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仲鵬 周婷橋
兩年來,棗莊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落實《國企十條》,積極深入推動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工作,成效顯著。
從市級層面看,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工作于2018年2月底提前完成;推進市管企業優化重組,新組建了交通發展、水利發展、糧油發展、公交運輸、國銀安防、國翔投資、國眾投資七大產業集團;啟動了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組建試點,推動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改革。在市級國企改革多項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的同時,區級國企改革發展也是齊頭并進,呈現出多點開花的新局面。
協同推進,區(市)集中統一監管實現新突破。棗莊市國資委搶抓政策契機,擬定了棗莊市貫徹落實《國企十條》34條整改方案,經市政府主要領導同意,將區(市)統一監管列入2018年度市級重點改革任務,以市委、市政府兩辦名義印發。建立了每月調度、定期通報、年終考核的綜合督導機制。各區(市)召開了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集中統一監管工作會議,出臺了《統一監管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穩步實施資產移交劃轉,96戶區(市)屬國有企業納入集中統一監管,涉及資產1420億元,區(市)集中統一監管工作基本完成。
統籌謀劃,產業集團組建呈現新格局。棗莊市國資委借助市級國企改革發展的經驗做法,在指導各區(市)推進集中統一監管工作中,同步籌劃企業重組整合,組建產業集團。目前,滕州市已完成城市國資、旅游發展等6家產業集團組建,擬組建交通發展、水利發展2家產業集團;高新區整合重組區屬國有企業,組建了平野闊投資集團;市中區在先期組建中泰煤業集團等3家產業集團基礎上,新組建了中匯建設公司,籌備組建水務、糧油集團;嶧城區組建了豐源集團等3家產業集團,正組建建筑集團和公益類企業集團;臺兒莊區完成了國資公司組建,正在組建糧食集團;山亭區著手組建6家產業集團。
健全機制,國資監管水平躍上新高度。針對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均為區(市)財政局二級單位的實際,為破解國資監管機構建設瓶頸,棗莊市國資委多次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匯報,與市委組織部、市委深改辦等部門溝通,主動與各區(市)黨委政府協調,借助機構改革契機,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組建取得重大突破。其中,滕州、薛城、市中為正科級區(市)政府組成部門,嶧城、山亭等4區為正科級區直事業單位,為國企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著力加強國資監管規范化、制度化工作:滕州市國資局面向全國公開招聘職業經理人,10名學歷高、專業精的職業經理人已上崗履職;棗莊高新區于2018年率先出臺了國有企業領導人薪酬管理辦法;棗莊高新區等區(市)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引導國有資本向新能源、信息、環保等優質產業聚集,支持傳統企業轉型升級。
多措并舉,國企轉型發展煥發新活力。實施集中統一監管,組建國資監管機構,有效激發了各區(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活力。其中,滕州市城市國資公司由財政局移交國資局管理后,明確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職能,充分發揮投資引導和結構調整作用。臺兒莊區積極推進臺兒莊古城旅游集團整體上市工作,制定了3~5年沖擊主板計劃,有力地推動了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和紅色歷史文化傳承。
領導重視是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的動力之源。棗莊市委、市政府把區(市)集中統一監管列為2018年全市改革重點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先后責成市委督查室、市委深改辦、市國資委對區(市)集中統一監管明察暗訪、督導調度、強力推動;在機構改革過程中,組織、編制部門對各區(市)國資監管機構組建高看一眼、厚愛一層,為國企改革工作注入了強大的推動力。
健全完善機制體系是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的根本保障。棗莊市國資委出臺了《中介機構管理辦法》《以管資本為主進一步推進職能轉變實施方案》,編印了《統一監管工作手冊》《產權改革文件匯編》,梳理了公司改制、整合重組、混改等涉及工商、稅務、審批的有關政策,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可復制的工作體系,構建了運作規范、推進有序的工作機制。
宣傳發動是推動國企改革發展的關鍵手段。借助權威媒體,加大國企改革宣傳。《棗莊日報》先后兩次在頭版對全市集中統一監管和國企改革工作進行專題報道,《大眾日報》《山東國資》也多次就我市深化國企改革、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工作進行專題報道和推介,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形成了社會各界關注國企改革、參與國企改革、支持國企改革的良好局面。
以深入推進產業集團組建為立足點,繼續實施戰略性重組。圍繞“優化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的思路,進一步優化資源和要素配置,加大優化重組力度,提升產業集團規模效益和競爭優勢。適時推動市區兩級的建材、水務、糧油等國有企業優化重組,由目前市區兩級各自的橫向整合變為兩級縱橫重組,構建內部資源優化、外部協同發展的全市產業一盤棋發展大格局。
以推動監管職能轉變為突破點,繼續全面提升國資監管水平。通過進一步細化權力清單和授權事項,真正實現以管資本為主的職能轉變;通過進一步理順產權關系,加強產權登記等基礎管理,逐步實現由事中審核向事前服務指導、事后監督檢查轉變;開展“人才建設提升年”建設,加強國有企業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的培養,打造一支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有擔當、善作為的企業家隊伍。
以強化“雙招雙引”為著力點,繼續提升國有企業發展活力。圍繞“新舊動能轉換”和“雙招雙引”戰略部署,強化市區兩級聯動,實施“轉型發展突破年”建設。以項目建設為總抓手,積極推進市區兩級國有企業與央企、省企及優秀民企對接,與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對接,通過引資引智,破解資金、人才和技術等瓶頸,實現國企轉型發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