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莉
(四川省井研縣王村鎮農技站,四川 井研 613108)
熟期適中宜春播:在我鎮試種全生育期127天,能較好地利用當地光溫資源,適宜旱地帶狀種植和間套作,有利于前后作物的茬口銜接。
穗大粒多產量高。幼苗生長旺,葉片綠色,株高270厘米左右,穗位97厘米,成株葉片數19片。花絲淺紫色。果穗筒型,穗長20厘米左右,穗行數16~18行,穗軸紅色,籽粒黃色、馬齒型,行粒數達37-41粒,千粒重313克。軸芯小、籽粒深,出籽率達87% 。示范種植畝產高達619公斤,比其他品種增產12.8%。
抗病抗倒不爛尖。試種觀察:不感小斑病、大斑病、莖腐病和絲黑穗病,中感紋枯病。株型半緊湊,莖稈堅硬抗倒。果穗包葉緊實,雨水不易浸入,不造成爛尖。
井研屬全國產糧大縣。玉米是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糧食作物,玉米又是糧、經、飼三元作物,在全縣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力推廣和利用優良玉米品種,對發展玉米生產和提高農民收入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針對玉米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仲玉998的生育特性,提出如下高產栽培技術。
(一)合理間套,高效種植。采用“玉米+紅薯--豌豆”帶狀種植模式,即按3尺或2.8~2.9尺開廂,廂內種2行玉米,預留3尺或2.8~2.9尺4--5月栽植紅薯;玉米收獲后,10月種植豌豆,一年三熟循環種植,充分利用土地和溫光資源,提高產量和收益。每畝可收玉米600公斤左右,紅薯2300公斤,豌豆150公斤,畝收入達2000元以上。
(二)適期播種,地膜覆蓋。玉米以前多為夏播玉米,近 些年來,實現了“夏播改春播”的轉變。但由于早春氣溫不穩定,地溫不高易于影響玉米種子萌芽出土。因此,生產上要適期播種,并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既可增溫保溫,確保種子正常萌芽出苖,又可防止鼠雀為害。根據對仲玉998的試種觀察,育苗移栽宜在3月14~20日播種,直播玉米宜在3月24~30日播種。無論是育苗移栽,還是直播,都應覆蓋地膜,保溫保水,確保苗齊苗全,同時,減少雜草,減少養分損耗。
(三)調整規格,合理密植。根據不同臺位土壤,采用不同的種植規格,一臺地土壤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強,宜采用6尺開廂,3尺種玉米,3尺栽紅苕或種黃豆;二、三臺地土壤多為砂壤土和灰棕紫泥土,土壤肥力稍差,保水保肥性能不如一臺地,宜用5.6~5.8尺開廂,即:2.8~2.9尺種玉米,2.8~2.9尺栽紅苕或種黃豆。同時,縮短玉米退窩距離3寸,一般保持退窩1.2~1.3尺,每畝即可增加288-335窩,每窩雙株種植,保證每畝1500-1650窩,每畝基本苗3000-3300苗,創建高產穩產的群體結構,為玉米高產打下良好基礎。
(四)測土施肥,節水灌溉。針對井研“十年九旱” 的氣侯特點和玉米施肥上存在的問題,采用配方施肥和節水灌溉技術,較好地協調肥水供給。施肥方法是:“重施底肥,輕施苗肥,猛施攻苞肥”。即玉米播種或移栽時,畝用35%硫酸鉀復合肥或配方肥15~20公斤深施,硫酸鋅1公斤,農家糞水50~60擔(注意:直播玉米配方肥、復合肥應與種子間隔3Cm,以防燒種影響出苗)。玉米出苗后20~25天,每畝追施碳銨14--18公斤或尿素8--10公斤,農家糞水40~50擔,施后蓋土,減少碳銨揮發損失。當玉米長到大喇叭口時期,每畝挖凼深施配方肥或35%復合肥10~15公斤,農家糞水60~70擔。復合肥宜選硫酸鉀型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確保氮磷鉀的合理搭配;農家糞水的施用數量應視旱情適當增加。后期根據植株長勢,補充噴施1~2次3‰磷酸二氫鉀溶液。
(五)利用生物技術,綜合防治病蟲。一是利用農業措施,促進玉米健壯生長,增強植株抗病抗蟲能力,減少病蟲發生。二是利用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誘殺螟蟲、粘蟲等害蟲,應用效果較好。三是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如用井岡霉素及早防治紋枯病,用抗蚜威治蚜蟲等。四是適時施用化學農藥防病治蟲,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藥,同時,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期,即確保高產優質又保證糧食安全。
(六)人工去雄,輔助授粉。在玉米雄花剛剛露頭時,于上午9時至下午5時,采取人工隔行撥除雄花,一般去雄30~40%的植株,最多不超過45~50%。一方面可減少雄花消耗營養,另一方面可降低植株高度,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有利于揚花授粉,有利于增強中上部葉片光合作用,進而促進灌漿結實。如遇天旱花粉少時,則要減少去雄比例。人工去雄后,要配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增產效果更加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