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 勝
(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大王莊鎮人民政府,山東 濟南 271119)
自古以來,我國就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的生產水平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的生活聯系緊密。所以,為了更好促進農業發展,就要積極的提升農藝技術水平,優化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可以推動農業健康穩定發展。同時相關人員還要重視對農藝技術的研究,進一步提升農業技術水平,從而更好的為人們服務。
做好農作物的栽種工作,能夠有效的提升農作物的生長狀況,但是也要重視農作物栽種的密度計量環節的重要性,若是農作物間距離相對較大時,不僅降低了農業土地的使用率,同時對農作物的健康生長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較大的間距會生長大量的雜草,進而消耗土壤中的養分而影響到農作物的正常生長。但是進行農作物栽種時間隙過于緊密也不利于農作物生長,栽種距離過于緊密使得種植的農作物無法吸收到陽光,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因此,農作物的栽種要結合實際的土地光照等外界因素的情況,并采用相應的農藝技術來進行農作物種植情況的相應分析,并結合農作物的種類以及所需環境和養分等,對農作物栽種的相應間隙進行合理計量,科學的控制農作物種植間距能夠有效避免間隙過密或者相對稀疏所帶來的負面作用,進而提升農作物的生長質量。
在農藝技術中,農作物施肥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它不但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還能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農戶不能很好的掌握施肥的時間和肥料用量,嚴重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如果農戶在施肥過程中存在施肥過量的情況,那么不但不能起到提高農作物產量的作用,還會導致土壤出現板結等問題。反之,如果施肥不及時、用量過少,則會導致農作物生長遲緩,大幅度降低產量。所以,相關農藝技術人員要結合農作物的具體生長情況來制定具體施肥計劃,并且由于不同生長階段的農作物的肥力需求不同,所以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確保施肥種類、施肥次數以及施肥量都是科學合理的,從而促進農作物生長,提升作物產量。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作物的廣泛種植,要想農作物良好的生長較為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要重視病蟲害的危害,要做好農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這將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整體產量及生長質量。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也在不斷的提升健康意識,對農作物的生產質量也有了更多的需求,雖然說采用相應的化學物質來進行農作物的種植,能夠有效的降低農作物病蟲害的生長及起到相應的預防作用,但是對于農作物的生產質量也有著一定的影響,更加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但是采用農藝技術則不一樣,合理的利用農藝技術進行農業種植,能夠利用生物預防以及物理防治等多種方式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不僅降低了產生病蟲害的危險,同時也能夠提升農作物的總產量。
農藝技術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同樣也涉及到各個方面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選種、育苗以及土壤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多個環節的把控力度,從整體上提升農藝技術水平。同時,也要根據地區的土壤特性以及氣候因素的影響,對農業種植的相關因素進行全面研究,并考慮到農作物的實際需求,在進行施肥時要注重肥料的特點,科學對施肥環節進行相應規劃,使得農藝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發揮最大的優勢及作用。
在農藝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中,技術人員是根本。是農藝技術的真正踐行者,在農藝技術的優化和改進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導致農藝技術專業培養機構較少,嚴重影響了農藝技術人員的培養。所以相關部門要重視對農機技術人員的培養,推廣科技興農的概念,從而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來學習農藝技術,同時還可以實行一定的獎勵政策,從而鼓勵更多的人進行農藝技術的研究。
采用農藝技術的過程中,還需注意的是農機技術的應用情況,搭配較為適當的農機具能夠更好的提升農業的整體生產效率,并有助于農業的綜合發展。因此,我國相關農業部門要重點關注農機技術與農藝技術的綜合應用,做好技術的宣傳工作,將農藝技術以農機技術有效融合,并加強其推廣力度,從根本上提升農戶對科技技術的認識程度。另外,有關機構還要制定一些農機具補貼政策,盡可能的對農戶進行專業技術講解,指點他們熟練應用農機技術和農藝技術,以便促進我國農業快速發展。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對農業生產的要求,就要促使農業不斷的向高產值、高質量的方向進行轉型。而農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不但可以進一步促進農業的發展還能更好的提升農作物質量和產量。所以,相關技術人員要積極完善農藝技術水平,為農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