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鎮霆
【摘 要】當今社會,塑料袋已經成為購物必備的物品之一,低廉的價格是否真的如此低廉,隨意的處置是否真的沒有代價?論文從整個塑料行業出發,對塑膠企業成本進行了非線性研究。
【關鍵詞】塑料行業;沉淀成本;盈虧平衡
【Keywords】 plastics industry; precipitation costs; break even
【中圖分類號】F275.3?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19)01-0156-02
1 引言
首先,本文介紹了國際和國內塑料行業的發展現狀,說明了過去的污染總成本TC往往采用線性分析,即假設邊際成本MC不變。然而,作者通過對2013年至2018年塑料行業廢料和制成品進行比率分析,分析了這一比率對于總成本的影響,并發現其顯示出非線性特征。
然后,作者將原因歸結為:不同污染物混合使一些易于治理的污染也變得難以治理;不同污染的積累形成了新的化學污染,從而增加了成本;粗放的處理方式看似將負外部性轉移給了社會,但實際上,化學污染增加的非系統風險導致了意外成本的增加。
在實證分析方面,作者通過對近5年的數據進行二元線性回歸分析和假設檢驗,驗證了塑料行業成本符合二元非線性成本函數特征。同時,結合線性分段需求函數,分析了塑料行業的盈虧平衡點。與此同時,作者特別指出一些不可逆的化學反應還會造成沉淀成本,對企業造成無法收回的成本。
最后,作者得出結論,并指出塑料企業在什么污染程度以內進行生產,什么污染程度之外應停止生產。同時,結合中國實踐經驗,指明了尋找塑料替代品的可行性。
2 國際塑料行業的發展現狀
現如今的塑料行業呈現出多國寡頭的格局。因此,寡頭格局的局面讓企業只能依靠外延式擴張才能攫取更多的壟斷利潤。
其中,中東低成本的塑料產品仍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但是,隨著美國率先加強PVC反傾銷政策,開始實行所謂貿易保護主義。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由于難以出口,被迫增加對本國PVC行業的保護,這說明各國的塑料行業發展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問題,但這危機背后也給各國發展提供了空間。誰能率先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誰就能占有決定權和話語權。
塑料行業發展方式粗放、產品品質較差、科技含量低。因此,積極找到自身問題所在,增加資源利用效率和科技含量,轉變傳統發展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過去的塑料制品主要包含成分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所以塑料制成品的成本主要考慮線性成本,即邊際成本為原材料的平均市場價格。
但為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光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塑料、水溶性塑料等新型降解塑料包裝材料已經成為國內外包裝材料研發的熱點,環境友好型的塑料制品成為我國塑料企業競相追逐的發展機會,這說明我國企業率先意識到了污染成本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單純增加產量只會使邊際收益遞減,邊際利潤降低。
3 中國塑料行業發展進程
2013年-2018年期間,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塑料生產消費大國。2016年,我國塑料原料產量首次突破達到8000萬噸大關,消費量首次突破了1億噸,塑料產品在國民生活中的地位愈加凸顯。所以,《中國制造2025》也明確把尋找新材料列為十大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在肯定塑料產業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國塑料行業副會長傅向升指出,目前仍然存在突出的結構性矛盾。基于塑料產業的現狀,應大力增加塑料產品科技含量,形成行業發展的新動能。
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秘書長粟東平表示,塑料行業提質升級的一個重要方向是“智造”轉型。目前我國塑機市場規模已超過500億元,穩居世界第一,塑機行業也是國家重點鼓勵類產業。雖然中國塑料機械行業緊隨時代潮流,不斷開展裝備升級換代和智能制造的有益探索。但客觀地講,塑機行業大多還處于工業2.5的水平,離工業4.0還有很大差距。工業4.0要求從認知到實踐的生產線修正,從而實現智能化,目前我們在這方面還存在差距。
