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林永忠
(西安市鄠邑區農業機械管理站,陜西 西安 710300)
隨著我國給予農業改革的高度重視,農業生產結構不斷更新,新技術、新機具被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進程中,農村就需要不斷引進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來全面提升農民的農機培訓的整體質量,引導農民邁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由于不同地區的地域條件、農業特點和農民發展農機化的要求不同,因此,應將促進農業發展、尊重農民發展農機的實際需求作為農機培訓的重點,因地制宜的開展農機培訓工作,提升農民的農機操作和駕馭能力的整體水平,從而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大量的農村勞動力開始外出打工,因此農戶剩余人口中大多以老年人和婦女居多。這部分的群眾的文化素質較低,因此學習農機操作技術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導致出現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此外,一些農機操作人員的思想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只需要掌握基本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就不需要參與集中的農機培訓工作,綜上所述,就會極大的降低農機培訓工作的整體質量和效率。
農機培訓工作一定是需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進行有效的融合,幫助農民群眾深入了解農機設備的工作原理,才能有效的發揮農機設備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深化實際操作的示范及講解,這樣才能提高農民群眾的整體操作能力及養護維修技術。由于農機站的數量有限,因此在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很難實現一對一的技能講授,只能實施集中化的培訓方式。而部分農民群眾為了不耽誤農活,就不愿意時間參與到農機培訓工作當中,這也無法使農民的農機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農機站數量不足和缺乏專業的講師是農機培訓工作面臨的兩大難題。隨著農機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新型的機具、機型和技術的不斷層生,而培訓機構主要的師資力量依舊是老教師,由于他們具備技能無法滿足農機發展的實際需求,國家也沒有加強對農機培訓教師的資金投入,因此就會使農機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無法適應現代農機科技的發展。再加上農機培訓學校的資金也要花在農機設備上,因此將無法維持農機培訓學校的正常運轉,也不能保證培訓質量。
由于農機培訓活動主要面對的是基層農民群眾,因此培訓講師應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并充分認識到農民在文化水平和學習能力是相對不足的,因此就要從最簡單、最基礎的農機知識入手,循序漸進的提升農民的農機操作水平和養護維修能力。培訓講師不應該只局限于辦公室,應該走向田間,走近人民群眾當中,應該進行親自操作示范,通過直觀性的操作教學使農民群眾更好的掌握農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同樣在下鄉時間選擇時,要盡量避開農忙時期,以免影響農民的正常農作。
提高培訓教師的整體素質,師資力量對農機培訓工作的順利展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就要建設高素質的培訓師資隊伍,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構建優質的培訓教師隊伍。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改革,培訓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農機理論與操作技能,不斷滿足農業生產對農機機械化的需求。注重理論教育與操作能力的有效結合,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農機實際操作的試驗與練習,同時推進講、練、做的共同推進。
在開展農機培訓工作的同時,也要重視對農機的推廣工作,要將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才能全面提升農機培訓工作的整體質量,并實現對新技術的超前培訓。農機培訓教師應該及時的更新與學習新農機、新機型、新機具的學習,并不斷適應科學技術不斷變革的趨勢,不斷豐富自身掌握農機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整體水平。同時,要不斷加強對農機、農機大戶的使用新技術的培訓,及時更新農機新技術的知識和技能的引進,幫助農民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新技術,提高農機生產的整體效率,從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推進農村經濟的不斷向前發展。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就要給予農機培訓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是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進程最有效的途徑。要全面提升農民的農機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專業專業培訓,建立高素質的農機培訓師資隊伍,農機站和地方政府應充分結合實際的農業發展現狀,制定完善的農機培訓制度,提高農機的使用率,提高農業生產的整體效率,充分發揮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的整體效率,從而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實現農民農業收入的增加。