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榮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店頭鎮林業站,山東 臨沭 276700)
雙株高產種植是一種先進的玉米種植方法,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種植成活率,而且能夠有效提高玉米種植產量和質量,該種技術手段值得推廣應用。
首先,雙株種植技術可以有效提高玉米產量以及改善其密度。玉米種植過程中采用雙株種植技術方法,取代了以往單株種植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種植面積以及土地利用率。從實踐來看,該種種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種植空間,在確保玉米種植間隙的基礎上提高種植密度。同時,雙株玉米種植技術應用,大大提高了玉米種植成效,并且降低了可能因單株密植而造成的死苗問題,成活率大幅度提高。統計數據顯示,采用雙株種植技術進行玉米種植時,保苗株數可達5~6萬株/hm2,較之于單株種植3.5~5萬株/hm2高很多;此外,玉米雙株種植過程中,雙株產量遠高于以往單株種植產量30%,大大提高了玉米畝產量。
其次,操作難度降低,種植效益提高。在傳統玉米種植實踐中,需要按照特殊方法進行種植,比如必須把握好種植間隙、合理間苗;在此過程中,還應當對死苗進行移植,種植效益得以改善。雙株玉米高產種植過程中,操作要求不高,無需花費大量的人、財、物等資源。該技術應用要求非常的簡單,而且通俗易懂,一般農戶均可掌握,有利于該技術的推廣應用。玉米雙株種植時,苗期可以優選小苗,根據優選結果進行定向留苗,這是玉米高產種植的基礎。
在雙株玉米種植過程中,應當注意選擇合適的玉米種子,以耐密性和純凈度相對較高,而且含水量相對低的種子為宜。種子種植之前,應當先將其用適量包衣劑進行處理,再播種,否則難以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播種過程中,種子播撒深淺度應當保持一致,而且要預先將土壤進行均勻處理,然后再對種子予以掩蓋,并且根據土壤狀況適當對其踩壓處理。
玉米雙株種植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升其種植密度,而且其種植間隙較之于常規單株種植方法而言沒有太大差異。在育苗種植時,應當盡可能選擇耐密度植株,以免其他植株空桿或者小穗。在雙株玉米高產種植過程中,首先應當合理選擇品種,而且還應當對種植純度嚴格控制,確保其純度控制在98%以上,發芽率至少90%,以免發芽率相對較低而導致種植間隙增大,進而導致單位面積內的產量下降。
下種之前應當先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其中包括病蟲害分析,包衣劑選取時應當根據種子種植條件嚴格篩選,根據本地病蟲害情況對應選藥,從根本上有效提高包衣劑病蟲害防治效果,促使種子能夠順利萌芽和生長。同時,還要選用藥劑,選擇包衣劑時需確保藥劑有效性、正規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下種時應當保證播種的深淺度一致,并且對種子均勻覆蓋,嚴防過厚、過淺,以免種子難以正常生長。資料顯示,玉米播種時深度應當保持在3cm左右;玉米播種時,還應當根據土壤墑情、類型及其濕度等進行鎮壓,這有利于種植成活率的提高。
作為玉米高產種植的關鍵,合理密植非常重要。農戶應當按照玉米品種、土壤狀況以及施肥情況等,明確玉米種植密度。同時,還應當嚴格確保玉米種植間隙科學合理,以免過密或者過疏,否則都會導致玉米種植經濟效益降低。一般情況下,種植5~6.5萬株/hm2即可,而且間距控制在0.47~0.53m為宜。
施肥是改善玉米高產種植效益的關鍵一環,通過提升土壤的肥力,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墑情,對提高玉米畝產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中應當科學施肥,玉米雙株種植時應當控制好指標,不斷提高施肥的科學合理性。
玉米植株容易倒伏,雙株高產種植過程中還應當做好防倒伏工作。比如,在玉米長至8~12葉時,對其進行化控處理,增強玉米桿韌性,降低倒伏率。雙株玉米高產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也非常的重要,應當從植株入手,根據各時期玉米植株的常見病癥對癥下藥。目前玉米常前期病癥主要花白苗病、粘蟲以及除草劑藥害等,后期則主要是玉米螟、大斑病等。實踐中應當對癥下藥,并加強田間滅鼠管理。
玉米種植過程中的田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需隨時對玉米苗進檢查,一旦發現有死苗現象,則應當及時帶土移栽玉米苗用于補充。補苗后應當及時澆水和施肥,一般要二次澆水、施肥。定苗時需選擇同樣規格的玉米苗進行預留,多留預計密度的百分之五。種子出苗期,應當進行兩次中等耕作,其深度以5~10cm為宜;定苗前后,還應當對玉米地進行淺耕,深度控制在5cm。當玉米生長至拔苗期時,可對玉米地中等耕種,其深度的范圍控制在10cm左右。在育苗階段,玉米苗上容易出現粘蟲以及蚜蟲等,而且還會遭到地老虎等蟲害,做好病蟲害防治也是高產種植的關鍵。
雙株高產種植技術在當前國內玉米種植過程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育苗出芽率,而且能夠有效保證玉米總產量,該種種植技術方法值得推廣應用。在玉米雙株種植過程中,應當從選種到播種以及田間管理,整個過程都要加強技術要點控制,每一個環節都應當嚴格按照雙株種植要領執行,這樣才能最終實現增產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