4 塑料行業總成本實證分析
過去,企業大多運用時間序列平穩性比較敏感的因果關系進行檢驗,但這事實上并不科學,可能導致實證結果的不可靠。近年來,這一問題的研究出現了兩個主要趨勢:一是采用多變量模型,除了兩變量模型中塑料產品原料量外,還加入了廢料量作為變量;二是在回歸中不能單純考慮產成品原料變量,還要考慮到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因素;三是采用面板數據克服了短期時間序列以及小樣本空間造成的影響,增加檢驗的自由度。
同時,本文直接建立VAR模型。如果變量為非平穩序列,則檢驗變量之間是否具有協整關系,若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則建立相應的誤差修正模型;若變量之間不存在協整關系,則需要經過差分,得到平穩序列后再建立VAR模型。總之,實證檢驗塑料產量與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
通過2013年到2018年數據運行結果,查得R2=0.968,F=169.36,DW=1.04,樣本回歸直線對樣本點的擬合優度為0.977。所以,方程總體呈現擬合優度,這說明各因素的變動能較好地解釋總成本的增加;而且回歸方程通過了F檢驗和t檢驗,說明回歸方程的結果具有統計意義。
所以,我們可以清楚地得出塑料行業總成本函數是二元非線性的,他要受產品原料使用量和工業廢料量的影響。同時,寡頭壟斷的需求曲線是分段的,而由于成本是彎曲的非線性曲線,所以廠商的污染點維持在分段函數最上方是利潤最大化的。
5 原因分析
5.1 不同污染物混合使一些易于治理的污染也變得難以治理
不同污染活動和生產過程產生不同的污染物,包括無機或有機污染,并且常常伴隨有化學生產和產業過程相關特征的污染物。不同污染物混合不進行處理,又會增加企業日常經營成本,總需要購入新的產品來代替被污染的正常品。例如,大部分廢棄塑料被丟棄到土地上或被填埋在土地里,在一步步降解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會殘留在土地中,形成土壤污染。
5.2 不同污染的積累形成了新的化學污染,從而增加了成本
污染物往往匯集一處進行處理,導致場地處于復和、混合的污染狀態。除了化學污染外,有的場地還存在生物污染和垃圾污染,不進行污染治理,會造成疾病等問題。例如,塑料會隨著海嘯、浪潮等四處散布到其他地方;海洋中的許多動物會因為誤食塑料或被塑料纏身而死。
5.3 粗放的處理方式看似將負外部性轉移給社會,實際上增加了企業的沉淀成本
不進行治污將使企業沒有優質水源和其他具有正外部性的資源使用,間接相當于又把這部分成本轉回給了企業。農作物從土地中吸收養分時極有可能將有毒物質一并吸收,危害植物的生長,而勞動力吃了有毒的食品,勞動時間延長、勞動效率降低,相當于這部分成本變相轉嫁給了企業。
6 解決措施
①改善原料來源,開發替代性產品。塑料行業成本的重要部分取決于原料來源,可以對于優先生產替代性產品的廠家給予一定的補貼,降低替代品成本。②通過包“地”到戶,規劃治污,誰污染誰治理,將污染防治分包到各自區域,責任明確。③稅費合理、懲罰恰當。采用u型稅率制度,將稅率最低點固定在適度污染點上,既可以制造稍微公平的市場競爭,也能減輕正常生產企業的負擔。
7 中國塑料行業改革進程
近年來,我國塑料制品行業發展迅速,先后涌現出了諸多新型材料和新技術。新的成型技術如超剪切塑化、功率超聲塑化、微層疊技術等應用于塑料加工過程,不僅提高了加工技術水平,還有效降低了生產過程中的能耗。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大,塑料制品行業的新材料、新技術將得到進一步推廣與應用。
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發布的《塑料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實施高端化戰略,緊緊圍繞“功能化、輕量化、生態化、微成型”技術發展方向和發展趨勢,實現節能降耗。
與此同時,綠色環保的塑料制品及其生產技術得到了迅速發展。塑料機械與模具、塑料樹脂與助劑、添加劑產業鏈的成熟與完善,不僅提高了塑料制品的生產效率,還降低了生產能耗。隨著綠色、節能、高效新型加工成型工藝和技術的開發應用,以及生態合成革(水性聚氨酯、無溶劑等)、無鉛PVC異型材和管材等的生產和推廣應用,塑料制品的污染性正在逐步降低,并朝著綠色環保的方向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