務、審計、法律監督和紀檢監督,嚴格實行企業重大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企業風險內控機制。健全國有產權交易規則和監管辦法,規范交易行為。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督促市管企業黨委書記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班子成員認真履行分管責任和“一崗雙責”。
市紀委印發《市管企業紀檢監察組織建設的意見》,單獨設立駐市國資委紀檢組;新配企業紀委書記7 名,新設企業紀檢監察室7 個。市國資委黨委聯合派駐紀檢組,對731 名企業領導干部及重點崗位工作人員建立廉政檔案。組織對7 戶市管企業、13 戶權屬企業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準則》、《條例》和黨建工作專項監督檢查,并開展了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回頭看”。山東公用被評為省級廉政文化示范點。
深化企業內部勞動用工、干部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內部重組整合,搞好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流富余人員。推動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提高市場競爭力。新一輪國企改革啟動以來,市級層面先后出臺國企改革文件19 件,并對市政府制發涉及國有企業的19 項文件進行了清理,國企改革的制度框架體系日臻完善。
全面完成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25 戶市屬企業納入市國資委監管范圍,鄒城市率先完成縣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市政府印發《市屬國有企業改制清算工作總體方案》,對71 戶資不抵債、停業停產等困難企業及“僵尸”企業實施清算退出。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將降低財務杠桿目標任務納入市管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確保負債率得到有效控制。印發《市管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嚴控新增投資項目進入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高風險業務和低端低效產業。全力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已全面完成國有企業356642 戶“三供一業”、55 個市政設施、20 個社區管理機構、3 個消防機構、11 個醫療衛生機構分離移交工作,基本完成16 個教育機構分離移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