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鞏聰聰/通訊員 吳艷玲
記者從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二機床”)了解到,經過3個月的緊張裝配,濟南二機床日產北美項目已于近日順利送電,進入調試階段。同時,法國雪鐵龍標致項目也正在進行最后的安裝調試。目前,濟南二機床共有25個海外項目在13個國家同步實施,實現了美日歐發達國家市場的全面突破,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
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濟南二機床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化。其中,高技能人才機制改革與創新是重要內容。濟南二機床董事長張志剛說:“我們的目標是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際一流企業。參與全球競爭,需要強有力的各類人才支撐,需要大家攜手同進,奮力攀登最高峰。”
在具有82年歷史的濟南二機床,走進一線生產車間,現場一片繁忙的景象。如今,在美國最暢銷的福特F1全新系列皮卡車上,深深鐫刻著“JIER制造”的品質,書寫著“MADE IN CHINA”的新內涵。
33歲的雷傳鳴是濟南二機床鉗工技師,他多次去美國福特汽車進行安調指導,參與了眾多海外重點項目。熟悉雷傳鳴的人都知道,他技術嫻熟、學習力強,能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是“一個頂仨”的多面手。
“在我們濟南二機床,像雷傳鳴這樣挑大梁的優秀技能工人還有很多。”濟南二機床人力資源部主任管理師趙靜告訴記者,“多年前,國外用戶來落實項目,一個人身兼數職,技術、生產、商務等問題都能解決,咱們看著佩服又羨慕。現在咱們的優秀技能工人也能做到一專多能,跟他們一樣了。”
濟南二機床的另一位鉗工技師馮向友回憶了自己第一次去阿根廷進行安調的情景:“2017年底,我和同事彭新一起踏上了前往阿根廷的行程。我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因為這次海外項目安調沒有翻譯,只有我們兩人。”
事實上,在這次阿根廷之行之前,剛滿10年工齡的馮向友已經跟隨濟南二機床發展的腳步,先后去過印度、印尼、土耳其、南非等多個國家,是一位國際范兒十足的優秀技能工人。在中間轉機的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馮向友他們與當地人進行英語交流溝通,對答自如。
“安調期間,語言溝通是我們遇到的最大障礙。”馮向友說,“在阿根廷項目組,大部分人說西班牙語,會講英語的寥寥無幾。工作中,因為語言問題,起初經常出現失誤。”
一次,在安裝底座工作臺夾緊頂起管路時,彭新示范了第一根管路的安裝方法,剩下的3根由當地工人安裝。就在所有管路安裝后試驗壓力時,問題出現了,管路漏油,噴得地坑到處都是。他們趕緊關掉電機,跑到地坑查看原因,結果發現用戶方安裝的3根管子都沒有用接頭里的卡套卡住。管路重新安裝一遍,一切恢復了正常,漏油情況也沒再出現。這時,用戶笑著對彭新豎起了大拇指,給了個大大的贊!
為了減少這種工作失誤,更好地與客戶溝通,馮向友和彭新想了好多辦法,包括在手機上下載翻譯軟件。
“學會了簡單的西班牙語。”馮向友自豪而又謙虛地說,“后面的溝通交流也越來越順暢。”
采訪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濟南二機床很早就在技能工人培養方面有所行動。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濟南二機床在一線員工招聘方面就獨樹一幟:既招工,更招生。濟南二機床把成立于1953年的企業技校當作人才輸入“孵化池”,同時根據產品發展方向和企業發展需要,與高等職業學院開展校企合作,設立“訂單班”,定向為企業培養技術工人。生源培訓推行“三一制”:一年基礎理論學習,一年基本訓練打基礎,一年企業一線實習長本領。如此,新員工入職后很快就能單獨頂崗。基于此,濟南二機床部分高級技工學校被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首批“全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
“多年來,濟南二機床始終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手段長抓不放,持續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由粗放到規范、由制度到文化的氛圍營造和頂層設計。”趙靜介紹。
在濟南二機床,當工人照樣能“晉級”。自2010年起,濟南二機床實施主任(副主任)工程師、管理師、營銷師評聘機制,并同時建立了主任(副主任)技師評聘制度。經層層選拔,濟南二機床將企業內部出類拔萃的技能人才評聘為主任(副主任)技師,每屆任期3年,享受行政中層對應待遇,增加崗位津貼。目前,共聘任了31名主任(副主任)技師。同時,濟南二機床還對已經取得高級技師、技師職業技能資格的工人崗位人員實行了高級技師、技師評聘分離,聘任的高級技師、技師聘期為3年。目前,共聘任高級技師133人、技師376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激發廣大職工干事創業熱情,濟南二機床徹底打破了干部、工人界限,所有崗位均實行公開競爭上崗,實施業績檔案考核與崗位動態管理制度,將高技能人才當月完成任務,質量、安全,解決關鍵技術難題,參加培訓、比武等情況記入本人業績檔案,作為工資分配、評先選優、職務升遷的重要依據。近年來有部分高技能人才流向了其他關鍵崗位,涌現出一大批技能帶頭人、項目負責人,其中60余名技能人才通過競爭上崗走上管理崗位。
在濟南二機床廠區,“創新無終點,發展無止境”的標語隨處可見。
42歲的濟南二機床機械加工公司車工副主任技師吳洪波,是山東省突出貢獻技師。近年來,他年年有創新,原創不重樣,代表性創新成果10余項,每年能拿到由公司工會頒發的技術革新獎一萬多元,成為一線員工心目中的“標桿”。
吳洪波感慨道:“我是公司工匠培養行動的受益者。”
據了解,濟南二機床工會每年會結合全國“技能月”活動,組織10余個工種約300人的技能競賽,從中選拔推薦優秀選手參加省市技能競賽、技術比武活動。多年來,濟南二機床累計有100多人次獲得省、市各工種技術比武前6名。
近年來,濟南二機床一批批高技能人才走上“大國工匠”競技臺。如雷傳鳴被評為“齊魯金牌職工”,吳洪波被評為“濟南工匠”。目前,濟南二機床有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省首席技師5人,市首席技師16人,省、市突出貢獻技師30余人,全國技術能手3人,省、市杰出技術能手60余人。
據悉,為了挖掘一線工人創新潛力,濟南二機床早在1997年就成立了“技師協會”,2009年設立首席技師工作站,每年依托“一會一站”組織不同工種高級技師、技師舉行絕技絕活演示會,確立技術攻關課題近百項,完成率達到95%以上;每年申報職工創新成果300多項,參與者500余人。
深化工匠培養行動的同時,濟南二機床進一步優化創新激勵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高技能人才選拔獎勵制度,按“崗位、技能、負荷、業績”四要素,實行“多勞多得、創新多得、做優多得”薪酬模式,鼓勵職工小改小革、提合理化建議,大大激發了職工創新熱情。
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濟南二機床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據悉,近年來濟南二機床平均每年自主開發80余種新產品,90%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累計完成600余個國家首臺套研制任務,研發能力躋身世界沖壓行業前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